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高地

2016-06-20黄娜莎曹杰

现代农机 2016年3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桐乡市社会化

黄娜莎 曹杰



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高地

黄娜莎曹杰

桐乡市自2012年被确定为浙江省农机化示范县建设单位以来,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以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和突破口,不断探索实践,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2015年,桐乡市水稻机插面积4 733 hm2,机插率达36.1%,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5%,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 立足服务机制创新,推动农机服务快速发展

1.1政策扶持有序引导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等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争取市财政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对新建育秧能力133.3 hm2(2 000亩)以上的水稻育秧中心、水稻机插面积超过33.3 hm2(500亩)以上的行政村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给予2~5万元补助;对农机合作社购置机械化育插秧设备和新型农业机械、大棚耕作机械、粮食烘干机,市财政给予累加补贴;对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建造机库给予120元/m2的补贴。据统计,2013-2014年合计投入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达3 91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达2 320万元。

1.2金融服务有效跟进

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桐乡市因地制宜推行农机贷款、农机保险业务,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生产。2014年濮院镇油车桥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安信农保嘉兴中心支公司签下嘉兴市首单农业机械综合保险,全年共投保2台插秧机、1台轮式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2台粮食烘干机,总保险金额达237.4万元,为全市农机户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农机部门与邮储银行合作,选择2家经营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机经销商,在销售补贴农机具的同时,为农户低息贷款提供担保,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全价购机后带来的筹资压力。

1.3技术指导全面覆盖

实行标准化生产,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桐乡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单季晚稻机插技术标准》,建立从机耕到机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标准化作业规范。在育插秧前,举办全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班及机手培训班;在育插秧期间,及时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手把手教,有效保证了全套育插秧技术的普及率、统一率和到位率。同时,农机人员与农艺人员一起研究,筛选机插稻品种,引进适宜机插的“甬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增产优势十分明显。

2 立足服务内涵拓展,构建多元农机服务平台

2.1加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

目前,全市成立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32家,其中农业部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1家,嘉兴市级8家。建成集中育供秧中心15个,季育秧能力达到6 667 hm2(10万亩);建成粮食烘干中心30个,拥有粮食烘干机105台,批次烘干能力达到1 220 t。合作社服务面积已达6 333 hm2,作业面积1.9万hm2,服务农户5.2万户。2013年,桐乡市成立了嘉兴市首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农机推广站和14家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组成,使桐乡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2.2搭建起三级联动服务网络

建立了“市—农机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的粮食机械化收割服务体系,保证外地来桐乡跨区机收人员割有联系人、住有联系点,确保粮食收割安全有序。由市级服务站负责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收集、统计、发布各项收割信息,并在各农机合作社之间合理调度安排收割机。由合作社负责自身服务区域内农户收割需求信息的收集,接待跨区作业收割机及人员,落实收割田块,合理安排收割进度,利用合作社场地等优势,在收费、用餐、用油、维修、住宿等方面提供服务。

2.3推行子母式合作社协同发展

桐乡市出台了《2013-2017年桐乡市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对全市农机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建设农机大服务与小服务相互配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率先提出“母”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子”合作社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母”合作社,规模较大,功能设施完善,为全镇“子”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提供种子、催芽播种和育秧技术保障等服务,实行工厂化运作,一般每个镇、街道建1个,目前已建成9个;“子”合作社主要是做好育秧和插秧工作,一般规模适中,投入成本较小,不需要再投入催芽播种等设备,由农机大户和行政村组建。子母式合作社协同发展,有利于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使全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 立足服务能力提升,构建立体农机服务网络

3.1“全程免费托管”服务模式

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农户将农田交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机合作社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向农户支付一定数量的稻谷、大米或折算成一定费用。如崇福新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向流转粮田的农户支付4 500 kg /hm2(300 kg/亩)稻谷;兴农、龙翔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服务延伸至粮食加工,向土地流转的农户发放“米票”,农民不用种田也能免费分到粮食。这种服务模式,加快了现代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实现了土地流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有偿机械化”服务模式

农户通过“花钱买服务”,享受到全程机械化服务。由农机(粮食)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耕作、育秧、种植、植保、收割”等全套科学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对于农户来说,由于全程机械化服务费用低于自行耕种的成本,都乐意将土地的种植权交给合作社;对于合作社来说,获得了机械化作业的规模效益。高桥骑塘、油车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都采用这种模式,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双赢”。

3.3“散户套餐”服务模式

按照农户或其他农业服务组织在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从机耕、育秧、机插、机收、烘干、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环节中选择其中几项,自由组合成多种“套餐”,供农户自由选择。这种“套餐式”的服务模式,主要为因各种原因没有接受以上两种服务模式而遗漏的零散农户提供按需服务,最终也让这些农民享受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便利。石门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将这种模式辐射至周边6个镇12个村,涉及机播大田面积达到1 667 hm2,其中为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机械化代催芽、播种面积达1 200 hm2。

3.4以服务换季节性闲置农田经营权

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免费机耕或机插等服务,向农户换取季节性闲置农田的经营权,既有效减少了农田季节性抛荒现象,又减轻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增加了合作社的收益。比如崇福镇新丰合作社通过这种方式在冬闲田种植大小麦,新增粮食播种面积113.3 hm2。

作者信息:桐乡市农机推广站,314500,浙江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桐乡市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如果我是……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长寿花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一张罚单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