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红飞名中医治肝癌经验方-肝积汤临床研究*

2016-06-16吴辉渊肖晓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肝癌

吴辉渊 肖晓敏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郭红飞名中医治肝癌经验方-肝积汤临床研究*

吴辉渊肖晓敏#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观察郭红飞名中医治肝癌经验方—肝积汤的临床疗效,探讨肝癌治疗的有效治法及方药。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最佳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肝积汤,两组疗程均大于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FP、ALT、TBil、P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积汤口服能延缓肿瘤进展,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肝癌;郭红飞肝积汤;临床观察

肝癌属于中医“肝积、癥瘕、黄疸、鼓胀、伏梁”等多种病证范畴,起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中晚期,不宜行手术及介入治疗。研究肝癌有效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热点。中医学独特的辨证诊疗方法治疗肝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3]。郭红飞名中医运用自拟肝积汤治疗肝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该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2015 年1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2~54(32.6±6.2)岁,病程3~10(3.0±1.2)个月,Ⅲa期12例,Ⅲb期27例,Ⅳ期11例,肿瘤类型:巨块型32例,弥漫型18例,Child-pugh分级:A级11例,B级39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9~59(30.7±5.8)岁,病程3~9 (3.2±1.8)个月,Ⅲa期14例,Ⅲb期25例,Ⅳ期11例,肿瘤类型:巨块型30例,弥漫型20例,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分期、肿瘤类型以及Child-pugh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不愿或不能接受化疗、介入及手术等治疗或其它治疗失败的患者;(2)年龄18~65岁;(3)预计生存期>3个月;(4)卡氏评分≥50分;(5)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疾病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对肝积汤中药物成分过敏;(4)病情危重或器官衰竭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不采用介入、化疗、手术及放疗治疗方法,均采用最佳对症支持疗法,包括护肝、营养、控制感染等。治疗组同时加用肝积汤,药物组成:炙鳖甲30 g、夏枯草15 g、白术30 g、柴胡10 g、茵陈15 g、猪茯苓各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生半夏10 g(先煎)、杭白芍30 g、青蒿15 g、焦山楂10 g。每日1剂,至少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近期疗效的评价:依据WHO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的评价:(1)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并持续1个月以上;(2)部分缓解(PR):肿瘤两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并持续1个月以上;(3)稳定(NC):肿瘤两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或增大≤25%,并持续1个月以上;(4)恶化(PD):肿瘤两个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增大>25%,或有新的病灶出现。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甲胎蛋白(AF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生存质量的评价:依据卡氏评分标准,治疗后较治疗前计分提高≥10分为改善;提高或下降<10分为稳定;下降≥10分为恶化。远期疗效的评价:总生存期(OS)。于2015年10月1日截止,治疗组自开始服用肝积汤开始随访。对照组从来我院治疗开始随访。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近期疗效的评价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10%(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50);治疗组临床获益率(CR+PR+NC)为54%(2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2/50)。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2.2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AFP、ALT、TBil、PT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对照组治疗后AFP、ALT、TBil、P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组患者Alb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ΔP<0.05。

组别 n治疗组对照组50 50时间 AFP(μg/L) ALT(U/L) TBil(μmol/L) Alb(g/L) PT(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 278±253 890±207#Δ1 132±260 1 297±273#78±12.5 55±11.7#Δ69±9.9 90±12.5#47.9±10.5 33.8±8.8#Δ50.1±11.2 77±12.4#29.7±5.5 33.1±4.2#27.2±4.6 31.7±4.8#19.7±3.4 15.7±3.6#Δ17.7±3.2 19.3±4.2#

2.3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2.4生存质量的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 (3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4/50)。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5生存分析治疗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分别为80.0%、65.5%、39.8%、28.5%;对照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分别为38.4%、12.2%、0.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两组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肝癌起病隐匿、进展快、预后极差,目前其发病率呈年上升。全球每年新患肝癌病人中55%发生在中国[4]。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我国的肝癌诊治形势十分严峻[5~6]。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学界的共识[7],邱奕文[8]等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医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依次为50%、9%、1%,中医组在IIIa,IIIb期的MST较西医组延长。

郭红飞为我省中医肿瘤学科带头人。从事肿瘤临床30余载,对中医治疗肝癌颇有建树,主张以“柔肝健脾散结”为主的治疗方法。《内经》首先提出肝藏血,体阴而用阳,主升发条达。肝以血为体宜藏养,攻逐太过易造成伤阴,“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故“柔养”是治肝病得基本方法。郭红飞认为,肝癌病因病机是由于湿毒入里,耗伤阴血;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内生,阻滞经络;肝气不舒,肝病乘脾,脾失健运。提出应“健脾、柔肝,散结”为治疗肝癌的基本方法,方中鳖甲咸寒,归肝、肾经,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神农本草经》载鳖甲“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又《本草汇言》:“鳖甲,入肝,统主厥阴血分为病,……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癥瘕”。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之功,《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破癥”,两药相合,散结消癥,共为君药。青篙,芳香,入肝胆经,长于清肝胆及血分之热,助鳖甲从阳分领邪外出。生半夏助君药消肿散结,两药共为臣,白术、猪苓、茯苓健脾,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阴柔肝,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阴,补肾滋水以涵木。茵陈利胆退黄。山楂消食和胃。共为佐药,全方攻补兼施,共奏柔肝、健脾、散结之功效。腹水者加大腹皮、车前子、冬瓜皮,肝癌疼痛者加蜈蚣、重楼,并重用白芍50 g,出血者加白芨粉、三七粉,发热者加山甲粉。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肝积汤口服能明显延缓肿瘤进展,部分患者能达到肿瘤缩小,对照组虽然也有24%的临床获益率,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对照组中的NC患者均为增大≤25%,无缩小病例,而治疗组NC以缩小<50%为主,提示肝积汤在控制肿瘤方面有较明显的疗效。从实验室数据,治疗组AFP、ALT、TBil、PT降低,提示肝积汤能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但Alb两组均有所提高,考虑与对照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有关。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呕吐、发热等,服用肝积汤能有效降低这些症状发生的概率及程度,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有所恢复,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有效延长生存期。

总之,郭红飞名中医的经验方肝积汤对肝癌治疗效果确切,除了运用于不能手术、放化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外,对于配合手术及放化疗预计会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焱华,戴幸平,吴兆黎.健脾扶正汤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3):52-54

[2]郭敬新,张栋亭,郑学梅.参七化瘀汤治疗肝癌6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3):36-38

[3]陈强松,裴润琼,刘俊波,等.健脾养肝汤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5):830-831

[4]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5]Parkin D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J].Lancet Oncol,2001,2(9):533-543

[6]Zhou XD,Tang ZY,Yang BH,et al.Experience of 10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ectom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2001,91(8):1479~148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0):929-931

[8]邱奕文,林丽珠,黄学武,等.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医药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期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5): 699-705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31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13A129)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结合斑蝥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3例微小肝癌MRI演变回顾并文献复习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