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2016-06-16魏涵茗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发展历史公允价值现状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上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但随着发达国家传统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的转变,其行为也对我国的财务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本文结合会计理论知识,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就其在国内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公允价值的后续研究提供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发展历史;现状;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由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二者的公告可知公允价值指为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所确定的成交价格。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进一步分为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公允价值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虚拟的产品,所以该项业务不一定真的会发生。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历程

1.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确定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主导地位。IASB及FASB都提出财务报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结合采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性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限值等计量属性。而我国当时会计目标主要是企业向国家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主要受我国当时的经济环境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我国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提到了公允价值并在后来得到广泛运用,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准则协调起到推动作用。

当公允价值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就需依靠个人判断或估值技术,这样难以遵守真实性和谨慎性原则。2001年新修订的准则不得已取消公允价值并改其为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陷入“用而又弃”的境地。而这主要是为维护我国国内会计秩序,避免公允价值成为粉饰利润和操纵股价的工具。

2006年财政部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导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一变化使得出现了大范围使用公允价值的阶段,即2006年至今。

2.我国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原因

(1)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

我国虽在2001年顺利加入WTO,但还是受到许多挫折。比如2004年欧盟对我国提出霸王条款:“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账面清楚的会计记录,该会计记录应当由独立的机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加之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要条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允价值是对市场价格的评价,因此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行公允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运用公允价值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3)新交易和新工具的不断涌现

我国拥有许多诸如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可转移债券等衍生金融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就要求更多衍生金融工具的新交易和新工具规避风险。

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投资性房地产

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在会计上的账面价值是逐年降低的,原因在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需每年计提折旧和摊销,但事实上我国的房价是逐年上涨的。由此可见,对企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资金的价值。我国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明确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前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估值的主观性。

(2)非货币性交易

新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二是要求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然而公允价值的计量进一步分为三层:存在活跃市场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市场价格以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对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价格为基础的情况,要求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然而在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前,我国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FASB在SFAS157中把估值技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估值技术的参照信息为市场信息。第二层次的参照信息指对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的、直接或间接的市场信息。第三层次是不可观察的资产或负债信息。非货币性交易在没有可参照的活跃市场情况下采用估值技术,其可靠性还是有待继续研究的。

(3)金融工具

4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使公允价值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金融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考虑到现金流动性和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报表的波动影响,对银行和相关证券公司采用衍生工具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虽然该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作了进一步细化,但是没有提供统一的框架,其实际运用缺乏可操作性。

(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把企业合并分为处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处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其账面价值计量,但在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下,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计入当期损益。这一相关准则的规定让公允价值有了更大的利用价值。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难点

1.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当能在活跃的公平竞争市场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会计人员就能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若不能得到市场信息,就采用评估技术评估其价值。就我国目前状况看来,许多评估人员对数据的分析还存在漏洞,公允价值判断有较强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中,某些会计要素缺少活跃的交易市场,评估技术缺少准确的计量依据。这样的判断让公允价值计量变得模糊,也影响了其可靠性。

2.公允价值计量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缺少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约束。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缺乏良好的会计环境。公允价值是会计人员的推测金额,这容易使公允价值变成企业的利润操纵工具。

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公允价值的真实性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层处理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受到管理者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影响。在内部机构设置中,若企业让一个人同时胜任多个不相容的会计职位,会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展开。另外,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较晚才起步发展,公司的内部审计降低财务舞弊、滥用的能力受到限制,其素质还有待提高。

4.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公允价值的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利益的诱惑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受到很大的考验。再加上现代市场的变化多端,更要求会计人员能活用所学知识应变,迅速搜集会计信息。

四、公允价值在现代会计环境下的应用对策

1.健全公允价值法律体系建设

许多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许多人利用公允价值的可操作空间进行会计舞弊、滥用。因此要完善会计计量的相关经济法、税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加大严惩力度,降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

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运用涉及金融价值的理解和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面对利益若不能做到公正客观会严重影响公允价值的判断,直接操纵利润。如果会计人员他们整体的素质不高,会直接的影响到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且会制约公允价值的使用的效果。所以会计人员要学习金融外汇知识,提高职业道德操守,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必须加强公允价值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的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可防止公允价值会计滥用。注册会计师应学习各种知识并保持自身审计的独立性,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结语

从西方第一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其地位就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要想跟上国际会计的发展节奏,就不能回避公允价值。然而影响会计计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在我国全面实施公允价值以前,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我们要立足现在国内的实际经济情况,不断研究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措施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11.

[2]程鹏.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学术论坛,2015,05.

[3]包建峰.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15,08.

[4]张晓雨,何苗.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应用研究[J].品牌财政金融,2015,08.

作者简介:魏涵茗(1995- ),女,汉,江苏省苏州市,现就读于四川文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历史公允价值现状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叩问灵魂的乐章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