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场爆破块度分布对铲装运输工艺能耗影响

2016-06-16王凤林李洪宝

现代矿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块度运距大块

王凤林 陈 超 李洪宝 李 鹏

(1.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3.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采场爆破块度分布对铲装运输工艺能耗影响

王凤林1,2,3陈超1,2李洪宝1,2李鹏1,2

(1.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实验室;3.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摘要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采的主体工序能耗分配不合理、设备的能量利用率较低等原因导致矿山企业能耗过高。为此,以司家营矿山露天坑爆破块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二维矢量化分析处理,统计并分析采场爆破块度分布的规律,研究爆堆岩体的块度分布对于铲装、运输作业中能耗分布规律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爆堆块度对露天机械能耗的影响近似符合线性规律,块度越大,铲装和运输能耗越高,铲装和运输工作条件对工序能耗分布差异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爆破块度大块率铲运能耗

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省滦县东南,是冀东地区特大型露天铁矿之一,设计年产铁矿石1 500万t。其露天采场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矿石品位和物理特性变化较大,采矿工序技术管理工作量大,尤其是铲装和运输功耗的波动较大[1]。铲装运输系统是露天矿山生产的动脉,设备投资比例往往超过50%,能耗占比甚至超过60%。铲装运输系统的改进是矿山节能优化的重点,尤其是对于深凹陷露天矿山,铲装运输成本是控制采矿成本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矿山的矿石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合理优化开采工艺,降低采矿工序能耗,可为矿山节约20%~30%的能源消耗,显著降低矿山开采成本。分析统计表明,采场爆破块度是影响露天采场铲装运输过程能耗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优化采场爆破块度,是提高铲装运输效率、降低铲装运输能耗的重要手段。针对国内冶金矿山采矿工序能耗分配不合理、设备能量利用率较低而导致的能耗过高的现状,从采矿工序节能的角度,研究司家营铁矿爆破块度对后续生产工艺能耗分布规律的影响,构建铲装运输能耗与爆破粒度分布的关系模型,分析爆破块度分布对铲装、运输工艺能耗的影响。

1爆堆块度图像分析

应用MAPGIS对爆堆岩体块度的图片进行矢量化处理,进而得到爆堆块度分布。为确保样本的可靠性,照片面积不小于完整爆堆面积的15%,并采用平面倾斜照相法(图1),将照片导入MAPGIS进行矢量化处理(图2),通过标尺的刻度换算实际比例,对图像进行配准。配准公式为

(1)

式中,x为矫正后实地水平长度,mm;y为矫正后实地垂直长度,mm;A为照片水平长度,mm;B为照片垂直长度,mm;C为标尺图上单位长度,mm。

图1 现场爆块 图2 矢量化处理的爆块照片

将配准照片的数值(即目标点的数值)进行修正,替换成标准比例的数据,保持原点数据不变,得到配准后的标准比例照片。将配准后的图像数据导出,根据岩体体积经验公式处理数据。

(2)

式中,S为岩块面积,m2;P为岩块周长,m;D为岩块的筛网尺寸,m;a为最佳椭圆的最大半径,m;b为最佳椭圆的最小半径,m;V为岩块体积,m3。

爆破块度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爆破块度统计数据

2爆堆大块率预测模型

2.1影响爆破块度的因素

2.1.1孔网设计

试验表明,增加炮孔密集系数m,爆破后块度分布效果好,其平均块度明显减小,同时大块率降低。一般情况下,m应该在1~2。

2.1.2装药结构和堵塞

装药越均匀,爆堆块度越均匀,但常规生产爆破中其对爆破块度影响不大;堵塞炮孔的爆破效果较好。

2.1.3炮孔直径及炸药单耗

研究表明,炮孔直径与台阶高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孔径可以获得良好的爆破岩体块度分布,如果孔径超过一定范围,会增加大块率。炸药单耗对爆破块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平均块度方面,影响较大的是爆破岩石中块度为中小粒的颗粒,单纯地增减单耗不能减少大块率。

2.2预测模型建立

将岩体块度大于ymax的视作大块,采用KUZ-RAM模型分析爆破参数与爆堆块度分布的函数关系[2-3]。

(1)大块率:

(3)

式中,YD为大块率,%;ymax为大块岩体尺寸,m;x0为特征粒径值,m;n为块度均匀性指数。

(2)平均块度:

