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6-18赵斐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

赵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模式正逐步发生着改变。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充分发挥其无空间、地域限制的特点,将情境再现学生眼前,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全面的去感知感受,从而达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师口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89-02

计算机及网络的迅速普及,让多媒体电教化教学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要。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助手,它不仅能辅助教师的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为学生创设情境

多媒体能带领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步入情境,让学生通过听、看多个角度进行入情入境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亲手栽树时的认真与执着,笔者准备了大量的影片资料给学生观看,把原本枯燥的文本变得如临其境,学生就会情不自禁被邓爷爷的行为而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课文,知识就自然而然的被内化了。

2. 运用多媒体的声音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启发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一堂课的导入很关键,它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钥匙。传统教学的导入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靠教师口头叙述引入新课的教学,而利用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优势,丰富课堂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单调的开场白变为富有情趣的课堂。例如,《兰兰过桥》是一篇颇富情趣的科学幻想文,在上课初始,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图片出示谜语,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再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式各样桥梁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营造一个鲜活有趣的情境,也为课后拓展创造新桥梁埋下了伏笔。

3. 运用多媒体,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多媒体用静态的画面凝视、停留,让学生细察、思考;然后运用动画使之跳跃,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开阔其想象空间。对于重点段落、词语,可以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和突显,还可以配乐朗读。在教学“扫”一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字形,然后让学生把提手旁想象成扫帚,簸箕想象成字的右边部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簸箕和扫帚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让学生借助图片、字义来记字形就更为简单易学。

4. 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同时从听、看、说方面进行组合训练,在玩中学,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在教授新课之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课文范读的Flash课件,让学生从反复地听和读中,感悟内容。处理课文重点难点时,运用多媒体将重难点显示在大屏幕上,运用声音、颜色等多媒体效果显现,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感悟,必要时可用影片资料对课文内容深入,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主动性思维

多媒体的介入丰富了语文内容,使原本枯燥的文本转化成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影片资料等特殊效果来表现最为贴近他们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声情并茂的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觉器官,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知识。笔者在教学“张”字在不同的组词里的含义时,运用多媒体中的Flash效果进行教学。如理解“张贴”一词时,先让学生试着说意思,然后运用动画效果,展示一个小女孩张贴画的动作,再让学生跟着屏幕上的小女孩做一做动作,既加强了感官记忆,学生又通过自己做真正内化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例“张”在不同词语里的不同语义,由于前面的感官体验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合,这就形成了主动性思维。

2. 直观效果,发展语文形象思维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语言或挂图的方式来展示教材中静态的文字,使原本充满乐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而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可通过听觉、视觉、感觉几个方面接受知识,想象中原本模糊的事物,瞬间便清晰起来,过去用语言需要花几十分钟才能讲清的问题,一个简单的视频或演示,就让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笔者在教学“识字2”时的课外拓展中,让学生回家为家人洗碗筷,并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洗碗的录像,学生跟着屏幕上动手学,都很有兴趣,由于有了自己动手做的体验,再为画面配上操作过程的指令时就驾轻就熟,也真正学会了洗碗。

3. 模拟现实特征,发展语文发散思维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在课程内容上,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堂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但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实现。多媒体就以它独特的条件优势为教学填上了这一大缺口,它可以借助影音、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个无障碍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正是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学生才能无限制的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想象,甚至是发散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比如在认识“闪”一字时,运用多媒体让其闪动出现,既让学生理解了字义又记住了字形,多次的这种规律揭示后,学生就可自己对字联系事物进行识记生字,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就得以充分体现。

4. 及时反馈,培养语文创造性思维

课改中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习经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有效的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多媒体的教学检测、评价和反馈功能在这里为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结束后,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电脑操作,电脑立即会自动判断出答案的正误,一是可以通过演示向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过程,二是可以通过这种演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与分析,这样既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对当堂课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从错误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错题。

总之,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语文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学科来说,它丰富的语言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运用多媒体也要适度、适量,不然会适得其反,反而会限制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沟通消灭掉汉语言本身的感受,造成浅表化低层次状态。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 伊为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39-40.

[2] 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69-70.

[3] 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多媒体教学实用课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7.

[4] 杨建平.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作用[J].教育科研,2007,(11):56.

[5] 赖德胜.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5.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