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理想的五大特性

2016-06-21刘徐湘

大学教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论性动力性

摘要: 大学理想的特性主要体现为浪漫性、超越性、理论性、完美性与动力性五个方面。浪漫性表现为未来指向于浪漫表达方式,回归完整的人性与卓尔不群;超越性表现为对现实和有限的超越,通过对现实和有限的反思与批判,构想完整意义的大学;理论性表现为其不同于一般理想,通过理论构架、理论推理与理论预断论证大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完美性表现为对整体和完美大学的向往,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与心向,其“最”完美的状态形成为关于大学的信仰;动力性表征其作用,通过方向动力、目标动力与信仰动力引领大学人去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大学。

关键词:大学理想;浪漫性;超越性;理论性;完美性;动力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3-0030-05

收稿日期:2016-04-30

作者简介:刘徐湘(1963-),男,湖南湘潭人,教育学博士,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研究。

大学理想是人们对大学臻于最完善境界的理性表达,寄托着对于大学最为美好的情感,蕴含着改造现实大学使其趋于最为完善境界的意志倾向。她既是人们独特个性的表达,也凝聚着独特的大学文化个性。从动力机制来看,她是人们为之奋斗的长期目标,引领大学人不断地奋勇向前,使之生活充实、精神充沛;从现实意义来看,大学理想有着现实力量,通过大学人的努力奋斗,使理想变为现实。对大学理想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大学理想的探究,人们可以问大学理想是什么,这是大学内在本质的研究;人们也可以问大学理想有哪些特征,这是大学理想外在特点的探索。本文试图从外在到内在,从大学理想的五大特性,即浪漫性、超越性、理论性、完美性与动力性作相关探究,为大学理想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一、大学理想的浪漫性

大学理想寄托着大学人对大学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关于理想的表达往往需要大学人借助想象的翅膀,由于想象表现载体的文学化,大学理想的浪漫情怀要在文学化与诗意的表达中呈现出来。大学理想的浪漫性提醒人们回归到完整的人性,并以标新立异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目标。

大学理想的浪漫性中充满了对大学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大学未来发展是怎样的,大学中的每个人都会在内心做出美好的构想。柏林大学校长洪堡当年在内心世界构造了不一样的大学,在那里,知识作为整体而存在,大学中除了经典的神学、哲学、法学、医学以外,科学也有其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大学的科学研究成为必然,因为大学追求的目标是“由科学而达至修养”[1]。洪堡的美好展望成为柏林大学办学的现实,科学研究也成为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

对大学的美好展望中有着浪漫想象与情感的意蕴。一般而言,想象与情感的表达载体是文学与诗意的文字。“浪漫主义的文体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哲学论文和著作,而是诗歌、随笔、对话、书信、小说等等”[2]。当今有关大学理想的文本很多富有文学的诗意,如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尽管有些大学理想的文本不是文学性而是哲学性的,但浪漫特色十分明显,如纽曼的《大学的理想》。这是因为,“浪漫主义形式的反抗(传统)和理性主义形式的反抗(传统)虽然都出于法国大革命和大革命之前不久的哲学家们,但是两者大不相同,浪漫主义是裹在非哲学的外衣下的,但是在叔本华和尼采的作品中,它学会了哲学用语”[3]。

大学理想的浪漫性是对人性整体的回归。大学是现代人类组织中最具理性精神的机构,人们最为崇尚的是理性的逻辑与严密的实验验证。但大学也像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人,当大学过于理性而失去了人本身的活力时,大学的浪漫性会在其理想的鼓励下反对理性的霸权,大学在这个意义上表现出整体的人性关怀。除了学术活动,大学中还有给学生们充分表现机会的文体活动与社会活动,有组织完备的音乐汇演、电影节、体育联赛、志愿者活动等等。完整意义上的大学,它的学科结构是作为整体人的精神组合。人文、自然、社会几大类学科结构完备地集成于大学恰恰是大学精神整体的反映,而那些仅有某些学科的学校,人们往往称之为职业学院、专业学院而不是大学。

大学理想的浪漫性体现为对于大学独特个性的追求。在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传统中,追求标新立异与卓尔不群。在此意义上,理想的大学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大学的理想将这种精神追求落实到一所大学的整体建设中,让一所大学具有不一样的精神品质,让沐浴在独特文化中的师生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文化品质。最有意思的是英国的牛津与剑桥,两所同在伦敦的学校因为独特的个性而始终较劲,即使在两校举行的划艇比赛上也会争得不可开交,他们以不同的个性为自豪,这是大学理想中浪漫情怀的生动写照。

