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不同个体罗氏制药给员工最大决策权

2016-06-17郑闵声

海外星云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罗氏凯勒制药

●郑闵声



尊重不同个体罗氏制药给员工最大决策权

●郑闵声

从莱茵河畔的小肥皂厂,到全球第三大制药商,瑞士的罗氏制药深信,负责的经营态度,是企业得以永续发展的不变铁律。但对内,罗氏制药鼓励员工展现差异,因为挑战未知领域的热情,是企业前进的动力。

在罗氏制药总部,有一面象征企业起点的壁画

紧邻着莱茵河岸的罗氏制药(以下简称罗氏)总部“21号大楼”,除了长方形排列的玻璃窗,找不到其他装饰。同一条街上距离不到100米,就是去年刚完工、建物高度傲视全瑞士的罗氏办公中心;相形之下,21号大楼只像是一片阴影。

这栋80年前落成的三层楼建筑,至今仍扮演罗氏这个全球第三大制药厂的神经中枢。在它白色的屋顶下,有每一位董事会成员的办公室;每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在这里做决定。

穿过玄关,是一条有如医院病房的白色长廊,留着一头金色长发的罗氏历史文献馆馆长比尔利,就站在走廊的另一头,“这栋建筑,代表罗氏的传统。而罗氏今天的面貌,都源自于创办人的家族价值。”他说。

1896年,霍夫曼·拉罗区以他的姓氏Roche,为他所经营的企业命名。当时,罗氏只是一家以肥皂为主力商品的小工厂,“尊重不同个体”、“责任”,却已经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经营守则。

“19世纪的瑞士,是个非常分歧且脆弱的国家,所以瑞士强调分权与制衡。这样的历史背景,直接影响了罗氏‘尊重不同个体’的企业文化。”比尔利说,“请跟我来吧,让我告诉你一个好故事。”

搭乘货梯前往地下室,穿过另一条天花板只有两米高的白色走廊,打开密码锁,眼前出现的是一座近似小型图书馆的档案室。比尔利利落地从墙边的铁柜中搬出一本精装相簿,指着一张黑白照里、站在日本街头的西方女性,“她是凯勒,罗氏最优秀的经理人之一。”他说。

小资料

它孕育三座诺贝尔奖,肿瘤药研发领先全球

罗氏制药在肿瘤药的研发领先全球,旗下研究室曾拿下三座诺贝尔奖,主要的两大核心业务为药品和诊断。

过去15年间,罗氏购并近20家相关制药,使罗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化科技公司,拥有在癌症、免疫、感染性疾病、眼科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领域的独特药品。

打破传统雇用未婚女性让她,成为日本分公司负责人

1925年,罗氏破天荒地延揽了拥有巴塞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凯勒。这段雇佣关系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在当年的瑞士,妇女若有意就业,必须先取得丈夫签名同意;而凯勒当时未婚,按理不能被企业合法雇用。“显然,罗氏的管理阶层不太在意这项规定;他们重视的是凯勒的能力,而不是她与其他人一不一样。”比尔利说。

凯勒进入罗氏后第二年,就被派往日本担任分公司负责人;1929年,更成为罗氏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性资深主管,“凯勒认为,只有你对工作怀有本质上的热情与信仰,才能成功销售,并在面对危机时做出正确决定。直到现在,这依旧深深影响罗氏的经营理念。”

在干细胞实验室里,每一位研究团队成员就是自己的主管

尊重不同?个体,也意味着企业愿意留给员工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不会限制任何职业生涯的可能性。“你知道吗?我刚进罗氏时,负责的工作也是基因与癌症治疗;但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对档案文献充满热情,主动要求转换跑道,也获得同意。我只能说,一切都太美妙了。”比尔利说。

“转换跑道,在罗氏是很常见的。当然,变化不一定成功;一个人离开熟悉的位置,短期生产力当然会下降;但是只要员工提出合理要求,通常能获得充分支持,因为罗氏乐见每个人发展不同的潜能。”罗氏媒体关系主管杜南说,“罗氏倾向长远思考,毕竟研发每一款新药,也都是超过10年的漫长历程。”

杜南解释,由于生技制药产业讲究自主性与延续性,在罗氏工作并没有太多的细节管理,“你不必对主管回报每一件小事。因为尊重每一个个体,所以罗氏尽量把决策权力交给基层员工。”

位于21号大楼角落的干细胞研究室,每次进出都必须消毒双手,并且换上无尘衣与鞋套,约160平方米大的实验室里,培养着取自不同器官的干细胞。研究员必须仔细照顾在近似人体环境中生长的细胞,随时观察,并剔除细胞自我分化增生的部分。

2003年起,每年举行的儿童游行是罗氏制药鼓励员工充实自我的公益活动

“基本上,每个人为自己的样本负责,这里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或工作守则。若你不是顶尖的科学家,或并未对研究充满热忱,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研究团队主任葛拉夫说,“即使是圣诞假期,我们也不可能放着保温柜里的细胞不管,就像照顾婴儿一样。”

企业里的成员有充分机会探索自我、拥有较多的决定权,这一点,很有瑞士风格;但该承担的责任也少不了。“罗氏的员工,绝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遭到淘汰;但也有一些不能妥协的价值必须遵守,例如责任、诚实、热情。”杜南说。

策划全球创意募款活动让员工,为美好事情一起努力

“唯有用对股东、社会、环境负责任的态度经营事业,才有可能成功。”这段话,是罗氏集团网站首页的企业精神。罗氏确实也自2009年起,连续七年被“道琼永续指数”(DJSI)评为全球生技医药产业第一名。企业除了策划各项慈善活动外,也鼓励员工主动加入,2003年起每年举行的“罗氏儿童游行”,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儿童游行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非洲马拉维的艾滋病儿童募款。但过去13年来,此活动已成为全球罗氏分公司的重要年度计划,除了固定的健走活动,全球各地的罗氏员工,自行以创意策划公益募款活动;罗氏总公司最终再挹注相同金额的捐款,所得可用来帮助马拉维的儿童或当地社区。

“公益活动不只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更认为这对员工而言,是滋养个人生命的珍贵经验。当你知道在日常工作之外,还能与同事一起支持需要协助的人与事,人生将更为丰富。”杜南说,“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一同为一件美好的事而努力,是最直接让人感到‘身为共同体’一分子的方式。”

■(摘自台湾《今周刊》)(编辑/立原)

猜你喜欢

罗氏凯勒制药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