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模式探究

2016-06-18顾兴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析校本教研

顾兴军

【摘 要】“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模式以“学校即研究阵地,全体教师即研究者,各学科问题即课题”为抓手,开展有序教学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研究水平,促进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习型的高素质教师。

【关键词】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5-0045-02

一、提出背景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常规教研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校本教研有效跟进,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丰富教研内涵,实现校本教研的常态化、全员化、持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多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狠抓自我反思、伙伴合作、专家引领“三部曲”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落实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同时,探索中也发现了反差:一是说课教师不能把握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无法确定研究主题;二是评课教师只是“领导”式的小结,不能解决讲课教师的困惑;三是在讲课过程中“作秀”式、表演式频频出现,课堂效率反而下降。因此,改变或调整“讲座式”培训、“漫谈式”评课、“表演式”观摩等传统的教研模式,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教研氛围、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教研平台,是教学工作必须反思、调整、改进的紧迫问题。我校教研组在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一课多上”“同课异构”及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一课两上三讨论”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本校教研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开展“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活动,即确立一个主题实施两节课教学,进行三次互动式评析的教研模式。

二、内容界定

“一课两上三析”具体说来就是:同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由同一个教师在平行的两个教学班分别上一次,期间贯穿3次评析。第一次评析是指教研组成员对讲课教师的说课评析。第二次评析是指在第一次讲课后的评课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主要找出第一节课存在的问题,人人评说,集思广益,依靠集体智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教案得到改进,趋于完善。第三次评析是指在第二次课后的比较、反思、总结,就是比较(同一个教师讲同一节课)先后两次讲课的教学效果,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三、理论依据

“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②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学研究体系(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人民教育》也提出:特色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③校本教研是健康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支撑。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以各学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四、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学校即研究阵地,全体教师即研究者,各学科问题即课题”为抓手,开展有序教学研究活动,增强教师研究意识,提高研究水平,促进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习型的高素质教师,以促进教师在岗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具体研究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策略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课堂练习策略研究。

五、具体实施步骤

1. 组建教研机构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组建由年级教学骨干力量,学校、兄弟学校、教育局和教研室专家参与的研究小组,很多小组成员主持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本次研究的实施提供人才优势。教室内配有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本次研究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

2. 构建“一课两上三析”校本教研模式

首先,由研究小组经过讨论确定主研教师,该教师选择一节合适的内容,要求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指导思想等,然后按新课标要求,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及心理活动规律,明确凭借教材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哪些能力和习惯、掌握哪些学习方法,等等。要求每位教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最后,要求主研教师进行说课,结束后由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第一次评析,分析整个环节或流程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主研教师根据第一次评析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然后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上课,结束后先由主研教师谈谈体会、感受,并听取小组成员的第二次评析意见。

在评析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有的主持人以势压人、以权威自居,容不得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二是有的教师怕说错了丢面子或得罪人;三是有的听课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无法把握当堂课的重难点,更不用说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了,因而很难有发言权。因此,应该营造平等民主、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坚持“优点不提跑不了,缺点不提不得了”的原则,让每个教师充分发表意见,提倡“从鸡蛋里面挑骨头”。唯其如此,讨论才能淋漓尽致,思维的火花才能不断迸现。

主研教师听取成员的建议之后,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并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日志、案例分析,同时结合教师的评课建议,对自己的教学预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改进教学步骤和方法,然后请这位教师(前后两次执教的可以不是同一个教师)在另一个同轨教学班进行第二次上课,这次上课后再进行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三次全体评析,找出一些规律,指导以后的教学,同时对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进行整理和改进,形成优秀案例,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讨论要形成经验,产生新的问题,引导教师持久地关注和跟踪某一个问题,并逐步使问题课题化,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引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螺旋式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 毕田增,赵敬春.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评析校本教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