二、大学理想的超越性

大学理想是大学文化中最具超越精神的要素,它体现了大学的超越性。大学理想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超越,二是对有限的超越。

首先,大学理想对现实的超越。该超越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现实的反思。一是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大学的现实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对大学现实的反思,定要追溯大学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当我们清晰地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大学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并与本国大学的历史与文化相比较时,便会明确双方的优势与不足。二是对实践体系的反思。大学的现实是实践的体现,大学实践从理念到制度,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构成了大学之为大学体系。对现实的反思是对该体系整体运作及其效果的评价,是对运作过程中所有问题的分析与归纳。第二,对未来的构想。一是历史与文化的超越构想。大学理想在构想:怎样才能吸收他国大学的历史与文化,怎样才能让本国的大学具有其他国家大学的优势,怎样使自己国家的大学具备最为完善的文化内涵,怎样使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具备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精华的制度与体系。二是实践体系的超越构想。大学理想在展望:怎样的理念与制度是最好的、最适合本国大学发展实情的,怎样将不断完备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与课程中,怎样让学生与教师在学校中自由发展。当以上问题的所有回答指向大学发展的未来与完善境界时,大学理想以期待的形式完成对现实的超越。第三,对现实的改造。大学理想不会满足于构想未来大学的样态,而是要在理想的构架中提供改造现实的方向,它的指向性十分明显,一定要让现实的大学朝着理想大学的道路前行。但是关于大学理想的文本不会提供具体方案,而仅仅是方向性的探究,它是超前的哲学性的文本,哲学往往只是做方向性的研究,而将制定具体方案交给其他学科,可见大学理想文本的核心是哲学性的,正如谢林曾指出的:“超凡脱俗只有两条路:诗和哲学。前者使我们身临理想境界,后者使现实世界完全从我们面前消失。”[4]endprint

其次,大学理想对有限的超越。该超越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对知识有限性的超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大学形成了“自由教育”的理性传统,该传统赋予人“天地万物通盘予以考虑”的勇气和智慧,人们期待知识上的自由。大学理想是使知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尽管现代人受到“知识爆炸”的挑战,但大学以其博大的胸怀在知识的整体融合上努力着。马克思预见未来的知识融合形态是人文、社会、自然知识的整合,人文知识同时是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这也是大学对知识融合的理想。第二,对个体有限性的超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怎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一直是个体必须面对的难题。大学理想是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中理解生命的意义与尊严,让人学会经由理性思考获得理性自由。人只有在理性的自由中,才能超越有限的知识限制达到对宇宙人生的融通理解,才能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第三,对社会有限性的超越。人们忙于日常生活而缺乏系统的理性思考,整天在实践中与实物打交道而无法超脱物质性和功利性的限制。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机构,通过理性思考提供各种原理,解释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社会有长远的目光与超越的境界。在大学与社会的关联中,有理想的大学不会跟着社会随波逐流,而是有着超越的定力与境界,相信大学理性精神的独立价值,专注于理性精神引导的学术本身,她独立的品行也使社会精神觉悟——不能在社会的流俗中沉沦。

大学理想通过对现实与有限的超越而追求完整意义的大学。雅斯贝尔斯认为:“统一性与整体性是人类求知意志的精髓所在,在实践中这种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有在专门的研究领域才能够实现,然而,恰恰是在这些专门的研究领域,倘若它们不再作为一个统一的学术整体而部分存在,也会丧失其生命力。”[5]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完整意义的大学除了学科结构的完整外,还需要在此意义上的精神整体的形成。大学理想追求大学的完整意义,大学不仅仅具有完整的学科,还需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整体知识意识,需要整体精神的牵引。

三、大学理想的理论性

大学理想和一般理想不同,它建立在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大学人在理论构架、理论推理与理论预断中表达大学的理想。

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一待就是数十年,苦心研究政治经济学,数年的思考与论证后,写就不朽名著《资本论》。他通过对资本的分析,论证了商品的特性与剩余价值规律,由此构建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雄辩的理论论据推断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彰显出其魅力:扎实的理论构架、严密的理论推理与雄辩的理论预断。大学追求这样的理想解释模型,大学理想中渗透着哲人们的智慧,它本身富有理论的解释力,从理论构架、理论推理和理论预断中显示出精神力量。

