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拉纳西,恒河之镜

2016-06-16白郎

四川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恒河信徒

白郎

题记:“是什么力量将我释放进入这无尽的神秘”(泰戈尔语)。

2015年8月19日黎明,乘舟于恒河,如坐灰色象背上。巨流饮尽残夜,新光朦胧,千朵潮气中,瓦拉纳西的古老倒影,吸满晨沐者的祈祷声,排排幻境在宽阔的河面上摇碎。岸边闪着微明之火,一些汲水者拿着银色净壶走上河坛,简约背影浮起飞鸟,一些焚香者双手合十走下河坛,向河神献上新摘的兰花、玫瑰,然后虔诚地把古铜之躯泡在水中。沧浪之水浊兮,承天接地,滚滚东流,风吹着虚空的寂光,淡扫我的额头。低徊的云气唤出细雨,一个古代石台上,裹着长发的苦行僧仍在浅眠,身上搭着猩红棉布,他的脚对着一个石龛,一个光着脚丫的少年居然屈身躺在里面。

站在河坛上,我有种站在大地唇上的感觉。瓦拉纳西横亘在恒河新月形的左岸,这一风水形局象征着印度教大神湿婆发髻上的新月,64个古老河坛沿河摊开,右岸是旷野,大荒苍苍,这一带禁止修造任何建筑,以保证每天涌出的黎明是纯粹的。从一个幽深的甬道走进古城,结着厚厚包浆的街巷如同一个巨大蜂窝,迷宫般层层叠叠,青石板路被岁月之刃磨得光滑,在微雨中透出循环的古意和新奇,为数众多的塔状林伽耸立如哥特式建筑,尖利地旋转着力量和巫气。身披轻柔莎丽的印地女子静静跪在自家的神像前,头上顶着包裹的汉子消失于远处,肩上搭着布巾的毛胡子不时在炉火后闪现,手上提着红铜净瓶的光头女祭司杵着拐杖走向庙宇,spicybite餐馆的屋檐下年轻画师坐在一堆精妙卷轴画中,银饰像月光碎在柜台上,丝绸像花群连绵飘出华丽幽光。黑牛白牛四处游荡,大眼木然黑着,像一些阅尽世事的冥想者,沉思着“慢“这一核心理念。在古巷走着,我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夹杂着雨后牛头的气息。

异域之真,日月流转,陈旧缓慢,拥挤不堪,散漫无序,无拘无束,这是裸露着印度情调的瓦拉纳西,紧贴着土地河流,自然之子出没。古老经书里所描绘的传统尚活生生存在着,观念的坚守和意志的力量令根系挺立,百年前造访过瓦拉纳西的马克·吐温曾感叹道:“老过历史,老过传统,甚至老过传说,老过它们全部的总和。”

我来到达萨瓦梅朵河坛参加祭典。河阶上人山人海,壮硕的白色神牛静卧高处,卖河灯和鲜花的孩童四下窜动,河边的供桌上铺满了玫瑰花瓣,上面摆放着净壶、烛台、香炉、白色牦牛尾、法螺等祭器。夜色幽明,人天渺渺,深情的融化生死的祭歌响起,宛若阵阵天音的呼告,这一刻永恒之爱在每个聆听者心中升起一棵树,花果满树芳香披拂。婆罗门祭司吹响了法螺,烛台上的祭火被点燃,缤纷花瓣不断被撒入浑浊河水,在恒河畔,这欢乐的纷繁时光延续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瓦拉纳西的核心是湿婆和恒河,传说中水势浩大的恒河来自于天上,湿婆用自己的头颅分流了大水,以免人间遭受灾患。似乎每个印度人都处在回归恒河的途中,恒河是印度的灵魂,世界上从未有另一条河流受到如此无以复加的崇拜。按印度教教义,信徒的人生四大乐趣———敬湿婆神、结交圣人、洗圣水澡饮圣水、住瓦拉纳西,有3个要在瓦拉纳西实现,所以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从各地赶来的信徒。每个清晨,河坛上挤满了来晨浴的人,充塞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抒情。在恒河里沐浴,让头颅完全浸入恒河水,不仅仅是与圣水肌肤相亲,更是寻求真谛之举,自己的灵性直接同秘藏在母河中的最高精神接触,洗涤肉体污垢的同时,还洗涤心的愚痴。净身后,信徒们用各式净壶提上圣水,嘴里不停地祷告着,前往神庙祭拜。

恒河粼粼波光中古代王宫拱形廊柱的褐色倒影,嘻哈打闹的老人们从高高石台上跃入河水的古铜色弧线,一头白牛在滚滚车流中寂寂不动的禅坐,五彩斑斓的河坛上方猴子爬过一条绳索时来回摆动的双脚,祭典前一只鹰掠过婆罗门祭司后消失于苍苍暮色的倾斜度,朝阳中无尽鲜花上朝露的潮湿,马赛克小庙前祭神用的大黑锅里稠糊糊的甜蜜汁液,狂热地在恒河与神庙间不断穿梭的橘黄队伍,发髻高耸的苦行僧高深莫测的微笑,华美莎丽下纤纤秀手上孔雀纹的图案,顽皮少年拿着的圆形藤盒突然伸出的蛇头……在瓦拉纳西幻景般的恒河岸上,我随时被片片灌满浩渺诗意的精光照住。

一座湿婆之城,瓦拉纳西有1500座以上供奉湿婆神的庙宇和随处可见的林伽,尖塔状的林伽(男根)是湿婆生命力和生殖力的象征之物,喻示了原初能量的涌动,湿婆是破坏之神,这种破坏不仅是毁灭,也是再生,他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汇集着繁盛而矛盾的主宰之力。许多信徒的瑜伽生涯或苦行生涯,来自对湿婆的模仿,恒河畔不断出现的三股叉、法螺、手鼓、水罐、祭火,蛇、白色涂灰,亦出自于湿婆的法物和装饰。瓦拉纳西最重要的湿婆神庙是建于1776年的金庙,里面精美绝伦的金色林伽,据说用了880公斤黄金,以前这个庙只有印度教信徒才能进去,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外面排着长龙,我很荣幸自己能够进入这一瓦拉纳西的心脏。在我看来,湿婆是大地本能伟力的显形;印度教的本质就是生活,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它让信徒接受和感戴大地源泉的喂养,回归到自然之子,从而把心性从各种捆绑、局限中的解放出来,证入梵我一如之境,让生命全然沐浴在大地之爱中,成为爱本身。

在瓦拉纳西,宗教距离大地是如此近,要诠释这令人惊奇的力量,无疑是困难的,记得奈保尔说过:“印度是不能被评判的,印度只能以印度的方式被体验。”在瓦拉纳西,我摆脱了怀旧的重负。

猜你喜欢

恒河信徒
恒河沙
恒河边上
开悟
喜迎春天
不比谁大谁小
不比谁大谁小
恒河风情录
The New Yorker
印度邮局提供恒河水快递业务
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