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时代发展 实施和谐教育

2016-06-18胡奇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发展

胡奇

【摘 要】当前,打造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校应从硬件、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最终达成和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校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121-02

和谐教育理念的实现,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改进学校管理、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遵照和谐教育理念的要求,围绕和谐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度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物质、人文环境的和谐营造策略

学校和谐、融洽的物质、人文环境是师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才能安心生活、潜心研究教学、精神饱满地实施教学;学生也才能安心学习,实现和谐发展。

1.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式学校,让师生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和谐文化。①在校园内建文化橱窗,在走廊、班级墙壁张贴格言、标语,宣传和谐思想;②开发宣扬和谐文化的校本课程,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和谐思想教育,让和谐文化充满校园,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3. 开展“和谐”系列主题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对人的和谐发展,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课堂的构建等产生真切的体验,达到知情意行统一,最终形成师生的行为文化。

二、学校领导的和谐发展策略

1.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构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校长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才能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并带领学校实现长足发展:①德才兼备,集工作能力、人格魅力于一身;②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③包容,心胸开阔;④引领,即校长必须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2. 改进工作作风。在具体的工作中,学校领导应改进工作作风,加强与师生的联系,树立服务师生的思想,真正做到吃苦在前,追求名利在后。

3. 注意沟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校领导应注重沟通,化解矛盾,从而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扎实的基础。

4. 透明决策,集体研究。在管理中,学校领导应遵循常规工作按章办事,例外情况商量着办的原则,让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和谐发展策略

一所学校只有和谐的教师群体才能带出和谐的校风,只有教师爱业、乐业、敬业,才能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要融合优秀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1.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学校管理重在教师,教师管理重在师德,师德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牛鼻子”,只要师德水平高,校园环境自然就和谐。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把它和提高学生的成绩同等看待,努力使教师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社会,以敬畏的态度对待工作,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名利,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同事、学生。

2. 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

学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要让教师广泛参与,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使绝大多数教师认同。同时,还要健全和落实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这样既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减少阻力,又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3. 教师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1)以心换心——理解“人”。“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作为领导,要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偶尔失误,理解教师生活中的难处……调查发现,如果学校领导能充分理解教师,教师便能“不待扬鞭自奋蹄”。

(2)无微不至——关心“人”。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必将换来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满腔热情。

(3)敬贤礼士——尊重“人”。教师只有在得到尊重之后,才会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将每一位教职工都视为自己的老师、朋友,尊重他们,聆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只有用尊重和信任才能换来广大教职工高涨的工作热情。

四、学生的和谐发展策略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好务,要为他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条件,使之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1.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意志,既是底线,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护线。所以,规范办学行为首当其冲是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张扬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彰显“不同”。实践证明,校本课程落实越到位,学生的个性就越异彩纷呈。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家长着想,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用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方面提供服务。此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应该是引导者、帮助者、可信赖的人,应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

(2)学生对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是学生尊重、信赖教师的基础,而学生尊师则是对教师爱的回报,往往是根据个人主观的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感色彩。调查发现,如果学生信任教师,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更多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4. 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实施和谐教育要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为中心,我们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有感情地交流与沟通。同时,在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与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与特点。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组织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他们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体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其潜能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深化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①优化教学目标,突出目标的综合性;②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的系统性;③优化教学方法,突出方法的多样性;④优化教学手段,突出手段的先进性;⑤优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突出学科间的协同性。

(2)研究和谐教学模式。①通过课前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悬念疑点,使之形成长久的学习动机;②课上通过启发、活动、操作、体验等方式,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索;③将知识形成的过程、研究的方法一并内化为学生的知能结构,通过训练与强化,形成并发展学生智能。这就是:动机——探索——领悟——发展的和谐教学模式。

(3)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同时,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此,通过多方设计,步步引导,使学生处于热烈的探寻知识奥秘的情境之中。

综上所述,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有效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士英.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及现代教育价值[J].教育探索,2006,(5):50-51.

[2] 马嘉友.试论《中庸》和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开封大学学报,2007,(2):1-3.

[3] 燕国栋.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8,(12):1-6.

[4] 陈孝彬.论和谐与和谐发展教育(上)[J].中小学管理,1999,(1)14-16.

[5] 陈孝彬.论和谐与和谐发展教育(下)[J].中小学管理,1999,(2):11-12.

[6] 羌松延.“和融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发展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1,(19):14-15.

(编辑:朱泽玲)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发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