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宝清县二道岭遗址简介

2016-06-27李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遗址环境历史

李筠

【摘 要】二道岭遗址位于黑龙江境内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冲积平原。横亘于三江平原中部的完达山,将其分为北部的小三江平原和南部的兴凯平原。水流地貌的小三江平原,主要由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凹地等组成。挠力河和七星河就是一块河漫滩区。在地势低平的小三江平原上,有一些残山孤丘散立其间,打破了单一的平原地貌特征,构成了岗洼相间的微地貌景观。二道岭遗址就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宝清镇劝农村西约1.5公里处第二道漫岗上。

【关键词】遗址 环境 文物文化 历史

1998年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调查时发现了二道岭遗址,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遗址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2007年7月,经双鸭山市文物管理站向上级相关部门报批,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2009年5月,宝清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现就二道岭遗址情况简析如下:

一、遗址环境

该遗址于1998年由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田野调查时发现,位于宝清县劝农村西约1.5公里的山包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32°05′33″、北纬46°21′07″、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拔251米(见图1)。遗址分布于山包东侧,平面呈不规则形。地表大多被林木覆盖,南、北临完达山余脉,遗址东西两侧皆为耕地,一条田间小路从遗址中间穿过。

该遗址发现前就已遭到耕地、采砂石等破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因处于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导致遗址周围的石料被大量开采,对遗址的破坏十分严重,其面积已破坏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二、遗迹现象

二道岭遗址处于小三江平原腹地的七星河流域,七星河属乌苏里江左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完达山脉西北端的岚棒山南侧,流经双鸭山、宝清、友谊、富锦4市县交界,后注入宝清县域的挠力河,全程189公里。

宝清县共有古遗址237处,其中七星河流域就有157处,古遗址年代大多为汉至南北朝时期,而二道岭遗址,有专家认为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

二道岭遗址内清晰可见有半地穴式居住址10座,无规律分布,直径4~8米,深0.3~0.6米不等,地表散布有夹砂黄褐陶片等,经清理可见文化层堆积40~50厘米。

三、出土文物

2007年9月11日,经双鸭山市文物局向上级有关部门报批,由双鸭山市文物局派专业人员汇合宝清文物管理人员配合对劝农村二道岭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历时28天。清理面积达280平方米,出土文物200余件。其中有石器74件、玛瑙器物2件、石英刮削器3件,可修复陶碗、陶杯、陶瓮、陶罐、陶盆等陶器107件。

出土的陶器质地大部分为夹沙陶,少数为泥质陶,火候较低。器形有瓮、罐、碗、杯、钵、盆等,多数器形较大。纹饰有花边重唇、回字纹、附加堆纹、刻划纹、指甲纹等。

下面是对部分出土文物的简介:

1.磨制石斧(见图2)

通长4.2厘米,刃宽2.65厘米,顶宽1.6厘米,厚2.2厘米,刃部完整,极锋利,整体磨制而成,青石质地,摩氏硬度为5~6度。此器物是反映当时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型的一种生产工具,既可以拿在手中,又可镶嵌或绑在木棒上作复合工具使用。

2.石英刮削器(见图3)

通长2.8厘米,宽1.2厘米,厚0.2厘米,双刃呈锯齿状,整体半透明,石髓质地,摩氏硬度为6~7度,此器物属于细石器压制工艺制作而成,可镶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细石器文化传统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

3.玛瑙石配饰(见图4)

最大外径2.2厘米,内径0.5厘米,厚0.3厘米,磨制而成,玛瑙质地,有一处系绳的痕迹,摩氏硬度为5~6度,此器物是一种装饰物品,配以其他的饰物挂在颈部。

4.水波纹陶罐(见图5)

通高27.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9厘米,壁厚0.4厘米,敛口鼓腹,微束径,小平底,颈部靠近口沿处有一圈规则刻画水波纹饰,器口略呈圆形,表面略呈黑色,手工夹砂烧制,制作手法较粗糙,但纹饰规则精美。

5.回文四耳罐(见图6)

通高30.5厘米,口径40.5厘米,底径11.5厘米,壁厚0.7厘米,耳长2.5厘米,敛口直腹,微束径,略呈尖平底,颈部靠近口沿处有一圈规则刻画回文纹饰,器口略呈圆形,肩部有四个2.5厘米三角形器耳,表面略呈褐色,手工夹砂烧制,制作手法较粗糙。

6.素面夹砂连体杯(见图7)

最大外径11.4厘米,最大底径7.8厘米,高9厘米,单杯口径6.9厘米、底径4.1厘米,壁厚0.5厘米,侈口,平底素面,表面略呈褐色,手工夹砂烧制,制作手法较粗糙,此器型器皿特殊,具体用途有待考证。

7.莲花纹圈足陶杯(见图8)

