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籍预警制度的现状及改进

2016-06-24李伟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李伟

摘 要: 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关系社会安定与和谐,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群体需要特殊关注——被预警学生。本文首先介绍T大学学籍现状,深入分析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高校学籍预警的改进方向:制定全过程、全系统、多元化学籍预警体系。

关键词: 学籍预警 现状及改进 T大学

引言

学籍预警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1],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对学生各方面进行预警,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学籍预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危机意识[2],细致做好学籍预警工作。

1.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现状

1.1T大学学籍预警范围及等级

T大学按照各学期所开课程(校级公选课)尚未取得学分,将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般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16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0学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2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6学分以上的提出留级预警;汉语言学生累计达到28学分以上的、民语言学生累计达到32学分以上的提出一般预警;

1.2学籍预警工作的方式

每学期初2周内进行学籍预警。对进入一般预警范围的学生由学院进行口头通知;对进入留级和退学预警范围的学生,由学院下达一式三份的《学籍预警通知书》,经学生本人签字确认后,将一份《学籍预警通知书》及《学籍预警学生家长通知书/回执》以挂号信形式寄给学生家长。其余两份《学籍预警通知书》,一份交给学生本人,一份由学院保留并与反馈的《学籍预警学生家长通知单/回执》一并存档。辅导员、班主任应随时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并定期汇报分管领导。当学生进入预警范围时,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请假及旷课学时数过多的原因并通知学生家长,请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和学业。并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报告,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

2.T大学学籍预警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单纯以考核成绩为预警依据

T大学学籍预警是以学生学期考试未获得学分为预警依据,统计学生累计挂科学分的绝对值,然后与预警制度中的预警标准比对,判断该生是否达到预警阀值,若达到预警标准,则判断预警的种类。根据不同类型预警,执行相应后续学籍预警处理程序。这类预警对于被预警学生而言属于事后补救型预警。该制度的目的在于止住学生走向更恶劣的结果,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对于其他学生有较好的警示作用。相比这种“亡羊补牢”式预警,防错型预警对学生来讲成本或代价更低些。防错型预警要求预警工作重心前移,特点与“亡羊补牢”式预警的滞后性相反,这种“未雨绸缪”式预警更具有时效前瞻性,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或结果提前预防,提前为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保驾护航。该类预警更加重视被预警的原因和过程,提前给相关学生对症下药,将学生不好的倾向扼杀在萌芽中。因此,该类预警对信息收集要求较高。

2.2是以所挂科学分“一刀切”式的预警

T大学实行的学籍预警,以累计挂科学分为预警阀值,不区分学生年级采用统一的预警方式和阀值,使较低年级学生不容易被预警。该制度将预警时间推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状态不佳、心浮气躁的早期反而不能被及时纠正。“一刀切”累计学分预警模式虽然执行非常方便,但对于被预警学生而言不够人性化。高校学籍预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年级制定一学年或一学期预警相对学分阀值,达到防止学生堕落、问题恶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2.3将退学作为学籍预警的终点

T大学学籍预警从一般预警、留级预警最终到退学预警,表面上是循序渐进给学生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其学籍预警的终点是退学。大学生退学不仅给学生个人前途、父母思想、家庭经济带来严重影响[3],更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一般预警、留级预警表面上看给了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但由于补考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让学生再次拿到学分很困难。学籍预警的目的不仅是威慑,不应以简单的退学为威慑,更应该提供更多条件使学生悔过自新,从补考重修及再次获得学分的要求上做出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和帮助该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高校学籍预警制度的改进

3.1学籍预警要与年级相结合形成全过程预警

学籍预警根据预警时间点分为学期初预警、学期中预警、学期末预警。学期初预警根据以往挂科学分及本学期选课情况提示雪山本学期挂科学分达到多少相对学分将达到何种级别的预警,提示学生临界相对学分及相应课程分布。

学期中预警主要包括课堂表现、旷课情况,可以采用大数据进行处理这些信息。如根据图书馆的门禁系统统计学生的自习时间,根据图书馆借阅系统统计学生借阅图书的数量等,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提出预警,及时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

学期末预警根据学生本学期课堂表现及自习、自学情况提醒学生努力复习,提示学生在期末考试章扭转本学期不好的表现。

3.2学籍预警要与学生综合测评相结合形成全系统预警

“亡羊补牢”式预警的最大不足在于时间的滞后性及未对被预警的成绩及过程进行分析,所以只能治标不治本。大学生在大学首先应学做人,大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预警应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能仅以学习状态预警,应以综合评价结果预警,拓宽学籍预警的指标维度,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全系统预警。

3.3学籍预警要与人才培养的阶段任务相结合形成多元化预警

学籍预警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才培养,故学籍预警应根据不同阶段人才培养任务制订相应的预警方案[4]。高校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学习矛盾不同。“一刀切”的挂科学分预警很难与不同年级大学生成长需求相匹配。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的年级任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籍预警制度。

大一学生需要适应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方式,且大一基本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此时学生的专业兴趣并未得到培养。大一学生刚从高考中“解脱”,在新的环境和诱惑面前会对自己放松要求[5],因此大一预警注重苗头预警,同时应关注特殊学习群体,如家庭困难、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及偏科等学生。

大二年级与大一不同,大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此时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此时是学生转型的关键时期,可以多举办专业活动,通过专业活动引导学生在此关键时期走向积极方向,此阶段的预警注重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情况。

大三年级是确定毕业去向的关键时期,如考研、就业等,并且课程基本都是专业课。T大学大三的专业课每学期达到七八门课程,学生学习强度比较大,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因此大三年级应关注那些被预警过的学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方向。

毕业季,T大学只有一学期有课,并且大部分课程采取非闭卷考试方式。大四学习压力并不大,但对于毕业大补考,有些学生不能态度端正地对待,一方面面临就业压力,没有精力复习补考课程,大学预警应关注毕业补考及逃课上网等学生,提醒学生认真准备大补考,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避免眼高手低。

结语

被预警学生所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应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预警工作,学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有关学生学业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被预警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和办法。各学院和教务部门、心理健康中心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被预警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

学籍预警应本着以人为本,防患未然、教育为本,从严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多元化、全过程预警,以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促使困难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实现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晓.高校学籍预警机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25-26.

[2]胡萍.高校建立学籍不良异动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55-157.

[3]吴婉淑.从学籍管理的角度谈高校学业预警[J].文教资料,2014,07:115-117.

[4]许中华.基于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学籍管理[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01:88-91.

[5]吴宗志,黄小琴.高校学业预警制度设计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6:46-47.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TDGJ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