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南向”出路在于对接“一带一路”

2016-06-25

环球时报 2016-06-25
关键词:服贸南亚台商

王敏

两岸服贸协议签订三周年前后,台湾反服贸民间团体再次集结,敦促民进党“撤回服贸,拒绝货贸”。台“行政院”发言人回应称,坚持对服贸协议“先立法、后审查”。这一表态符合蔡英文上台后采取的所谓“新南向”经济政策。

“新南向政策”主张“构建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多元、多面向的伙伴关系”,与加入TPP等区域合作机制共同构成民进党当局对外经济合作主轴。

“南向政策”并非蔡英文的“专利”。李登辉当局于1994年及1998年推动“南向政策”,但亚洲金融危机、“印尼排华暴动”等促使更多台商转向大陆。2002年,陈水扁当局重启“南向政策”终告失败。

毋庸讳言,近年来东南亚南亚地区凭借其稳定政局、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以及日益崛起的内需市场,吸引不少台商。这是大陆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的“推力”以及东南亚地区生产成本低廉的“拉力”两股力量共振的结果。

然而,民进党若据此认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到头了”则未免贻笑大方。一方面,从大陆转移出去的台企多从事传统劳力密集型行业,并非主流。另一方面,大陆尽管经济步入“新常态”,但增速仍居全球前列。相较东南亚南亚,大陆仍有同文同种、内需庞大、产业配套完整等诸多优势。

更重要的是,大陆在东南亚的政经影响力空前增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的东南亚各国对民进党的“小把戏”也了然于胸。民进党当局未来若继续冲撞“一个中国”框架,势必碰得“鼻青脸肿”。鉴于台湾短期内难以加入TPP及岛内经济低迷,将台商加大向东南亚转移的市场行为包装成“新南向”政绩,无疑是桩“只赚不赔的买卖”。但民进党当局若以社会、文教等更为柔性的方式来侵蚀“一个中国”框架,大陆势必精准回击。

两岸经济紧密已如同“连体婴儿”,这是经济法则运行的结果。若民进党当局贸然以“南向”替代“西进”,无异于“自断筋脉”。承认“九二共识”,推动“新南向政策”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才是长远之道。▲(作者是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服贸南亚台商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
两岸服贸协议的利弊与得失
那些感動的聲音……
黨派雲集挺台商
“服贸懒人包”激化学运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