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聋生数学读解能力方法探究

2016-06-25龙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

龙琴

摘 要 应用题教学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聋生阅读理解能力较低,探究培养其读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聋生 数学 读解能力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聋生由于生理因素,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障碍,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具体实际,灵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聋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导致错解的情况很普遍。结合教学及课题研究实践,就如何培养聋生的读解能力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加深理解程度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楚。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只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许多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教师可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3)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等学生算出得数来,才能判断他们是否会分析应用题,那么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等慢的同学做完,快的同学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会大大增加。

例题:某服装厂原计划15天生产校服4500件,实际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在学生基本阅读理解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思路再列式:已知原计划15天生产服装4500件,就可求出原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原计划用15天,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就可以求出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已知要生产校服4500件,又知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就可以求出实际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实际1天和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就可求出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件数。如此交流分析之后,大家的思路明晰了,几乎每个学生都懂了。

2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地,教材中的例题只提供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提高学生综合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用题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如:(1)树上飞走了8只鸟,还剩下2只鸟,树上原来有多少只鸟?(2)树上有10只鸟,飞走一些后,还剩下2只,飞走了多少只鸟?(3)树上第一次飞走了8只鸟,第二次飞走了2只鸟,两次飞走了多少只鸟?分析这一组应用题,其实问题背景,叙述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容易发生错误,(1)和(2)都需要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分析,而(3)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题目中出现了“飞走”、“去掉”就用减法来计算,需要深入理解,认真分析。经常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题变式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鼓励求异思维,加深理解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对这个习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1):3600÷(3600×1/6)-4;解(2):(3600-3600×1/6)÷(3600×1/6÷4);解(3):4×(3600-3600×1/6)]÷(3600×1/6÷4)。思维较好的学生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学生想出解(7):4÷1/6-4;解(8):4×(1÷1/6)-4;解(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

4设置开放题练习,培养发散思维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作为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问苹果树有多少棵?”这是普通的结构式应用题。师生共同解答后,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习题:“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之后再设计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如此层层训练,不断增加难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竞赛活动,激励全体参与学习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在比赛活动中,在问题的交流讨论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就无形中得以提升了。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聋生读解能力的方法很多,以上几点仅是笔者在教学和课题研究中一些肤浅的尝试与体会,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实践与探究。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我们爱数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推”法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