APP下载

构建生态化情境 优化复习教学效率
——以“植物激素调节”为例

2016-06-27周仁旭周素兰

湖南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胚芽鞘顶芽主根

周仁旭 周素兰



构建生态化情境优化复习教学效率
——以“植物激素调节”为例

周仁旭周素兰

教学是一门艺术。生物教师若能在复习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其独具个性的教学艺术,构建生态化情境,课堂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信心和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优化。

激素调节是植物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知识的考查方向侧重于应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非常明显。在“植物激素调节”这一课的复习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实践,效果还不错。

一、因势处理教学动态生成,提升理解能力

例1.(2012年四川卷)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右图所示),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0  0.001   0.01  0.1 3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课堂回放:复习课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中既要把握好课前预设推进教学流程,又要因势处理教学动态生成。

此题考点为考查光对生长素的影响。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依据图示和表格中的数据能够得出选项A和B的实验结论。选项D中,从图示很容易看出,单侧光照射下根是背光生长的,这肯定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选项D也是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所以我想当然地说答案是选项C。

可一位学生立马站起来说:“选项C也是能得出结论的。”多位学生随即附和,并补充了理论依据:光对生长素的合成本来就没有影响。当时教室里连针头落地的声音也能听到,随后一片哗然。

由于我备课之时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我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光对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这是正确的。选项C提到的能否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本实验中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故不能得出结论。”于是,我借此问题进一步引申:“本题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考查我们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还必须结合题干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不然就会将教材知识教条化。今后同学们在学习时,一定要领悟教材知识的真谛,但不能将教材内容生搬硬套。”

在这一堂课上,我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教学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收获了未曾预约的精彩。

二、构建生态化教学流程,提升获取信息能力

例2.(2013年广东卷)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课堂回放:我告诉学生,现在高考试题的内容不仅可来自教材,还跳出教材考查相关能力和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做生物试题最关键的一步。本题是通过新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个图我们从来没见过,材料也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拟南芥。

这是一道信息题。信息题的特点是:高起点,低落点,一般都不难。解答此类试题的学习流程为:获取信息;提炼有效信息;与相关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这3次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层层深入,一层更比一层高。

由图分析,去掉顶芽后植株的主根长度减少,因此去掉顶芽会抑制主根的生长,所以选项A错误(这是提炼有效信息过程)。题干没有信息可以证明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去掉顶芽后根尖也可能合成生长素,所以选项B错误(这是获取信息过程)。与生长素为极性运输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信息的解读,所以选项C错误。根据正常植株与去顶芽植株都施以外源生长素后,二者主根长度相当,可以说明外源生长素能代替顶芽促进主根生长,所以选项D正确。

在层层深入的信息提取过程中,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通过信息获取分析,最后得分,这正是我们复习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丰厚生物教学内容,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从命题意图入手,注重识图析图能力、解题推理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复习课教学中,要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知新,让课内外知识触类旁通,并与其他知识相互渗透。还应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善于对经典综合题型进行归类总结,找出解题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既丰厚了生物教学内容,又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3.(2012年全国卷新课标)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的相应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课堂回放:对于这道习题,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先分析命题意图: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从本题图示看,其合成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引导识图析图:a′、b′虽处理,但a′组没有颠倒而b′组颠倒;结果是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胚芽鞘无弯曲生长。

进行解题推理:切取前d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胚芽鞘切取、连接后:a′组正向连接,尖端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倒向连接,尖端生长素由于极性运输的原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所以胚芽鞘无弯曲生长现象。答案:D。

在朴实、扎实的教学常态下,教师要善于追求生态化的生物复习课堂,以达到优化生物复习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让师生携手在互动与和谐的复习课堂中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湘潭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胚芽鞘顶芽主根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用小麦胚芽鞘进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的系列探究
基于图像特征的小麦胚芽鞘识别
有关“去尖端的胚芽鞘能否生长”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