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残损类拓片的修复分析

2016-06-27张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拓片碑帖修复

张悦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在书画装裱中不常见的拓片类的修复进行分析和论述,本文以《李思训》残碑为主要实例,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直观明了地记录了《李思训》残碑修复的前中后不同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所解决的方法和所实行的方案进行了论述,在提出个人修复心得体会的同时简单地叙述了有关碑帖拓片的保护及收藏问题。

【关键词】残损类拓片 修复 碑帖 拓片

本课题首先从拓片的制作开始谈起,从拓纸的选配上开始论起,由于拓片一般选用非常薄的棉连纸,而这种纸又非常容易晕墨,所以这种特殊性便给修复工作带来一系列难度。本文以笔者修复的《李思训》残碑为实例来分析和探讨残损类拓片的修复问题。

一、特种裱件的概述

特种裱件是我们在平时装裱和修复中都很少见到的,我们能想到的如拓片、折扇、刺绣品、印刷品、板面及照片等,作为装裱者可以说我们日常接触这样的裱件是比较少的,一旦这些裱件出现了难以想象的破损,我们可查找到的参考书和资料是极少的且经验也不多,应对的办法和制定的修复方案就显得极为重要,况且有些裱件其历史价值或是收藏价值都非常高,甚至有一些非常具有学术研究意义。本文就以笔者修复的《李思训》残碑为例来分析和探讨残损类拓片的修复。

二、《李思训》残碑修复照片对比及修复方案、应对措施

《李思训》残碑的修复之初便面临着大量的案头工作,拿到这幅残破掉渣的拓片(见图1),最先考虑的便是这幅经折装的拓片的顺序问题,前人说得好,如果把经折装拓片的顺序弄乱,即便修补得再天衣无缝也都是前功尽弃,所以在动手修复之初笔者首先把原来的拓片顺序整理到一个本上并编好号码,但考虑到拓片破损至此原先的顺序可信度也是不高的,还必须进行有科学根据的考证及网上资料查询才能把最后的顺序敲定,这也证实了原来的顺序确实是错误的。从中笔者也体会到修复工作就是这种慎重性与严谨性的统一体,如果草率地认定原来的顺序必会酿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在整理完正确的顺序后根据破损的程度制定出修复方案,准备好相应的修复材料及修复工具。可以看出修复这类裱件“纸”是最重要的材料。想要拿到同一时代的拓纸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只有修复者自制相近的材料才可。这幅拓片从其制作的拓法上来看属于乌拓的一种,乌拓的特点是墨色厚重,黑白反差强烈,且有乌金般的光亮晶莹。由于这件未修的拓片上沾染的灰土污渍很多,一时间无法看清其本来面目,但在经过简单的清洗过后便马上又显其乌黑光亮的容颜,遵循“补辍须同一致的原则”,所以在制作这种“补纸”的时候我严格依照乌金拓的制作方法来进行,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找一块颜色相近的墨纸来替代,宣纸的选用上我选择了质地较薄年代稍远的棉连纸。在墨的选用上要求就更为讲究,普通的墨汁和墨块都与原墨相差甚多,必须选用研制的油烟墨再加少许蛋清进行调和,并用自制的拓毡包一遍遍反复扑打而成,阴干后待用,但在使用之前为防止出现跑墨现象,可以在蒸锅中蒸20-30分钟来稳定墨色。“补”是这件拓片遇到的难题之一,如何将补上的墨纸和原墨迹衔接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又能使边缘的字迹看得清楚不出现歪字或者扭字的现象,这个问题也是拓片修复过程中最“致命”的环节。这就需要有效地利用“活动式透台”(见图3)来解决这个难题,事实证明它是一种快捷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方法。

