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藏开发区叠置砂体刻画技术研究
——以春光油田春2-6井区为例

2016-06-25王鹏飞岳欣欣李瑜玲李秋菊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1期
关键词:单砂体同相轴沙湾

黎 腾,王鹏飞,岳欣欣,李瑜玲,李秋菊,李 俨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6)

油藏开发区叠置砂体刻画技术研究

——以春光油田春2-6井区为例

黎腾,王鹏飞,岳欣欣,李瑜玲,李秋菊,李俨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6)

摘要: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亮点”油藏是增产增效的主力油藏类型,首先进行速度统计分析弄清沙湾组砂泥岩速度特点,在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和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精细识别油藏开发区储层叠置现象,并进一步应用含油性检测技术识别含油气有利区,通过综合分析进行井位部署,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春光油田;叠置砂体;正演模拟;地层圈闭;属性技术

1区域概况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车排子凸起,其西北以扎伊尔山为界,东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相接,南面为四棵树凹陷及伊林黑比尔根山,平面上呈不规则三角形,具不均衡隆升特点。2005年初排2井在新近系沙湾组(N1s)获得高产工业油流,由于沙湾组(N1s)油藏埋藏浅(1 000 m左右),油气品质高,勘探效益高,针对该砂组的勘探掀起了一段热潮。借鉴排2井的成功经验,总结沙湾组含油规律[1],春光油田在沙湾组不断发现具有“亮点”特征的油藏,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探成果,展现了稀油小砂体的较大勘探潜力。目前,春光油田主力产油层系仍为新近系沙湾组,其中稀油小砂体的产能贡献较大,为了进一步对稀油小砂体精查细找,本文围绕成藏有利区带进行叠置砂体的识别。

2速度统计分析

2014年春2-6井在新近系沙湾组二砂组钻遇“亮点”油藏并试获高产工业油流,为了更好的刻画油藏规模,为油藏的评价部署提供技术支持,对该区开展“亮点”油藏预测技术研究[2]。

首先对已钻井进行速度统计分析。通过对该井区20多口井目的层段的100多个砂泥岩层进行速度值统计,并制作散点图(图1),通过对散点图进行分析总结,砂岩速度明显小于泥岩速度,因此,砂泥岩地层分界面能够产生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形成明显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利用常规的振幅属性技术能够进行储层展布的刻画。

图1 沙湾组砂泥岩速度分析

3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对于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研究来说,地震数据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本项目使用叠前偏移保幅处理三维地震资料,有效频带为10~110 Hz,主频60 Hz,能够满足该区储层预测的资料要求。

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开展层位精细标定,确定地震反射波与地质层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春光油田新近系塔西河组发育一套厚的泥岩层段,在研究区分布稳定,在地震剖面上和测井曲线上均有明显的反映,这套泥岩层段可以作为区域对比辅助标志层;另外,该区基底石炭系为火山凝灰岩,凝灰岩地层的声波时差、密度均与上覆沉积地层呈明显的台阶式变化,表现为较大的波阻抗差及强能量的反射特征,因此该强反射界面也可作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为精细层位标定提供有力依据。

为了准确的对目的层进行标定,分别选用了不同频率的子波参与合成记录的制作,为了弄清工区地震资料极性,制作了多口井的正负极性的合成记录并进行效果的对比,经比较认为,60 Hz、正极性的合成记录效果较好,其合成记录同相轴与地震剖面过井处的同相轴对比较好。

岩性勘探对层位解释精度要求较高,在合成记录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对春2-6井油层所标定的地震波谷同相轴进行层位精细解释,解释过程中采用半自动化追踪,同相轴比较稳定且剖面信噪比较高的时候采用自动追踪,同相轴比较破碎或者剖面信噪比较低时,采用手动拾取方式。解释密度达10 m×10 m,确保下一步储层预测工作的精准性。

4常规地震属性技术的应用

由于春光油田沙湾组的砂泥岩速度差异比较明显,物性较好的储层在地震剖面能够形成明显的强振幅反射特征,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常规地震属性技术的应用研究。针对春2-6井区目的层提取包括相对波阻抗、算术平均振幅以及最大波谷振幅在内的多种属性平面图。通过分析发现,在多种属性平面图上,属性值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存在两条能量弱区将砂体分成三块(图2),且振幅弱区在地震剖面同相轴上存在相同的变化(图3),从同相轴振幅强度上看分成三个部分,因此推测春2-6油区可能存在三个不连通的单砂体,需进一步利用多种地震属性技术进行刻画。

