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的人格特质分析

2016-06-21李彦博杜文东

人民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入党因子

李彦博+杜文东

【摘要】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是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对他们进行人格特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大学3个学院的51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分别将男、女性党员学生与男、女性非党员学生的人格特质对照进行SPSS统计分析,以期探究出他们之间人格特质的差异。

【关键词】人格特质 16PF 大学生 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是具有稳定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影响着一个人所有的心理行为表现。人格特质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主观幸福感以及各种具体的心理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国家对高校教育更加重视,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8年起,“90后”逐渐取代“8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90后”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受到家人更多的关注、爱护。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从小享受着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新一代的代名词,他们与“70后”和“80后”有着很多区别,普遍有着更加自由的思想,更为前卫的做法,大多数学生个性鲜明、积极乐观。由于从网络等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他们的知识量更丰富、知识面更宽广、思维更活跃、思想更早熟,对社会的认知更加丰富和理性化,对事物往往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让很多高等教育从业者觉得需要重新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新一代大学生的发展和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研究的新命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是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对象与方法

被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3个学院2~4年级的51个班级共2630人参与测试,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581人,有效率98.1%。被试平均年龄20.28±1.21岁。男生718人,其中党员30人,非党员688人;女生1863人,其中党员120人,非党员1743人。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于1950年所编制的。他利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系统观察法和科学实验法慎重确定了16种核心人格特质,测试结果一方面可以清晰了解被试的某一人格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其人格特质作综合性认识,而且该问卷的适用年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是大于16岁,有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本文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7年修订的中文版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进行测查。该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有效而可靠的人格测量工具。此人格量表有16种相对独立的特质构成: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敢为性(H)、世故性(N)、忧郁性(O)、激进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统计方法。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人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实验结果

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的比较。对男性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16PF原始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男性党员学生和男性非党员学生的16PF各因子比较,均未发现差异。这说明了高校男性党员学生的人格特质和男性非党员学生的人格特质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

对女性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16PF 原始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女性党员学生的16PF的A、F、G、H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女性非党员学生,并且差异极其显著;而Q2显著低于女性非党员学生。主要表现为女性党员学生比女性非党员学生更加外向热情、活泼健谈、细心周到、有始有终、敢做敢为、勇于承担责任、较能够考虑到他人需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男女性党员与男女性非党员学生的16PF 原始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见表3。

由表3男性党员学生和女性党员学生的16PF各因子比较发现,女性党员学生的A、I这2个因子显著高于男性党员学生;而女性党员学生的Q2因子显著低于男性党员学生。主要表现为女性党员学生相比于男性党员学生而言,更加外向热情、敏感、也更能够考虑到他人需要而有时会放弃自己的想法。而男性非党员学生与女性非党员学生在A、B、C、E、F、I、L、M、N、O、Q1、Q2这12个因子的得分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不同入党时间的党员学生的比较。由于男性党员学生的样本量较小,在入党时间长短上分成三个维度,会导致样本量过少,不能代表总体,所得结果不可信。所以,将男性党员学生的入党时间分成两个维度,对不同入党时间的男性党员学生16PF原始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两者只有在B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入党时间短的男性党员学生,入党时间在1年及1年以上的男性党员学生主要表现为思维敏捷、聪明、机警。而不同入党时间男性党员的F值、H值的比较发现,两者都已呈现边缘显著状态,T值已经达到临界值(分别为T=-2.034,T=-1.996),也就是说入党时间越长,男性党员的兴奋性(F)、敢为性(H)分值越高,也就是他们更加活泼、健谈、敢作敢为,不过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对不同入党时间的女性党员学生16PF原始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见表5。

对不同入党时间的女性党员学生16PF原始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C、Q2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入党时间的增加,女性党员学生表现出更加成熟稳重、自立自强、当机立断。入党时间在1年以内的女性党员学生的C因子显著低于入党时间在1年以上的另外两组女性党员学生,表现为女性党员学生在入党一年以后,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在Q2因子上,只有入党时间在1年以内的女性党员学生的Q2因子得分与入党时间在1到2年的女性党员学生Q2因子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的两两比较并未发现差异。表现为入党时间在1年到2年的女性党员学生更加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结论

男女性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16PF各因素得分的差异比较。总体上来看,党员学生的人格呈现出较好的特质。虽然在男性党员学生与非党员学生16PF得分之间并没有发现差异,但是相比于女性非党员学生,女性党员学生的16PF的人格因素中表现出高A、F、G、H特征,表现为女性党员学生更加外向热情、活泼健谈、细心周到、有始有终、敢做敢为、勇于承担责任、较能够考虑到他人需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男性党员学生与男性非党员学生16PF得分之间并没有发现差异,这是出乎本研究预期的,并且也与前人关于高校学生干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党员选拔机制对男性的人格特质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也可能是该院校中男性学生较少,竞选党员的竞争压力较小,也可能与本研究中男生学生党员人数较少、比例较小有一定关系,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男性党员学生和女性党员学生的16PF各因子比较发现,女性党员学生的A、I这2个因子显著高于男性党员学生;而女性党员学生的Q2因子显著低于男性党员学生。主要表现为女性党员学生相比于男性党员学生而言,更加外向热情、敏感、也更能够考虑到他人需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而男性党员学生和女性党员学生的16PF各因子中,其他因子的得分并没有发现差异。对照男女性非党员大学生的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发现这些结果中用性别差异不能解释的有B、C、E、F、L、M、N、O、Q1这9个因子,即普通男女学生中在这些因子上有差异,而党员男女学生中在这些因子上却没有差异。可能成为党员后,党组织对党员各方面有统一的要求与教育,男生、女生都在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身的特质,从而在某些方面趋于相同,形成这些因子的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入党时间的男女性党员的16PF各因素得分的比较。对不同入党时间的男性党员学生16PF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只有在B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指入党时间在1年及1年以上的男性党员学生的B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入党时间在1年以下的男性党员学生。即相比于入党时间短的男性党员学生,男性党员学生主要表现的更为聪明、思维敏捷、机警。说明入党后,由于党组织的教育引领,党员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一些人格特质得到了更好的拓展。

对不同入党时间的女性党员学生16PF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三个时间段在C、Q2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比较符合预期,主要表现为随着入党时间的增加,女性党员学生表现得更加成熟稳重、自立自强、当机立断。这种变化可能是成为党员后的社会赞许与自我暗示引起的,也可能是在成为党员后得到的教育和锻炼引起的。

但是女性党员学生在L因子上的得分却显示,入党时间在1到2年的女性党员学生表现得更加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也就是说,在L因子得分上,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入党之后,女性党员学生需要与人合作,更多地融入到集体中,这就需要她们表现得更加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男女性党员学生与男女性非党员学生16PF各因素得分的差异比较。相比于普通学生,男女性党员学生因子得分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成为党员后,高校的日常学习、工作、活动对男女生有不同的安排,比如,男生身强体壮,组织活动时需要出力的事情可能安排的比较多,而女生较为心细,需要认真踏实的事情可能安排女生比较多。另外,党组织的培训活动与课程本身,也可能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而女性党员学生与女性非党员学生相比所呈现出的那些不同的人格特点,往往都是符合社会需要或者说是社会赞许的,比如外向、细心、责任心、合作精神等,说明党员经历对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有益处,反过来说明,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更容易成为学生党员,更容易适合党员的标准。

心理学认为,性格可以影响能力的发挥,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培养良好的性格特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证实了党员学生的某些人格特质不同于非党学生。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作为人员评价的依据,为将来的人才选拔,岗位选聘等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责编 /张蕾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入党因子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重温入党誓词
向党旗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