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啸救生舱化险为夷

2016-06-19编译李忠东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6年9期
关键词:夏普海啸区域

编译┃李忠东

海啸救生舱化险为夷

编译┃李忠东

作用非同一般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它的波长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虽然在茫茫的大洋里里波高不足一米,但是在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至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由于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和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海啸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真正威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很难找到安全栖身之所。很多人肯定会想象,如果能有一个可以藏在里面的避难装置该有多好。现在这种救生设备终于应运而生,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了。来自威尔士的航空工程师朱利安·夏普精心设计制造了两个大小不一的铝制海啸救生舱原型,又称“救生球”,其中一个还参加了横滨的展览会。小的可以容纳两个人,作为家用。大的能够装进10人,用于企业或学校。他现在正建造更大版本的海啸救生舱,耗资8000~10000美元(大约合53502~66878人民币元),适用于商场、机场、医院和学校。

铝制海啸救生舱是个人安全系统(PSS),旨在防止海啸、龙卷风、飓风、地震和风暴潮。它十分坚固,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的初始碰撞、利器穿透、热暴露、钝器撞击和减速。“救生球”设计成浮动的物体,永远不会被海啸发生时升得太高的水位所淹没。使用底部储水泡的自扶正系统可以防止它滚动倒置,通过绳索拴住预防它和内部的乘员被冲走。坚硬的铝外壳和框架能起到绝缘隔热的作用,为居住者保暖。“救生球”的作用至关重要,能在救援人员赶到现场之前确保里面逃生者的安全。

“救生球”按照商船标准设计,门窗非常结实,防水门可以从舱内和舱外打开。舱内的安全座椅采用四点式安全带肩带,人们在里面需要系上安全带,因为海啸来临时身体肯定会随着救生舱的摆动而弹来弹去。存储的食物和水可满足供应一个人5天的需要量,供气罐随时输送氧气。基本的内部灯具提供充足的照明,导航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确保不会迷失方向。此外,还有许多可定制的选项,其中包括环绕立体声音乐系统和厕所等。

为了增加生还的可能性,“救生球”宜放在建筑物的顶层。因为它即使如何坚固,也很难承受建筑物倒塌所带来的冲击力。夏普称,从理论上说,铝制海啸救生舱的球形形状是非常理想的,不但能够帮助人们抵挡快速流动的漂浮物,而且在被残骸冲撞时能够吸收撞击力。为了检验实际效果,他进行了两次测试,用类似于航空航天工业的试验方案检查海啸救生舱的强度和生存能力。第一次是虚拟撞击测试,第二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救生球”不负重望,表现不俗,着陆感觉就像是被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追尾。

大有用武之地

在2004年12月26日年印度洋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后,夏普就提出“救生球”的概念。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震级达到9.3。它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印度洋大地震引发高达30米的海啸,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和毛里求斯等国。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造成巨大伤亡,其中印尼受袭最为严重,死伤人数多达23万人。斯里兰卡受损的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尼,4万余人遇难。在印度,有1万人被夺去性命。

①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

② 结构示意图

③ 漆成橙色便于在海洋中被发现

④ 安全座椅采用四点式安全带肩带

“现代预警系统可以挽救任何地方多达90%人口的生命,但最后的10%很有可能会死于非命。”50岁的夏普表示,“250万人遇上海啸,那么10%变成了25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使其降至1%或2%,便是我发明海啸救生舱的初衷。”

这位航空工程师说,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还是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海啸。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3月20日),失踪12272人。此外,海啸对日本核电站也造成了巨大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影响最为严重,6个机组中的4个受到影响。

夏普指出,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堪察加—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区域—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据1900年到1983年的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夏普先开始绘制草图并且创建了一个3D CAD模型,然后制作原型。海啸救生舱直径有2米,为了便于在海洋中能够被轻易发现而漆成橙色。他希望,自己开发的“救生球”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在另一场事故中拯救数千人性命,能够承载4人和6人的模型将为美国700万易受海啸袭击的人们所使用。

虽然该公司还没有公布“救生球”的售价,但目前有人开始在其网站上预购。

(编译自www.dailymail.co.uk,23 May 2016)

责任编辑:周洋 1026414103@qq.com

猜你喜欢

夏普海啸区域
分割区域
连续的海啸
区域发展篇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