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

2016-06-17何宗辉陶剑飞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何宗辉 陶剑飞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微博作为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行为习惯形成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含义、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28-0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可见,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

当下,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介,在网民中迅速流行,而大学生作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给予了微博更多更宽广的传播。同时,微博是一个极其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微博的含义及特点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网络语言为“围脖”,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它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 WAP、IM 软件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 140 字(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发布消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微博作为一种当下信息时代流行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发布方便快捷

微博以140字(字符)左右更新,内容不限定,人们完成信息的发布只需要在自己忙碌之余,操作十分简单,同时,微博有手机端和电脑端两种方式,无论是在家上网,还是平时坐车坐地铁使用手机的时候,都可以实现“刷微博”,这就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有效性,相对于传统的写作而言,这将更加适应当下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网络传播迅速有效

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快速性,微博信息主要通过转发的方式传播,在微博平台中,人人都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人人都可以发布或者转发信息,用户只需要通过微博客户端发布或者转发一条信息,关注该用户人便可以立即浏览到他发布的信息,使得信息通过网络得到快速而有效的传播。

3、信息发布独立自主

微博是用户自主操作的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以及选择关注对象。当前,很多大学生会将自己当下想到的事情以及正在做的事情进行发布,没有限制,随时随地让他人共享自己获取的信息或者内心的感受,实现信息的独立自主。

4、好友互动细致准确

微博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如:微博的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就自己浏览到的某一个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个信息同时也会可以让其他用户看到,这样就为用户之间沟通互动提供了可能。而其他的通讯软件,如微信,则没有这样的功能,微信的评论只有成为好友的两个人才可以互相看到,不是好友的人则没有办法看到评论,这样就限制了用户之间的沟通互动力度;同时,微博的私信功能,用户可以单独与某个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不论是否成为了好友,这样就增加了微博的互动性。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博已经成为备受大学生推崇的应用,大学生利用微博平台获取、发布、传播自身感兴趣的信息,成为了大学生网络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微博也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微博改变了大学生信息渠道

微博的简单操作,让更多的人接纳微博,成为微博的用户。而大学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大学生通过“刷微博”了解当下热点以及感兴趣的方面的新鲜的事情,这样就可以简单便捷的获取信息,现在更多的大学生是从微博上获取信息,改变了原有的从书本、网站等平台获取信息的方式。

2、微博拓宽了大学生人际空间

大学生广泛使用微博,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实中的老师和同学,另一个就是网络平台中的社交。通过微博平台,大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博主”,查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博主以及评论者们进行沟通,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

3、微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微博作为一个网络信息平台,环境比较宽松,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布信息,人人也可以随意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微博很少受外界的束缚,传播的信息很多时候无法进行严格的“把关”,这就使得大学生可能在微博接触到一定的负面信息,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网络迅猛发展,微博等新媒体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2015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使用率为27.3%。”可见,微博使用人数众多,而微博上的信息量巨大,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都在微博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社会阅历较少,这就使得大学生群体面对负面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这就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

2、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的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用,且主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开会、理论学习等等,可以在一个集中的坏境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背景下,大学生使用微博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刷微博”,降低了课堂等传统载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传统载体的传播的信息较为单一有限,相对于微信而言,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这就影响了传统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带来一定的挑战。

3、微博信息化对校园舆情监控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校园内舆情的监管,也就是需要引导大学生在面对某些问题,特别是政治敏感问题时有一个正确的立场和客观的态度,才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在微博平台上,每个用户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信息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网络上的转发和扩散,就会形成一定氛围的网络舆论,而这种舆论环境可能是积极向上的,也可能是消極负面的,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舆论环境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入侵,容易动摇理想信念,引发思想和舆论的混乱,这就给校园舆情监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传授、个别谈话、集体开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树立权威,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微博等新的信息平台的建立,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便捷,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在微博上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也会对其教育权威性带来挑战,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正确看待微博新载体

微博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它不仅可以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4],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博信息量更大、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更强,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接受微博这一个新载体,充分把握微博载体的自身优势,严格把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容,主动的运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融入大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一定的网络语言,用微博流行的语言和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既能拉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距离,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积极搭建微博新平台

微博的广泛运用,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要积极搭建微博互动平台:增强官方的微博平台的管理指导,充分发挥微博信息传播平台,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时政要闻进行舆论引导,把关信息质量,以传播正能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强微博平台的指导建设,努力构建一个集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服务性的网络交流服务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好的融入到微博平台,以一个“平视”的角度和“良师益友”的姿态面对大学生。

3、及时关注舆论新导向

微博平台语言环境相对宽松,大学生热衷于在微博中就社会现象或者校园事件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意见和主张,这些言语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关注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网宣部门要加强校园舆情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不良言论,及时制止,消除影响。由于一个小小的信息在网络上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后可能会变成一个社会热点被放大,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引导他们可在微博平台发布信息、转发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的时候要遵守道德规范,客观冷静进行评论和转发,面对微博上具有煽动性的网络舆论时,更应当冷静客观。

4、不断增强工作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的进行并发挥其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5]。当下,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改变原来的观念,增强“微博”思维,把新媒体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重视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发布具有引导性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博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这样才可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工作者。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主体间性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4MSZ028);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资助“基于“易班”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教育实践主题活动”(项目编号:GUT15FD0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2]顾建平.“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新媒体思政,2014(3):66-68.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乔靖文.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3(4):100-102.

[5]郑展鸿,卢瑞扬.微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38-39.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