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分支孔井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6-06-16

现代矿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壁钻杆分支

李 响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定向分支孔井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李响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摘要在施工定向分支孔时,由于地层相对复杂,且注浆段埋深较深,屡屡出现井故,严重耽误施工工期,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井故发生频率,根据井故发生的类型,分析了地层破碎、注浆、设备老化等导致井故的原因,提出了护壁注浆、下飞管、改进注浆结束标准及改善浆液性能等相关措施,实施后,最终解决了卡钻、埋钻、浆液待凝时间长等问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井故发生频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定向分支孔井故施工进度

定向分支孔技术具有钻探成本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已成为地面预注浆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工艺[1]。某铁矿溜破系统地表预注浆工程现场施工场地有限,钻探工作量为8 391.89 m,工期为237 d。该铁矿溜破系统中破碎硐室及下部矿仓埋深为600 m左右,注浆顶板为599.1 m左右,非注浆段为599.1 m(表1)。如果采用单一垂直孔注浆施工,非注浆段钻探和管材将占整个工程造价的很大比重;另外,施工场地狭小,两孔间距最大仅为7.5 m 左右(图1),采用单一垂直孔注浆施工,钻机摆设极为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采用定向分支孔施工技术,选取少数注浆孔作为注浆主孔,在完成全孔注浆施工后,从钻孔的某一深度进行分支施工,通过人工控制钻孔轨迹进入预定靶区后转为垂直孔注浆施工。该工艺可以节约大量非注浆段钻探工作量和护壁管材,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减小了施工占地面积,缩短了施工工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相对复杂,破碎带出现较为频繁,导致在施工定向分支孔时,屡屡出现井故,耽误工期,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井故问题。

表1溜破系统注浆顶底板参数

m

1井故概述

定向孔于2015年8月陆续开孔,目前已终孔6个,其余仍在施工,对开工至今出现井故的孔做了统计,见表2。

图1 注浆孔布置

表2 井故数据统计

10#孔井故简述:10月9日,施工至450 m深度时,在200 m处发生钻铤断折,采用反丝钻杆处理事故,10月28日处理完毕。11月2日,施工至498 m深度时,在180 m处发生卡钻,采用反丝钻杆处理事故,11月10日处理完毕,分析原因为180 m处地层破碎坍塌,护壁注浆后正常钻进。11月22日,施工至498 m深度时,在295 m处发生卡钻,采用反丝钻杆处理事故,孔内剩余一根钻铤;11月26日下钻对坍塌地层进行扫孔时,再次发生埋钻事故,至11月28日经反复提拉将扫孔钻铤处理完毕;由于上部地层坍塌严重,下部钻铤无法继续处理,钻铤所处位置为470 m。

16#孔井故简述:8月1日,钻进至603 m处,由于上部地层破碎,前期没有做护壁处理,发生埋钻事故,后经反丝钻杆处理,于8月29日完成井故处理,恢复正常施工。9月21日,第三注浆段注浆,当注浆量达57 m3,注浆压力为10.7 MPa时,发生止浆塞抱死事故,利用千斤顶对其进行了顶拉处理,后换反丝钻杆处理,由于卡瓦式止浆塞无法处理,最终采取扫碎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不计10#孔第三次井故,共耽误正常施工79 d,如按每孔工期为一个月计算,将延误2个孔工期,大大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

2井故原因分析

2.1地层破碎原因

经初步分析,卡钻及埋钻事故是由地层破碎造成的,通过统计,由于地层破碎原因造成的井故占所有井故的60%,除仍在处理的10#孔井故外,误工时间为48 d,占所有误工时间的61%。通过综合地质柱状图(图2)可以看出,3个破碎带分别为142.03~166.23 m,227.03~243.83 m,361.93~391.43 m,由于都处于未分支段,分支孔施工过程中,钻杆对破碎带地层不断抽打,加大了井故发生频率[2]。

图2 钻孔综合地质柱状图

2.2注浆原因

现阶段采取的注浆结束标准:注浆终压达到注浆段设计值的前提下,注浆终量q≤50 L/min,并且持续时间不低于20 min。由于使用卡瓦式止浆塞,注浆持续20 min后,注浆流量会特别小,导致接触卡瓦塞的水泥浆由于高压环境很快凝固,最终不能提拉止浆塞,出现井故。

2.3设备老化原因

10#孔下钻前没有对钻杆、钻铤等设备进行检测,未发现钻铤接口处的裂缝,钻进时受大扭矩导致钻铤折断。

3改进措施

(1)结合16#孔埋钻情况,在钻进过程中,如发现地层破碎,须及时带压护壁,保证地层破碎带成为整体,并且不掉块时方可进行钻进,同时,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时,应把护壁注浆量考虑在内。

(2)通过分析综合地质柱状图,破碎带基本出现于上部未分支地层,但由于定向孔分支的原因,在破碎地层中下通天地质套管是不合理的,为保证正常施工,可以在后期其他分支孔施工过程中,结合地质柱状图及前期施工情况,提前在破碎地层处设置变径,下入飞管(图3),既避免了分支孔施工过程中与管壁的摩擦,也能够防止因地层破碎出现掉块、塌孔,从而减小卡钻、埋钻的事故发生几率。在下飞管时应对其做特殊处理,使得上口为喇叭口,下口为马蹄形的微喇叭,这样可以避免挂卡钻具,另外,下入飞管后应着重考虑固管,防止后期施工中因飞管活动造成不必要的井故[3]。

图3 飞管简易图

(3)针对止浆塞故障可以适当优化注浆结束标准,当达到设计压力,流量小于50 L/min,并持续10 min,即可将浆液改换为水注入地层,持续10 min后,如流量没有突然增大即可结束。这样可以在高压注浆时将止浆塞附近的浆液推送较远,给予提拉止浆塞时一定的行程,避免了止浆塞因没有提拉空间而出现抱死,最终导致井故。

(4)在钻杆或钻具处理失败后需要封孔进行偏斜工作时,封孔待凝时间往往过长,使得整个井故处理时间相应过长,在此情况下可尽量减小水灰比,同时提高速凝剂添加量,在此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早强剂,一般使用食盐及三乙醇胺作为早强剂,分别按水泥用量的5‰及0.5‰计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水泥达到所需强度的时间,使得井故尽快处理。

(5)加强各机台工人的责任心,做到下钻前必须检查,如有异常立即处理,避免因施工人员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卡钻、埋钻等井故类型及导致其发生的地层破碎、注浆标准、设备等原因的分析,针对性地给出了改进建议,从根本上减少井故次数及井故处理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进度,为以后分支孔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江天涛,冯士安.受控定向钻探技术[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4.

[2]吴松贵,余大有,马江淮,等,地面注浆加固技术在深部巷道厚层破碎围岩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1):59-63.

[3]文小元.深井“飞管止水法”处理下管事故实例分析[J].甘肃地质,2010,19(2):88-90.

(收稿日期2016-02-23)

李响(1981—),男,助理工程师,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汇通路39号。

猜你喜欢

护壁钻杆分支
煤矿坑道钻机大直径钻杆上卸装置设计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一类四次扰动Liénard系统的极限环分支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流砂层灌注桩人工成孔钢管井架和工具式模板超前支撑混凝土护壁施工工法研究
钻杆接头内螺纹加工自动化试验研究
巧分支与枝
旋挖钻机“环接法”护壁工艺探析
人工挖孔桩成孔及护壁设计计算
基于有限元法的钻杆柱纵向振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