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报人黄天鹏的新闻精神

2016-06-20何冬梅

新闻世界 2016年4期

何冬梅

[摘要]我国的民族报业在民国初期开始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人才,他们怀揣着新闻理想,践行着新闻精神,黄天鹏就是其中一位。本文以黄天鹏的新闻实践经历和著作为依据,分析其为公共利益奋斗、追求新闻自由、勇敢无畏的责任感和以新闻为主的专业主义精神,希望当今的新闻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近代报人;黄天鹏;新闻精神

黄天鹏(1905-1982),广东普宁人,曾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创办我国第一个新闻学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学的拓荒人。黄天鹏的新闻从业经历非常丰富:他在求学期间就曾兼任报馆的通讯员;1928年他在《申报》主编要闻,留学日本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通信部主任和编辑,并对《时事新报》进行改革;抗战期间,他负责主持战时重庆各报的联合版……本文从为公共利益奋斗、追求新闻自由、勇敢无畏的责任感和专业主义精神等四个方面探讨黄天鹏的新闻精神。

一、以新闻为主的专业主义精神

近代中国新闻界的发展一直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文人论政”,报纸被看做是政治家、名人等发表意见的场所,而黄天鹏受到西方新闻理论的影响,对这种传统做了批判,认为新闻纸最重要的功能是供给新闻:“其职务颇繁,言其重要者有六,即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输灌智识,提倡道德,振兴实业是也。此六者之中,以供给新闻为最要,能全尽六种职务而无愧者,固为极完备之新闻纸。但能供给新闻,虽未兼备其他职务者,仍不失为新闻纸也。”

在黄天鹏看来,新闻纸的第一要务便是“供给新闻”,而不是“论政”,这也体现了黄天鹏强调以新闻为主的专业主义精神。在西方新闻界,虽然也有一段时期报纸是为“政党报刊”,但是随着大众化报纸面向市场以来,便越来越强调报纸报道消息的功能,并且强调消息的中立、客观,形成了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黄天鹏恰恰有着这种意识,并引导报纸朝这方向发展。

黄天鹏自日本回国后,受邀担任《时事新报》通信部主任,在这期间,他对《时事新报》进行了一些改革。他将《时事新报》的第一版改为国内和地方的要闻版,突出新闻的重要性,使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本地和国内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在他担任《时事新报》编辑时,保证报纸版面和内容不受广告的影响,每天把固定的版面用来刊登要闻。可见,他将新闻放在新闻纸的首要位置,将“供给新闻”当做报纸第一职能,以新闻为主的专业主义意识浓厚。

二、为公共利益代言的公共精神

黄天鹏将供给新闻当做报纸的第一职能,与此同时,他也认为报馆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报纸应该为公众服务。

他在论述新闻事业的性质时,首先探讨的就是新闻事业的公共性:“新闻纸主要的目的,在宣布新闻于公众。新闻纸是社会公共机关,与营业谋利者异其旨趣。营业者可以谋利为前提,而新闻纸则应以公众的利益为准则。”在他看来,报纸与其他盈利机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报纸的公共性,报纸自然应为公共利益代言。他还对当时的报业情况做了批判,认为新闻业卷入了商业的漩涡,主持者仅以商业的手段来经营报纸,而全然忘掉了报纸本应有的公共特质。

黄天鹏在谈到新闻事业的特点时,将报纸的公共性放在首位,认为报业是公众的事业,报业和普通的营业也有所不同:“从经营的立场来看,报业也好像一种营业的事业,一方以新闻卖给读者(发行),一方以纸面卖给商人(广告),这样来说,也不能否认为一种营业,不过在营业的责任上说起来,就与一般营业异其旨趣了。报业虽是一种营业,但这种营业的立足点是建筑在公众利益上面,凡事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有损害公众利益的,纵能获利亦不应该为的。”其基本思想是报业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黄天鹏在担任《时事新报》编辑时,严格将广告营业与编辑业务分开,保证广告不影响新闻的报道和发布,采写与发布的新闻也以公众利益为立足点,强调为公共利益代言。

三、追求言论自由的坚定精神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的自由权利并没有真正实现,仅仅就言论自由这一项来说,当局不但不出台措施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甚至还实行更加严厉的新闻审查制度。黄天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没有妥协,而是奋力为报馆和公民争取言论自由。

在黄天鹏主编的《报学月刊》(《新闻学刊》改组扩大的产物)上,就刊登有主张言论自由和反对军阀压迫言论的文章。在他编著的《新闻学论文集》中,就收录有有关言论自由方面的文章,如陶梦和的《言论自由》。虽然这些文章并不是出自黄天鹏自己之手,但都出现在他编著的刊物和著作中,是他的一种意见表达。

黄天鹏追求言论自由,一方面与他认为新闻事业的公共性这一性质有关,正是因为新闻业是公共机关,新闻业便更应该享有言论自由,自由的发表新闻、发表意见,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为公众服务的机关。另一方面,也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他自己亲身经历过出版的困难和被查禁的痛苦,创刊《新闻学刊》就是一个例子。《新闻学刊》创刊之初,北洋政府开始进行书报整顿,导致部分刊物被扣留或遗失。而且从第二期开始,《新闻学刊》就要呈送检查,这样就耽搁了出版发行的时间,甚至一部分作品还无法刊出。所以说,黄天鹏自身体验到了言论不自由的痛苦,便也致力倡导言论自由:“知宪政国家,舆论为指导朝野之圭臬。而鼓吹法治,报刊实为人民之心声。”

四、勇敢无畏的责任感

黄天鹏作为一个记者、编辑,特别强调记者编辑的责任感,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也体现出他勇敢无畏的责任感。

首先,大胆针砭社会时弊。黄天鹏投入新闻事业之时中国正值北洋军阀的新闻统治之下,北洋政府对新闻界的管治可以说是相当严厉的。在面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之下,黄天鹏并没有退缩,反而利用他手中的笔大胆揭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著名报人邵飘萍惨遭杀害之后,黄天鹏在《新闻学刊》第一卷第一期就大胆刊登了邵飘萍先生的遗照和遗著《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新闻学应列为普通学科》。

其次,主张积极奋力抗战。黄天鹏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曾呼吁国人要警惕日本的野心。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黄天鹏也同其他几位新闻界人士要求中国报界刊登积极抗日的报道,加强新闻界的团结,奋力抗战。而且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黄天鹏还发表了批评国民党无所作为的多篇文章。从这些新闻活动和文章中,可以看出黄天鹏作为一个记者编辑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所在,在国家面对外部侵入之际,他能积极勇敢面对并同外敌进行抗争。

最后,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运动当中。黄天鹏在做记者编辑的时候,还努力倡导民主政治。不管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还是在抗战胜利之后,黄天鹏都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虽说黄天鹏认为报纸应该以供给新闻为第一要务,但是在国家危亡和紧急关头,黄天鹏还是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发展做一些言论上的铺垫。

黄天鹏是民国时期的新闻人,既涉足新闻学术界,也有相当丰富的从业经历,其新闻精神在他一系列的新闻实践活动和著作当中得以体现,包括为公共利益而奋斗、追求新闻自由、勇敢无畏的责任感和专业主义精神等。在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人应该学习这些新闻精神,力求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人,更好的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