首先,大学理想的理论构架。什么是大学理想、大学理想追求什么,大学中的人们总在思考这些问题。第一部以“大学的理想”命名的书,是英国人纽曼思考的结晶,他的精神追求是:回到古希腊的理性传统,远离功利主义的影响,张扬“自由知识”的价值。“自由知识本来就是为了引起我们思索,自由知识立足于自己的要求,不受后果支配,不期望补充,不受目的的影响(如人们所说),也不会为任何技艺所同化。”[6]他的理想表达是理论性的,凸显出大学理想表达的逻辑解释力:一是突出理论的基点,即自由知识及其基础性;二是强调理论的体系,即自由知识与自由教育体系。我们在构架大学理想的理论框架时不会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诗意表达与文学的浪漫,而是要彰显出理论的魅力,在富有逻辑精神的理论构架中表述大学理想的内涵与价值。

其次,大学理想的理论推理。理论的魅力在于其严密的推理与逻辑一致性。大学理想也追求理论推理的逻辑力量,其表达文本的内涵是哲学的,尽管有时候也有浪漫的文学样式,但并不影响它哲学的本性。大学理想的表达是理性的文本。

再次,大学理想的理论预断。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理论由于对根本的把握而具有预断力。大学是生产理论的地方,除了思考大学本身的理论以外,还生产人文、社会和自然各学科的其他理论,这些理论若是经过严密的思考和论证,便有着如此的魅力:除了对事实的厘清与辨别以外还预断未来。大学理想的表达文本能预断大学发展的未来,这是大学理想的追求,也是其表达文本本身的魅力。

从理论构架、理论推理到理论预断,大学理想完成对未来大学发展走向的逻辑推断。它不仅是激情的勃发,而且是逻辑力量的结晶。大学理想往往以文化的内涵力表明大学的实力,有理想的大学是有文化软实力和凝聚力的大学,是有着建立在深刻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主义和信仰的大学。他们在理想的指引下形成奋斗的集体,生活充实精神充沛,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奋斗、怎样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四、大学理想的完美性

无论是大学主体对未来大学的美好展望,还是人们对大学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表达,都有趋向于完美的意蕴。

大学理想的构想基于人们追求完美的心向。对完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完型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趋向于整体而完美的,当一个不完整的图形呈现在眼前时,人们会在认知上将其作为完整的图形来反映[8]。如一个有若干缺口的圆形出现在某人眼前时,他的反映是一个完整的圆形。未来大学是怎样的图景?人们往往以最为完美的构想去描绘她:在那里,人们有着天地万物整体归一的信仰,无论是“由名著而达至修养”还是“由格物而致知”,相信万物会在人的认知与实践中达于善的本性;在那里,人们秉承源自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将知识作为整体来传授,让学子们有着“天地万物通盘予以考虑”的智慧与勇气;在那里,学子们有着更为自由的学习与思考空间,大师云集而学子们享有平等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在那里,师生在知识与心灵交流中生成智慧与德性,他们的共同成长注解着大学就是最为养育人的地方。

大学理想是未来大学图景中最为完美的样态。柏拉图说“在凡是我们能用同一名称称呼多数事物的场合,我认为我们总是假定它们只有一个形式或理念的”[9]。他的理念论扩展到美学中,有“理型论”之说,认为“理型”是现实的超越者,以现实中找不到的完美状态出现,而现实则是“理型”之不完美的呈现者。大学理想是关于大学的“理型”,因为现实的大学存在不完美之处,人们在构想未来的大学时一定会对现实的不完美状态做若干的改造,使其成为完美者。未来大学的“理型”一定是超越现实而完美的,她是未来大学“最”为完美的样态,是超越现实的完美者,当人们构想大学发展的未来与美好的蓝图时,总是以“最”完善的预想去构建未来大学的样态:她涤除现实中的污垢而达到纯净的境界,她超越现实的羁绊而自由行走于学术之道路,她坚持独立的品性而饱有丰富的精神。endprint

大学理想以“最”之追求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问题就在于这个“最”字,“最”的哲学意味很浓,按照哲学家黑格尔的意思,哲学是关于“最”一般的学问,“最”的意义就是绝对,“哲学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绝对思想的历史。绝对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10]。关于“最”的学问成为人们的信仰,它是建立在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主义与信念,如我们熟知的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看到,关于大学理想的表述文本大多是哲学的或哲学性的,无论是纽曼的《大学的理想》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的理念》,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其哲学意蕴。大学理想也以“最”为完美的样态鼓舞着我们,由于其理论基础足够完美,它的解释本身便具有“绝对”的哲学意义,人们定会形成建立在“绝对”意义上的大学的主义与信仰。大学理想经由哲学理论对“绝对”的追求通向大学信仰,于是大学理想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她美好的样态在未来召唤着我们。只要她足够完美,足够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她作为人们内心信仰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五、大学理想的动力性