通高11.5厘米,口径11.5厘米,最大腹径14.5厘米,底径6.5厘米,壁厚0.3厘米,侈口鼓腹,微束径,圈足,颈部靠近口沿处有一圈规则刻画三角纹饰,腹部刻画莲花纹饰,器口略呈圆形,表面略呈褐色,手工夹砂烧制,制作手法较粗糙。

8.对戈纹陶罐(见图9)

通高22.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10.5厘米,壁厚0.4厘米,敛口鼓腹,小平底,颈部靠近口沿处有一圈规则刻画对戈纹饰,器口略呈圆形,表面略呈黑色,手工夹砂烧制。

9.篦点纹陶纺轮(见图10)

外径4.7厘米,内孔径0.5厘米,最大厚2.5厘米,一面戳有篦点纹饰,一面素面表面略呈褐色,整体呈碟形,手工夹砂烧制,制作手法较粗糙,此器物是一种生产工具。

四、思考的问题

这些出土的器物,目前在黑龙江特别是三江平原地区还是首次发现。有专家认为,此出土器物多为生活器皿,从器型和纹饰分析,该器物考古学类型要早于三江地区汉魏时期滚兔岭文化,具体年代需进一步作科学的研讨。

1.出土文物的特点

(1)质地的多样性

二道岭遗址清理出土的文物其质地有青石、石英、玛瑙等石材,除此外还有夹砂陶、泥陶等。这在双鸭山地区可谓是历史文物材质的多样性。

(2)陶器纹饰繁缛性

二道岭遗址清理出土的陶器,除其器形为敞口小底外,最具特色的是陶器上的纹饰是比较繁缛多样的,有篦点纹、回形纹、对戈纹饰、斜折线刻划纹、莲花纹、短压印纹、水波纹等,这在双鸭山地区其它遗址中是很少见到的。

2.与周边考古学文化面貌之比较

(1)饶河小南山墓葬

小南山遗址位于饶河县城南,俯临乌苏里江左岸。小南山遗址出土的器物中,陶器以素面为主,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篦纹、弦纹、水波纹。而石器属于磨制石器的有斧、镞。属于打制的有矛、镞、刮削器、尖状器等。将小南山遗址出土器物和周邻已知的考古学文化比较,可以断定它是一处年代晚于新开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

(2)俄罗斯孔东文化

孔东遗址以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孔东村命名,其出土的陶器器形为大口、小平底的斜腹罐和微腹罐。其纹饰主要有之字形篦点纹加螺旋纹、密菱形纹、鱼鳞纹、之字形篦点纹加几何形纹饰、单纯的之字形篦点纹、排列较稀疏的篦点纹和指甲纹等,而孔东遗址的碳-14年代测定数据为距今4520±60年[2],虽有一定存疑,但基本可以认为孔东遗址为新石器晚期遗存。

(3)密山新开流文化

新开流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出土的陶器主要是夹砂灰褐陶,陶器种类多为罐、钵,均为手制。其纹饰种类有鱼鳞纹、菱形纹、篦点纹、短条菱形纹、小长方格篦纹、平行方格纹和网纹等。

新开流遗址经测定,其年代为距今5430±90年,它应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4)双鸭山滚兔岭文化

滚兔岭遗址位于双鸭山市北约6公里与集贤县交界处的滚兔岭上,1984年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对此进行了发掘。出土了石器、陶器、铁器等。陶器以素面为主,器形有小平底瓮、敞口碗、敛口深腹钵、高领壶,以及带角状把手的敞口鼓腹罐。而带角状把手的敞口鼓腹罐即单柄陶罐是滚兔岭文化陶器的典型代表。经碳14检测,滚兔岭遗址距今2140±70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175±85年[3] 。所以,滚兔岭遗址是两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5)东宁团结文化

团结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南16公里处,197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的陶器主要有下腹内收成小平底的瓮和罐、高圈足浅盘豆、柱把豆、多孔或单孔甑、敞口或微敞口的罐、盆、碗、钵、杯等。经测定,团结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

3.二道岭遗址的历史时期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二道岭遗址出土的陶器之特征与双鸭山滚兔岭文化、东宁团结文化出土的陶器有着截然的不同,而与俄罗斯孔东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下南山墓葬出土的陶器特征却有着相近之处。因此,笔者认为二道岭遗址的年代应与密山新开流文化接近。

五、小结

二道岭遗址出土的文物纹饰精美,有别于本地区其它文物遗址出土的文物,丰富了双鸭山地区七星河流域的文物遗址类型。出土的陶器无论纹饰或器形都是目前双鸭山地区首次发现,极有可能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对进一步研究三江平原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

注释:

[1]谭英杰,孙秀仁,赵虹光,干志耿. 黑龙江区域考古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9.

[2] 潘玲. 俄罗斯孔东遗址的陶器及孔东文化[J]. 北方文物,2004(01).

[3]谭英杰,孙秀仁,赵虹光,干志耿. 黑龙江区域考古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8.

猜你喜欢

遗址环境历史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环境清洁工
新历史
漫观环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