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访云南省民族中学校长 马永文

2016-06-22马永文

今日民族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访云南省民族中学校长 马永文

多层次把握民族团结教育

今日民族:学校作为云南省级的民族中学,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和亮点吗?

马永文:云南民族成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也要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体来看,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是非常丰富的。

云南民族中学校长马永文

从教师层面来看,学校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教研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开发和教育科研工作,推出学科教学与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合案例。我们采用聘请各级领导、专家到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教研组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研活动等等方式,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普及民族知识,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形成一支民族感情深、热爱民族工作、熟悉民族教育规律、知晓民族风俗习惯、愿为民族团结教育贡献力量的教师队伍。

今日民族:在初等教育阶段,学校单独设立民族团结教研组的学校非常少。除了强化教师队伍民族团结意识之外,针对学生开展了哪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马永文:针对学生,首先是要完善课程体系。一是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我们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教学的课时和质量。在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中,开好国家规定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七、八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在高中阶段(高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教育”。通过具体的课程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民族文化。

二是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以推进云南地方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为重点,积极开发反映学校教育特色、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地方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我们学校选修课就围绕着民族特色来,比如艺术类课程有“笛子”“葫芦丝”“少数民族歌曲、歌谣”“中国象棋”“书法入门”等;人文类课程有“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漫谈”“走近老子——聆听圣哲谈心弦”“宋词欣赏”等。

三是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比如“少数民族民居微建模”“少数民族服饰内涵解读”等。在社会实践课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比如“泥土的芳香——云南民歌演唱”“竹笛演奏”等。

近两年我们学校还开发了很多科技课程,比如民居模型建设,学生自己在网上搜集图片、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制作民族民居,都做得很出色,我们专门成立了展览室,学生动手之后对民族民居了解就比你口头讲述效果更好。

今日民族:据我所知,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彩云现”民族艺术节,请问今年会有吗?

马永文:有,今年4月28日,我们在省教育厅安排了整整一天的表演,这个活动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民族表演活动,每个班都会出一个节目,历年来学生和老师的参与热情都很高。

今日民族:除了这个活动以外,学校还会组织哪些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马永文:通过活动增进民族团结,这是我们走了多年的一条老路。老路虽老,但是很有效果,可以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每年确定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升旗仪式、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宣传、学习民族团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是以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校以继承、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为宗旨,充分发挥民族学校的独特优势和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充分挖掘我校的民族艺术资源。学校开好一年一度的“彩云现”民族艺术节外,还有“迎国庆颂祖国”歌咏比赛,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提高学校民族合唱团、学校民乐队的艺术表演水平,使之成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宣传民族团结的窗口。我们学校的合唱团不得了啊,还曾经在纽约大学生合唱比赛中拿过金奖,让国际友人了解了云南的民族音乐。

三是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在学校的“红高原”运动会上,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得以发扬光大。现已开展的民族运动项目有“爬杆比赛”“踢毽比赛”“跳绳比赛”等。

“彩云现”民族艺术节

以文化改变“读书无用论”

今日民族:目前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存在“读书无用论”的现象,非常令人担忧,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马永文: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感觉到这个问题很严重。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概括几点:首先,我认为是农村学生没有读书的需求。随着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强,很多农村家庭没有米了就有政府送米,没有房子就有政府给盖房子,没有衣服就有人给衣服。就我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应该不存在单纯因贫困不能读书的学生,因为国家投到教育上、资助贫困学生的经费绰绰有余,用不完,这些还不包括民间的其他机构。为什么不读书呢?因为他没有这个需求。物质都有了,他不知道读书可以用来做什么。

第二点和返乡的大学生也有关系。现在云南省的大学普及率是87%,只要上过高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读大学。但是大学毕业后很多学生无法就业,打工呢,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不好意思,别的工作又找不到,只能回家。但回家又不会做农活,就只能在家里面闲着,村子里的人就认为还不如不读书呢,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家长和学生对读书的看法。

第三点是衡量标准太过单一,经济指挥棒的作用太强。剑川有一个镇,专门做木雕的。在这个镇上当老师一个月工资也就是2000来块钱,而学艺三年,出师后每月工资最低都是5000元。这样对比一看,自然会形成落差,对读书产生质疑。但我认为经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长空间,人应该还要有精神上的空间,精神上的才是最高的追求,而这是读书能够带给我们的,透过书获得更大的视野、更新的理念。

最后一点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应该进一步加强读书文化的培育。我跑了很多地方,感受到有的少数民族地区读书氛围缺失,“读书无用论”的势头较强,需要关注和采取措施给予帮扶。

今日民族:有没有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

马永文:有些地方是可以较快改进的,比如需求不强,就要给学生制造需求,一方面告诉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对于知识的需求只会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补助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机制建立和学生读书、上学相挂钩的扶贫方式。

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读书,我感觉要改善读书的文化条件。但要改变文化条件,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花很长时间。单从教师方面来看,你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引进外地老师是很难的。最好还是培养本地教师,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看到我的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我就很高兴,因为这样的学生每增加一个,就会给少数民族地区增加一位合格的老师,为当地的读书文化建设增加一个优秀的工作者。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一代一代来努力改变。

(责任编辑黄薇)

(部分图片由被采访学校提供,特致谢!)

【采访手记】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刊优化了《今日民族·中小学版》的平台资源,努力将其办成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的主阵地。

此次采访是本刊的一次尝试,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去了解、追寻校长们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教育工作的认识。采访结束,细细翻看采访记录,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位校长作为云南这一民族大省中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提升及人才培养。

我们对李兴富校长的采访安排在4月22日上午,时值招生季,李校长会议安排相当紧凑,原本当天仅为此次采访预留了半个小时,但在采访过程中,李校长向我们详细解释他对于民族教育的系统思考,一点不马虎。碰上我们认识不清的教育问题,还会耐心指导。最后,采访的时间比预留的时间多花了一倍多。临走,李校长表明当天还得参加两个会议,时间很紧张,但他说:“教育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很愿意谈。”

我们打电话给关磊校长,邀约对他进行采访,电话那头的关校长边赶着办公,边表示:“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这个问题需要很仔细地思考。”他强调师大附中全校上下一直很重视民族教育工作,除去正式采访中提到的民族班、民族晚会之外,他还特别提到了师大附中今年将在呈贡校区招收昆明农村户籍的民族班,主动承担更多的民族教育责任。

我们向马永文校长询问他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读书无用论”的看法时,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我很惊讶,你们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马校长边说边把身体向前倾,异常认真。他表示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马校长坦率而真诚,直面问题,不避难点,小到教师队伍建设、大到文化构建,马校长侃侃而谈,表露出他对该问题的思考既细致又深刻。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