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6-16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3期
关键词:挂线肛肠肛瘘

曹 剑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 益阳 413000)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曹剑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和研究组术后,P<0.05。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字: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如何选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对于确保手术疗效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为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收集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7.14±5.43)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37±1.15)年。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7.69±5.6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病程(3.62±1.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相关诊断标准[2];(2)均经影像学检查与查体等相关检查确诊;(3)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有先天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的患者;(2)有肝、心等严重器官性疾病者;(3)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先采用球头探针沿主管道往内对患者的肛内情况进行探查。探查完毕后缓慢拉出探针,待拉出肛外后,切开口间组织,将肛外的瘢痕与坏死部分切除,以橡皮筋对探针进行扎实固定,且将切口制作为V字形。研究组则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先对患者的支管道部位和走向进行检查,可通过直肠指诊或美兰注射等方法进行。然后于患者的肛门后部位做一长约2.50 cm左右的人造外口,制作完毕后经该造口以探针进行检查,需保持主管道为V字形,以橡皮筋固定高位管道部位的探针。然后再在该支管外口部做一放射状切口,保持两切口间距为2.15 cm,然后对切口和皮缘进行修正,术后进行常规引流和止血包扎处理。

1.5疗效评估标准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肿痛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3]:(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肿痛全部消失,创面充分愈合;(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肿痛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创面有一定的愈合,但未完全愈合;(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创面未愈合。

1.6观察指标通过评分制[4]检测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等,对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手术前后差异越大,则代表患者的肛门功能受损越严重。

1.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2.2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研究组手术前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和研究组术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mmHg,±s)

表2 两组肛肠动力学变化情况对比(mmHg,±s)

注:与术前对比,*P<0.05;与研究组对比,#P<0.05。

组别 n  时间  直肠静息压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研究组对照组40 40术前术后术前术后1.60±0.28 1.54±0.30 1.61±0.27 1.10±0.77*#11.55±0.83 11.40±0.74 11.53±0.81 8.19±0.12*#15.71±1.04 15.42±1.19 15.70±1.16 11.17±1.08*#

3 讨论

肛瘘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直肠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总数的4.15%。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瘘类型,因其病变位高且管道弯曲复杂,故其临床治疗的难度也相对较高,且常合并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经验表明,该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除了成功率较高外,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5]。应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时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明确内口并合理处理;(2)对全部的瘘管进行切除和清除;(3)对肛门括约肌进行恰当的处理;(4)保证创口引流的通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术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研究组手术前后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证实该术式不会对患者的肛门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茂,龚光辉,焦鹏富.主管切开引流支管拖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67

[2]张艳珠.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肛瘘22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6):130-131

[3]马淑云,钱剑秋,钱剑弘.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852-2853

[4]虞哲波.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0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3):285-286

[5]王永平.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140-140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14

收稿日期:(2016-03-08)

猜你喜欢

挂线肛肠肛瘘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肛瘘挂线术后中药熏洗护理的疗效观察
挂线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
针刺联合坐浴治疗老年肛肠术后疼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