(4)

式中,X为平均块度,m;A为岩石硬度系数,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影响;Q为单孔装药量,kg;V为单孔爆破的岩石体积,m3;E为炸药相对威力。

(3)块度均匀性指数:

(5)

式中,n为均匀性指数;w为最小抵抗线,m;d为炮孔直径,mm;δ为炮孔孔位标准差,一般为0.3~1.0;m为炮孔密集系数;L为装药长度,m;H为台阶高度,m。

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确定岩体块度大于0.6 m 的岩体为大块。实验矿山原岩属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硬岩,故取A=14。则爆堆岩体平均块度X=63.708 mm,块度均匀性指数n=1.11,爆堆的大块率为4.37%。

3露天采场铲运工艺能耗分析

3.1铲装能耗分析

采用录像统计分析研究铲装效率和能耗,选择铲装工作开始、中期、末期3个节点,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铲装装载时间统计

在铲装初期,电铲装满一车所用的次数、总时间和平均时间较小;铲装中期装满一车所需要的次数明显增大,总时间提高,工作周期的平均时间相对于初期有显著增大;末期装满一车所用次数再次降低,装载机工作一周期的平均时间会增大,使得装满一车总时间增大。

影响一次采装循环时间的因素主要是回转角度和大块率。当工作面离卸料口距离较远,使得回转角度较大,增加了采掘工作时间;大块率高,剔除大块额外消耗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在铲装初期,大块少、回转角度小,装满一车所用的次数、总时间和平均时间都较小。在铲装末期,回转角度逐渐增大,同时大块增多,导致装载平均时间增大。

3.2运输能耗分析

爆破块度对运输油耗的影响随运距有明显变化,见图3。可以看出,汽车单位运距油耗总体上在15~20 L/km波动。采场内爆堆块度越小,装载效率越高,装满一车所用的时间越少,在一个班的时间内,汽车运输次数越多,运距也越长,单位运距油耗越低。运距短,待装时间油耗相对占比较大,单位距离油耗波动较大;运距长,待装时间油耗相对占比较小,单位距离油耗反而较为稳定。

图3 不同爆破块度条件下单位运距油耗变化

运输工况条件对运输能耗的影响较大,见表3。红矿因单位体积矿石质量大,油耗略微增加。汽车白班、中班和夜班的单位运距油耗,依次递减,幅度较大。在中班和夜班,尤其夜班,汽车在采场的运输干扰小,运输能耗低。

表3 不同工况条件单位距离油耗平均值的变化

4结论

以司家营铁矿露天开采为工程实例,通过统计露天爆堆的块度分布规律,并对其大块率进行建模预测,与实际爆堆块度分布较接近。在不同爆堆条件下采用录像统计分析研究铲装效率和能耗关系,分析了汽车运输距离工况条件与能耗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

(1)由KUZ-RAM模型求得爆堆岩体平均块度X=63.708 mm,块度均匀性指数n=1.11,爆堆实际大块率为4.37%。

(2)影响一次采装循环时间的因素主要是回转角度和大块率。当工作面离卸料口距离较远,使得回转角度较大,铲斗作业时回转速度一定,回转时间增加,增加采掘工作时间;大块率高,电铲铲装效率降低,能耗增加。

(3)汽车单位运距油耗在15~20 L/km波动,运距越短,爆破块度对单位油耗的影响越大;爆破块度小,单位运输能耗减少;运输工况对能耗影响也较大。

参考文献

[1]李欣.司家营铁矿北区矿体地质与深部找矿的探讨[J].金属矿山,2009(6):113-116.

[2]张云鹏.露天台阶爆破岩石破碎与抛掷的计算机模拟[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1994.

[3]李长洪.爆破碎块分布的分形模型研究及爆破模型优选[J].爆破,1997(2):9-12.

(收稿日期2016-01-18)

王凤林(1983—),男,主任,工程师,063799 河北省唐山市。

猜你喜欢

块度运距大块
说明
基于摄影测量法的袁家村铁矿爆破块度预测
基于数据分析的露天煤矿卡车运距计算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眼前山铁矿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
基于BCF软件的自然崩落法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
南城三义
V先生的幻想世界
用大块肉做丸子
浅谈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