大学理想是人们设立的愿景与目标,引领大学人去努力实现。“理想是大学从无到有的动力源泉,大学以其理性的构想为理想留出一片天地,在那里,理想不仅仅是乌托邦,还是理性的灯塔,引路的航标,奋斗的目标”[11]。大学理想的动力性体现为方向动力、目标动力与信仰动力。

首先,大学理想中的方向动力。大学理想指出了大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应当指出的是,它只是对大学发展方向的研判,并不给出具体的发展路径。尽管如此,大学理想的方向动力依然强劲:因为它寄托了人们情感的诉求,大学人希望未来的大学比现在更加美好更加完善,这种期待从情感上形成人们的追求与动力;大学理想承载了人们的理性沉思,由于理性的逻辑力量与理论解释力,大学人也会从理性上形成对未来大学发展方向的动力性。这种动力性抛开了盲目的乌托邦幻象,以清晰的方向牵引人们去奋斗。

其次,大学理想中的目标动力。大学理想指明了大学人未来的奋斗目标,但与一般奋斗目标不同的是,大学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长期的。正因其长期性,它的动力机制便需要一些条件:第一,理性的解释力与理论的判断力。理性的解释力体现在大学理想中的目标设定是理智的,逻辑论证是完备的。理论的判断力体现在大学理想中的目标推断基于严密的理论体系,形成的判断是有说服力的。第二,战胜前行道路上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大学理想目标的长期性预示着为大学理想的奋斗过程长期而艰难,需要不懈的坚持与不断的努力,要求大学人有着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充实的理性力量与浪漫的情感中,意志坚定无所畏惧。另外,大学理想中的奋斗目标不可能完全具体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可以把长期目标转化为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以利于人们去实现其长期目标。于是有人会认为,是不是可以把大学理想中的目标也转化为可以操作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可以将大学理想中的某些目标具体化,但不可能将大学理想的整体目标具体化。一旦所有目标都具体化了,大学理想之奋斗目标便失去了其形上的精神价值与引导意义。大学理想中奋斗目标的形上关怀与哲学价值意味深长,毋宁说这目标是激励人的象征性灯塔,人们一直走在为着理想不断奋斗的道路上。

再次,大学理想中的信仰动力。大学理想是让大学达于完美趋于完善的寄托,是大学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追求。真善美的追求因哲学对于“绝对”的崇尚而成为人们的信仰,最好的大学是大学人心中的信仰。至今,西南联大的校友们依然会怀念那段既艰苦又充实的时光,那段岁月那段光阴已经成为他们心中永久的记忆。西南联大铸就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段辉煌,人们已经在心中形成了对于这样美好大学的信仰:她不一定要有高楼大厦,不一定要有最好的设备与外在环境,但是,她一定要有文化魅力,一定要有大师和最好的学术制度与管理制度,让“为学术而学术”成为每位大学人自觉的追求。

大学人有了理想,就有了向着未来前行的方向、目标与信仰。当这些方向、目标与信仰形成为大学人自觉的意识和隐形的文化时,大学理想给予人的动力是无法估量的。我们在期待,把美好的展望寄托在大学理想中,人们的理性与浪漫力量通过动力机制转化为现实力量。于是我们同样可以期待,中国大学将理想变为现实的一天,那时,中国大学有大师云集的盛景,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各种思想的发源地,中华民族以其理论精神与思想魅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0.

[2]李正义.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诠释[J].甘肃理论学刊,2009(5):18-22.

[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原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70.

[4][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梁志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德]雅斯贝尔斯.大学的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1.

[6][英]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8.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美]波林.实验心理学史(下册)[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98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88.

[10][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

[11]刘徐湘,李晓红.略论大学的理想、理念与理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5(4):14-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性动力性
浅谈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与改革
具有家庭干预的HTV/AIDS模型动力性研究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某小型电动清扫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甲醇/柴油机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浅析
育儿必读的宝典
提升新闻理论性的思考与建议
谈新时期企业宣传党建思想工作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