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6-06-22苏国良河南省长葛市中心医院内科河南长葛4615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脑梗死

苏国良(河南省长葛市中心医院内科,河南 长葛4615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苏国良
(河南省长葛市中心医院内科,河南 长葛46150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1.1%、对照组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63.3±4.4)岁;病程3h~10个月,平均(6.5±2.5)个月;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20例,小脑12例,丘脑10例,脑叶3例。实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4.7)岁;病程3h~11个月,平均(6.4±2.7)个月;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19例,小脑13例,丘脑8例,脑叶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梗死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关标准[1],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主要症候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面色光、感觉减退或消退、气短乏力、自汗、舌质暗苔黄白腻、脉沉细涩。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②愿意接受治疗,能遵医嘱坚持服药;③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各类基础代谢性疾病引发的脑梗死;②有严重全身合并症与凝血功能障碍;③脑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调查。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脑细胞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颅内压增高等给予对症处理。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山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14022965)70mg、日1次,甲钴胺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0.5mg、日3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药用黄芪45g,川芎12g,当归尾12g,赤芍12g,地龙9g,红花9g,桃仁9g。伴上肢偏瘫者可加桂枝9g、桑枝10g,伴半身不遂者可加水蛭15g、穿山甲10g,伴语言障碍者加远志9g、郁金11g、石菖蒲12g。加水2L先煎1次,然后煎出150mL药液,滤出药液后再煎出150mL,两份药液混合成300mL。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15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言语功能康复训练。①肢体康复训练:按摩患肢,不能下床时可在床上进行被动训练,借助康复训练仪;肢体肌力逐渐恢复之后可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耐受量进行自主运动,如屈伸各个关节,简单的生活自理动作等,并帮助逐渐进行站立训练;完成站立训练后,可进行适当的步行训练。训练均以能耐受为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②言语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多进行鼓腮、呲牙、撅嘴等较为简单的口腔训练,并进行单音节的发音,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可鼓励患者逐渐增加吐字量,直到能以简单的言语与他人交流[2]。康复训练每日30min为宜,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有关“临床治疗评定标准”[3]。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90%~100%,无病残。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在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未达到18%,甚至有所增加。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量表)共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言语、构音障碍及忽视症等维度,每个维度3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22.4±6.4 6.1±1.4*△对照组 45 21.9±6.6 11.3±2.5*

6 讨 论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发病与气血失调、脑脉痹阻等因素相关,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3]。补阳还五汤始载于《医林改错》,方中黄芪可补脾胃元气,具行气活血之功效,配以当归尾可补血祛瘀生新。佐以桃仁、红花、赤芍、地龙活血祛瘀、通经活络。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血循环与脑缺氧以及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功效,能保护细胞线粒体,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与凋亡,进而起到保护神经活动功能的作用,还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达到抗血栓、抗凝的功效[1]。

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言语及认知等功能损害是可逆的,具有较高的康复潜力,给予科学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后遗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收效明显。

[参考文献]

[1] 贾爱明,胡文梅,张红,等.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22(12):1933-1935.

[2] 刘军昌,肖红.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64例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12.

[3] 邓建华.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19(10):1994-1995.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355-02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对照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针药合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