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2016-06-18唐梦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唐梦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当今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改革深化的必遇之题。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实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分析新课改以来,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以地理教学为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76-03

实效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最优的方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实效性主要包括三重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估;有效率是指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值或者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实践的比值;有效益是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的评估。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以符合科学要求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学生而言,不要将有争议的、不科学的知识当作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贯彻科学性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科学的和准确无争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也应遵循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规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事物、模型或者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学习对象,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启发性原则要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原则。贯彻这两个原则主要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各种合适的教具和教学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给学生。

3. 循序渐进与巩固性相统一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时,遵循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而巩固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贯彻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心理学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研究成果,将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巩固和掌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 理论联系实际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得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传授,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联系当前最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关注时事,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注重安排校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5.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的原则是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再认知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配合教师成长。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学生的地位,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和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去,达到师生共同配合,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二、提高地理课堂时效性的策略

1. 创设趣味性课堂,回归地理生活性

地理课堂揭示大自然的运行规律,阐述人文情怀,强调人地和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呼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地理学科融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兼具科学、人文价值。因此,地理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高中选修部分“旅游地理”时,尤其是体现如何欣赏美景、理解美景、保护美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处理知识与课堂,知识与学生认知规律,艺术化地将生活与课堂融合,从当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事物,当地的宗教、人口、文化、交通、经济、风俗习惯等去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具体的旅游资源或者旅游景点。学生还可在走入生活、关注社会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教与学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联系教与学的两个方面,使得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而是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学情,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可以适当地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或模式去讲授,这样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与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很多难点知识的讲解可以适当运用到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对某一研究课题进行讨论,分别得出各自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3. 关注时政热点,活用地理教学素材

地理是一门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持续稳定的国家政策、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在地理教学中都应得到及时地反映。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就是与时俱进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才真正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时代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捕捉到了热点新闻,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而当前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热点新闻,都与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报纸、网络搜集并进行筛选和组合,在授课时要合理运用这些素材资源,以教材知识为主,联系时政热点。

例如,在讲授新课“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这一节时,就可以联系到“神九”飞天的时政热点,那么“神九”发射地点在哪?选择这个地点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讲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一节时可以联系到中共十八大,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生态文明”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将“生态文明”概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除了关注当前的新闻热点,教师也可以发掘与地理相关的课外媒体资源,诸如《人与自然》《中国国家地理》《环球旅游》《探索与发现》《动物世界》《花儿与少年》等,使学生在增长地理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培养基本地理素养。

4. 注重发掘和利用学科交叉型地理课程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其涉及面涵盖了历史、人文、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正是由于地理兼具文、理科双向的性质,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展现在地理课堂上,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不但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记忆深刻,还能大大地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将文学与地理结合起来,通过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作为课程的导入,设下疑问“为什么平原地区农历四月桃花都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一切都得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开始说起。再如讲到“美国”一课,可以用学生们较感兴趣的球队的名字相结合来说明各地区的经济特征,“休斯敦火箭队”是休斯敦市的一支职业篮球队,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的德克萨斯州,南临墨西哥湾,是美国南部工业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是美国国家航天局的所在地,所以,以“火箭”为队名与休斯敦这座“航天城”非常匹配。

5. 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方法

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交互性、容量大、数字化、多样性等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前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基础、地理能力、地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微视频,电子白板和各种地理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使其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和易懂。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锋面雨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是相对抽象和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可以运用到多媒体技术flash和coreldraw的动画制作软件变静态为动态的图,突破时空的限制,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再如,可以运用Camtasia Studio视频录制软件,针对性地对每个章节的重难点进行一个微课的制作,提供学生的额外复习资源;运用Stellarium这个星象仪软件来辅助讲解北极点附近星空视运动和认识一些基本的星座,以及对月食、日食的认识;运用MeteoEarth给学生讲解气旋、反气旋实时的空气流动。此外,还有Solar Walk、Star Walk、World Atlas、NaSa、Park Guides、月球探秘、空气质量指数、百度地图、地理拼图、地图木桥等各种软件合适地运用到相应的知识点和章节中。

6. 充分挖掘乡土地理知识,积极开发合适的校本课程

地理乡土教学作为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学生能用地理的思维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使得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地理现象的演化过程中,亲身体验地理教学的真实魅力,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区域地理这一课本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掘乡土资源优势,使课堂更加紧密,联系生活能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以福建省地区的学生为例,在学习完中国地理后,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我省的地形地貌是怎样的?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又是如何?为什么我省现在打造的旅游名片是清新福建?旅游资源有什么优势?”等相关问题,课后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找到答案或结合已有的知识加以总结,最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

参考文献

[1] 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32-34.

[2] 李静.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5-86.

[3] 杨永会.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探讨,2010(4):66-67.

[4] 黄薇.新课程理念与中学地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地理教育,2005(3):57-58.

[5] 赵静静.新课改中关于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

[6] 李书伟,唐芝.编制教学地图册的新思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9).

[7] 韩立福.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实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