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濮城油田单砂体深度水驱探索与实践

2020-10-19陈晓娜

石油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濮城油田是一个整装复杂断块油田,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面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剩余油高度分散、流线固定等一系列难题。为此,我们选取单砂体为研究对象、探索单砂体深度水驱机制,探讨进一步提高单砂体采收率的可能性,为老区高含水后期的进一步剩余油挖潜夯实基础。

关键词:濮城油田;单砂体;深化水驱;剩余油挖潜

1.地质概况

濮城油田是一个埋藏深、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多、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气田,由濮城主体和文卫濮结合部两部分构成。共发现沙一、沙二上、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沙四上共七套含油气层系,探明含油面积79.31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6162万吨。

2.开发中存在问题

截至2019年底,濮城油田剩余可采储量仅为321.54万吨,后备资源不足;统计国内外注水开发老油田油藏采收率,采收率都达到50%-60%,其中,美国的东德克萨斯整装油田采收率高达82%,而胜利油田胜一区沙二4-6单元采收率达64.5%[1-3],濮城油田目前采收率33.66%,远远低于理论采收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3.单砂体类型

单砂体是指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能从一定角度和程度上反映砂体的沉积特点、水驱开发特点和剩余油分布特点等。本次研究以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在小层划分与对比的成果上,运用各研究区的沉积模式,概括出单砂体在纵向及横向的标志,分析各研究区单砂体的分布特征,实现单砂体的类型划分。将研究区内的单砂体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整装油藏平面分布稳定的薄砂体,这类单砂体主要分布在沙二上1油藏,平面上分布稳定、油层在厚度在2米左右,一类主力小层在高渗透层的干扰下,吸水量多,水淹严重。

第二类为单一河道单砂体,这类单砂体主要分布在沙二下油藏,受沉积微相的影响,水下分支河道比较发育,可能存在连续发育的窄小河道,平面连续性差,多呈断续条带状或零星分布,由于其窄、薄的特点,其本身钻遇率低,造成井网完善程度差,注采对应关系差。

第三类为封闭复杂断块单砂体,这类单砂体主要分布在文90西断块,该断块是一个独立的小断块,受构造的影响,剩余油相对富集,存在一定的边底水,但边底水不活跃,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较快,有效动用差。

4.單砂体潜力分析及配套挖潜技术

综合三种类型单砂体分布特征及潜力分析,对三种单砂体提出对应的挖潜对策。

4.1 调流线控水稳油技术

第一种单砂体受层间非均质干扰严重,一类小层(S2S1.6、2S1.7+8)水驱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针对主力单砂体(Ⅰ类),主流线水淹严重的单砂体立足于流线分析,梳理产注信息,建立历史注采流线,评价流线性质,寻找潜力区,采用措施+注采调控,通过“推、拉、压”精细流线调整,实现堵截强流线、构建新流线,从而引导有效流线,实现控水稳油。

4.2 变周期控水稳油

第二种单砂体受沉积微相影响,水下分支河道比较发育,存在连续发育的窄小河道,多呈窄条状分布,具有含有饱和度高和钻遇率低的特点,开发过程中注水见效快,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平面上依托相控剩余油认识,通过控制水线的推进方向、控制注水强度及控制累计注采比,变换注水周期,来逐步提高单砂体水驱效果[4]。

4.3 人工防边水驱技术

文90西断块是一个受文东、文西断层夹持的地垒块,局部表现为一个小的单向斜构造。受构造控制作用,剩余油富集,储量集中,但地质储量不大,部署新井开采效益不大,断块存在一定的边底水,但边底水不活跃,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较快,有效动用差。为此,我们在该区块实施人工防边水驱技术,即是封闭断块低部位大井距大排量注水形成人工强边水,驱替特高含水期高度分散的剩余油重新运移聚集到构造高部位,实现变点状驱油为面积扫油的高效水驱[5]。

5.实例分析

调流线实例:濮1-392井区

濮1-392井区是位于沙二上1油藏濮4西块,于2006年扩边后投入开发,井组控制地质储量10.26万吨,储层发育沙二上1.6-1.9四个小层,其中沙二上1.6相对较好,属于Ⅰ类层。2017年以来,在该井区实施了精细流线调整。通过转注3井次,新增强流线5条,老水井下调配注4井次,压流线5条,油井上调冲次1井次,拉流线2条,进一步减缓水线推进速度,该井组平稳生产,3口油井日产油5吨。

变周期注水实例:文51-侧87井组

油井文51-侧87和水井W51-88井位于同一单砂体小河道内,井距150米,二者属于小井距注水,注水见效周期短,为此,实施变周期注水,即注5天停注2天模式,确保油井文51-侧87井平稳生产,保持日产油1.2吨。

人工防边水驱实例:文90西块

文90西块含油面积0.46平方公里,含油层位沙三中76+7,油藏埋2610-2750米,有效厚度3.5米,石油地质储量14.6万吨,平均孔隙度18.5%,边水与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为3.08:1。由于边水不活跃,天然能量较低,产能递减较快,自2017年转注低部位油井2口,高部位水井采油1口,运用人工强边水驱开采技术,水线推进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截止目前,采出程度53.8%,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70%。

结论与认识

针对濮城油田不同类型单砂体,利用流线调整、变周期精细控水和人工仿强边水驱等技术,可以改善单砂体开发效果,有效提高采收率,为老油田开发后期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汪超,何芬,刘超,等.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4,11(4):28-29.

[2]王玉普.大型砂岩油田高效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3.

[3]马翠,译.俄罗斯及中亚油田高含水期开采的特点及采取的有效提高采收率措施[J]中外科技情报,2004,85(7):103-106.

[4]何芳,李涛.周期注水提高水驱效率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9,(3):261.

[4]王建.胜利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98-3601.

作者简介

陈晓娜,女,1987年3月出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探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