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你的需求

2016-06-16

南方周末 2016-06-16
关键词:书单读书笔记读后感

王舒成

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我们扬州中学是这么做的

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题的材料指出“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之一是课外的大量阅读”。身为语文教师,笔者不禁感慨: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已经到了需要用高考作文题来引导和提醒的地步了吗?

针对2014年入学的这届高中学生,我们扬州中学的阅读工程已经进行了两年。两年前,刚开学的时候,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语文组的教师们“自作主张”制定了阅读书目,并怀揣一个梦想,希望阅读能够成为同学们真正的内在需求。一开始,同学们总带着点抗拒的情绪——每学期(连假期)精读五六本书,还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读书是自己的事,干嘛非得有种种规限呢?然而,我们还是得相信书本和求知的魅力,阅读工程的实施便如古人吃甘蔗,渐入佳境。两年以来,一些小小的记忆片段总让我欣喜。

我看到各种漂亮如手账的读书笔记,我更看到这样的读书笔记真正成为阅读的习惯。刚开始指导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求从摘抄、批注、随感逐渐发展到整篇的读后感和文学评论。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这种方式是排斥的,难道凭喜好看不行吗?读书不是怎么舒服怎么看吗?做笔记的意义在哪里呢?直到最近,张祎同学告诉我,看一本书,不做笔记已经不舒服了!因为笔记不是简单的摘录,更是思维的过程;所记所想既是阅读的证明,又内化为自己思考的一部分。也许在下一学年,我不用再刻意布置读书笔记的作业了?

我看到青春的读者和经典文本之间令人激动的对话。与书本对话意味着,对书上的内容并非亦步亦趋,而是以一个和作者、和文本处于对等地位的身份,随时疑问、思考并激发出新的内容,如此经典才能常读常新!郑又菲同学在读《瓦尔登湖》的时候,一连给梭罗写了十六封信,漂亮的信纸,热切的语言,每一封既是对散文文本的阅读体会,亦是对自己青春人生的思考感叹,这是多么值得称赏的阅读成果!

我还看到书衍生出了新的书。阅读工程的书单尽管在各个领域(文史哲为主)采撷,但数量总有限,也不能满足所有层次同学的阅读需求。很多同学到了高二以后,因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因为阅读兴趣的明确,已经由这份书目,对自己的阅读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刘珂然同学高二以来读完《苏菲的世界》和《理想国》,近日又告诉我,完成《人间词话》以后想读《谈美》。自己制定书单,比老师给的计划更贴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更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们读完鲁迅和老舍的散文以后,我想起了书架上久久搁置的那本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忽然想,为什么不让学生试试论文写作呢?毕竟,美国的小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学写论文了啊!于是我又推荐了民国时期的一批散文作者,试着让他们求同寻异、归纳整理,在单篇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一个作者风格的整体认知,乃至形成对不同作者风格的比较和研究。读的作品织成了网,再加上科研文献使用方法和论文形式规范的初步介绍,同学们写成了自己的期末论文,稚嫩、新鲜、可贵,他们自己设计的封面,知性又美丽。

他们阅读,他们思考,他们记录,他们寻觅。他们打开新的门窗,往外面看一看,语文的天空除了考试和练习,还有什么颜色。语文素养的提升,在书页的翻动中慢慢地实现,这不是为了纸面目标的单调训练和痛苦历程,这是熔铸了生命内在需求的自我学习。阅读,何妨从手边的这一页开始呢?

(作者为扬州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书单读书笔记读后感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月度荐书单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如何写读后感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