图2 春2-6油层最大波谷振幅属性平面分布

5地震正演模拟

从春2-6油层振幅属性图(图2)上看,存在两个振幅弱带将强振幅分成三块,从常规地震剖面(图3)上也可以看出,振幅弱区在原始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反射同相轴振幅变弱,同相轴微弱扭曲。针对这种现象,通过抽取过春2-6西南的强振幅区域与春2-6油区的连井剖面(图2中带箭头的黄色线条所示),并且使连井地震剖面经过振幅平面图上的弱区(图3),以这条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为基础开展正演模拟研究[3]。

图3 春2-6油层过井地震剖面

利用春2-6测井曲线建立了波阻抗模型,假设强振幅区域的两个单砂体在振幅弱区不连通,被中间的泥岩区隔开,由该地震正演模型得到了地震正演模拟剖面,从图4中的地震正演剖面可以看出,在两个单砂体不连通的地方同样存在地震同相轴振幅变弱且同相轴微弱扭曲的现象,地震正演模拟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高度相似,因此,模型建立准确,说明单砂体在振幅弱区是不连通的,该区为三个独立单砂体。

6含油性检测

Spencer(1977)研究表明: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为地层衰减和吸收衰减之和,在大于10 Hz时,随着频率的升高吸收衰减起主要作用[4-5]。

实验室研究证明:地层吸收性质对岩性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尤其是对介质内流体性质的变化具有明显反应。通过比较地层含油气与不含油气时地震资料的频谱发现,地层含油气时相对不含油气时的频谱明显产生了低频增加、高频衰减的变化。因此,说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穿过含油气储层时,高低频率部分的信号变化明显,通过利用地震资料检测目的层段地层的吸收衰减特征,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地层的含油气性。

利用该属性技术对春2-6井区开展了应用,生成了频率吸收分析的属性数据体,并提取了油层的频率吸收分析属性平面图(图5),从图上可以看出,预测的含油气区域在平面上分成了三块,从过春2-6井的任意线频率吸收属性剖面(图6)上可以看出,油层也分成了三个不连通的区域(图5中黑线为图6剖面的平面位置线)。

图4 实际地震剖面图

通过观察原始地震剖面的波形变化,对多种常规地震属性平面图的分析,并通过正演模拟可以看出该区很可能为三个单砂体分布,而且应用频率吸收属性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刻画三个单独的有利区域,所以春2-6井区可能为三个不连通的单砂体叠置,建议在新的单砂体上部署井位。随后,在春2-6井东南的单砂体上部署井位春2-601井,该井目前已经完钻,在目的层钻遇油层,最高日产油16.8吨,取得良好的钻探效果。

图5 春2-6油层频率吸收分析属性平面分布

图6 过春2-6井频率吸收分析属性剖面图

7结论

(1)地震同相轴发生错断、扭曲、频率及振幅的波形变化时,对应的地质现象可能是单砂体叠置。

(2)结合实际地震剖面上的波形变化,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可以较好地开展单砂体叠置等地质现象的精细分析。

(3)利用常规属性及含油气分析属性等多种属性结合能够进行储层或含油气性展布分析,对分析叠置砂体现象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群达,贾艳霞,李秋菊,等.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相及含油规律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5):23-27.

[2]宋传春.准噶尔盆地排2 井油层“亮点”地震响应及其识别[J].中国石油勘探,2007,12(4):49-53.

[3]王鹏飞,刘桂林.春光区块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模型正演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64-67.

[4]张延章,尹寿鹏,张巧玲,等.地震分频技术的地质内涵及其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1):64-71.

[5]朱庆荣,张越迁,于兴河,等.分频解释技术在表征储层中的运用[J].矿物岩石,2003,23(3):104-108.

编辑:吴官生

文章编号:1673-8217(2016)01-0062-03

收稿日期:2015-10-30

作者简介:黎腾,工程师,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工作。

中图分类号:P631.44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单砂体同相轴沙湾
濮城油田单砂体深度水驱探索与实践
虚同相轴方法及其在陆上地震层间多次波压制中的应用
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在单砂体中的应用
扶余油田西5-8区块单砂体的精细刻画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一种改进的相关法自动拾取同相轴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一种反射同相轴自动拾取算法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小沙湾黄河特大桥针对高低塔的减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