“托”这一步骤笔者选用了质地较好又比较薄的毛边纸作为主要材料,因其在颜色上靠近古朴而厚重的感觉;“上挣”这一步骤与其他裱件的修复无太大差别,故这里不再重述,另外在“封挣”时注意控制好室内的水分,这样才能确保上墙的安全;“下墙”后方裁画心,这一过程中由于此拓片下半部分残缺严重,因而在方裁过程中需要上下每一张都要留出同样的比例,这样在连接成经折装后不会因为出现上下“跳行”的现象而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折连册页”即将每一张单独的拓片连接成册页,这一“连折”工夫可见一位装裱师水平的高低,而这种高低又在“碰缝”的紧密无间处显示,如若有“白缝”,则使用小毛笔加墨汁予以填补(这里的册页类型为经折装),另外由于经折装册页厚度较薄,一般都在三至四层宣纸,所以连接这样的册页切忌浆糊中含水较多,水分稍多便会使册页出现严重的不平整现象,最后造成册页的严重变形;连好的册页要通过重物的压力压至三天左右,目的显然是为了日后的平整度。“硬壳”的制作在明代《装潢志》中曾有下面的记载:“碑帖册页之伟观,而能历史无患者,功系硬壳,工倍料增,不敢属望于装裱者。”由此可见硬壳的重要性。另外,古人在硬壳的制作上既经济耐用又可延年益寿,如《装潢志》说到:“纸用秋闱败卷,纯是绵料,价等劣纸,以之充用,可谓绝胜。间用金膏纸。择风燥之候,用厚糊刷纸之层,以石砑之,叠叠如是。暴之烈日,干以大石压之听用,其坚如木,但装者艰裁,而永无蠡蚀脱落等患。”从这样的做工中我们只能感叹古代人做工之精良了!当今科技越加发达减少了古人那种复杂的工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我们在书画市场经常能看到的变形严重的册页,如今以解决硬壳最为经济的制作方法是利用胶合板制作(这是在对待普通的册页时所选用的方法,当然,珍贵的书画便可采用上等的木材来制作),但木制板最大的弊端是遇潮湿会严重变形,因此在饰锦前我们就要对木制胶合板进行适当的处理,可采用乳香、花椒或百部水把板浸泡,这样做的目的是追寻古代人的做法以达到保护好碑帖内部不受虫蛀侵蚀。浸透后取出木板阴干用以重物压平,待干后均匀地涂以石蜡以达到防潮的目的,这样经过稍做处理的“硬壳”才能真正起到它的保护目的。最后以饰绫锦,再贴上签条,用重物压至2~3天后即可取出欣赏。另外《装潢志》中还提及:“切记,成器后,初年须置近人气处,或床榻被阁上尤妙,不可令其发蒸。待一年后,于中药性定,其坚如石永不受蛀也。”修复装裱后的碑帖拓片也将这样保管才是!

三、碑帖的收藏价值

当今社会从碑帖自身收藏的价值来看,古籍善本的收藏价值是很高的,其原因是古籍与书画、瓷器、珠宝玉器比起来它的优点便是赝品很少,碑帖的珍贵历来都受历朝历代的人重视,碑帖的历史自秦汉一直发展到当代可谓“朝朝有碑刻,代代有佳作”,这里的书画市场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一代一代都会有较为经典的碑帖拓片流传下来。至于保存的好与坏原因众多,本文仅以笔者修复的《李思训》残碑为例(因其破损程度比较严重拿来分析也较具有典型性)简要分析了碑帖拓片的修复和装裱过程及它的保护和收藏。《李思训》残碑就是笔者在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较为典型又颇具难度的一幅修复作品,在可查参考书极少的情况下,笔者以亲身经历和修复体验汇集成此文,目的无非是想将拓片类的修复立足于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因为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中国的碑帖艺术它存在的价值不亚于中国的书画类的历史地位!所以我们呼吁一门关于特殊类裱件的修复之书的问世,也希望各位装裱修复技师能无所保留地记录下修复特种裱件的经验与体会,以示后人!

四、结论

本课题以残破类拓片即这种特殊裱件的修复和装裱为研究对象,以修复《李思训》残碑的拓片为主要实例进行举例、说明和论述,以期把特殊类裱件的修复放在一个新的位置来研究。以上仅是笔者拙见,还望各位老师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周嘉胄.装潢志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

[2]杜子熊,杜秉庄.书画装裱技艺辑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文震亨.长物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拓片碑帖修复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杨陵区文化馆“熔古铸今·金石遗韵”杨陵区高浮雕拓片展开幕
碑帖 亿元时代
拓片
你读过历史,有没有见过历史的影子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