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言须有物

2016-06-24黄艳津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黄艳津

摘 要: 对于习作来说,“物”即是写作材料。当教师一再看到学生面临“立言无物”的尴尬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善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关键词: 善观察 多实践 胸罗万卷 触类旁通 旁征博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物。”对于习作来说,“物”即素材。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想让学生写出一手好作文,要从积累作文素材开始。告别了“无物”之窘,立言必精彩。

一、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材料的源泉,如果离开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水之源。

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善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的过程即积累材料的过程,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比如同样是写猫,有二年级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小区的猫,有三点与众不同的收获:一是猫左右两边的胡须根数不一样,由此联想它可能发生过的事;二是远看误以为猫会吃草,近看才知晓猫用草擦脸;三是猫的左右眼颜色不一,一边蓝色,一边黄色,查阅资料后方知这是波斯猫。这样的文章让人读来更觉得有新意。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实践。

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切身体验的,就是其他渠道积累所不及的。

首先,利用家庭资源。

教师要经常引导家长利用寒暑假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走进大自然、回归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烤地瓜、钓鱼等。有三年级学生烤完地瓜后写下如下片段:

爸爸兴高采烈地说:“地瓜熟了!地瓜熟了!”我听后,像离弦的箭冲向田地,一阵地瓜香扑鼻而来。我、城铖哥哥和润芝姐姐一人拿着一根木棍,把覆盖在上面的泥块挑开。很快看到炭灰了,爸爸交代一定要小心!润芝姐姐用力挑了一把,挑了个空,哈!我来一把,尽管已经很小心翼翼了,但还是活生生地把地瓜插成两半,唉!再努力,完好无损的地瓜终于在有经验的城铖哥哥的木棍下诞生了,耶!

其次,挖掘校园资源。

语文教师理应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可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学习“走近毛泽东”专题后,可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学习“勿忘国耻”专题后,可开展“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演讲比赛;学习“我爱阅读”专题后,可开展读书交流会和“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

学校层面应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节日活动、春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等,并从中积累素材。如有五年级学生在运动会活动后写下的片段:运动员来到各自起跑点,摆好跑步姿势,我的心顿时悬到嗓子眼了,虽然旁若无人,但是一想到我身旁的众多“武林高手”,便感到心惊胆战,“砰”的一声哨响,犹如晴天霹雳。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向前去,运动员们紧随其后,我双手变成了一对狼爪,同学们你追我赶,各不相让。唯独一名选手直奔终点,那敏捷的步伐,那像风一样的速度,令我为之震撼。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又有一名同学超越了我,那轻快的步伐,最终我们冲向了终点。第二组比赛开始,曾红不紧不慢地跑向终点,同学们跑的热血沸腾、天昏地暗!第三组比赛开始,钱文豪稍稍做了几下热身运动。随后投入到比赛之中,钱文豪迈着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步伐冲向终点。胜利!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胸罗万卷。

虽社会环境海阔天空,但人们靠直接体验所获的材料只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大量阅读进行补充。读书读得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2.触类旁通。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能够胸罗万卷者不在多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教他“吃透一类、触类旁通”。

首先,人教版的教材都是按主题为单元进行编排的,可根据主题推荐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不同作者的同主题作品、相关作者的相应作品和同体裁的其他作品。其次,可以根据课文所涉及的话题推荐阅读。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学完此文,既可以推荐阅读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如《拐弯处的回头》等,又可以推荐阅读关于“批评、选择、态度、价值”等话题的素材。

批评的力量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相同的话:“您的画值不了那么多吧?”一个听了后,对画仔细掂量,以2000元售出,经过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轻轻撕毁了画,从此改行,他就是后来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不值,便以500元售出,至今,他只是一个三流画家,过着流浪生活,他就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

这个素材让学生明白:批评的力量,可以激励人向上;也可以把人推向地狱。倘若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价值,他人又怎么会认可你呢?

三、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生活中什么都不缺,教师要教育学生只要善于在大千世界中捕捉、学会旁征博引,久而久之,就能积累鲜活生动的写作素材。

1.流行歌曲中捕捉。

很多流行歌曲的主题鲜明,通俗易懂,很适合写进作文。如《闪亮全世界》:“有梦不会害怕孤单,阳光洒满我的窗帘……”《隐形的翅膀》:“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适合“梦想”话题的作文。《潇洒走一回》:“天地悠悠,过客匆匆……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适合“淡泊名利”主题的作文。

2.广告词中捕捉。

“愈欣赏,愈懂欣赏”是轩尼诗XO的广告词。由24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大师设计的24栋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数百亩山林之中,与山水林木和谐共生、浑然一体,可谓步步生景。常务董事张燕夫先生表示:“欣赏有无数的角度和维度,‘愈欣赏,愈懂欣赏的精妙就在于此。”这个素材适用于“多角度”、“欣赏”主题的作文。

3.实时热点中捕捉。

白居易老先生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的观点。合,应当;时,社会现实;事,具体的事件。如,要写赶时髦的奶奶,选“奶奶烫染发”这样的事例已经不新鲜,选“奶奶跳广场舞”显然更有看头。又如,话题作文——友谊,写同学之间的友谊想必千人一面。但如果能关注到城市之间的友谊,像厦门与新西兰惠灵顿、澳大利亚阳光海岸等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后,进一步开启厦门走进世界的大门。如此,自然看得更远、走得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