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氡法在隐蔽火源探测中的应用

2016-06-16侯世占张永明祝海锋

现代矿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火区煤田火源

王 刚 侯世占 张永明 祝海锋

(1.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2.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测氡法在隐蔽火源探测中的应用

王刚1侯世占2张永明1祝海锋1

(1.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2.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氡气产生原理可探测煤层高温异常区域、火区位置、火区范围,采用RAD-7型测氡仪对公乌素煤业公司011604工作面上覆9#火区隐蔽火源点进行了探测,并用surfer8.0软件对探测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确定了9#煤层小窑火区的高温异常区域,提高了火区治理的效果。测氡法为煤矿火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测氡法隐蔽火源氡气浓度

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尤其是煤田火灾。煤田火灾具有火区面积大、不易治理、火源位置探测困难、火区治理成本高等特点[1-3]。煤层自燃火灾一般发生于地下深处,人员无法靠近,加上火源的隐蔽性,使得自燃火源位置的精确探测成为煤田火灾治理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测氡法探测火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煤田隐蔽火源探测,为煤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1测氡法原理

氡及其子体均为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为3.825 d。煤层中氡的析出受矿物粒度、空隙度、气压、岩性、地应力、地下水及介质温度等因素影响。煤田火区中的煤炭自燃,造成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并生大量的水蒸气、一氧化碳等,自燃区顶部存在大量裂隙,将加快氡气向上运移的速度,因此,能够在地表形成较高的氡气异常区域。另外,煤田火区中自燃煤炭及围岩中存在着大量的孔,且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水分,热蒸气可改变岩石中孔隙的含水性。J.E.Gingrich所做的有关射气系数实验表明,孔隙水的存在可增加孔隙中的射气系数。所以,煤田中热蒸气的作用可增大岩石孔隙中的氡射气浓度[4-5],利用这一原理测定氡气浓度异常区域,确定隐蔽火源位置。

2工程应用

公乌素煤矿011604工作面走向长1 678 m,倾斜长310 m,面积为548 080 m2,煤层厚8.5 m,机采高度为2.4 m,放顶煤高度为6.1 m,采放比为1∶2.54。煤层倾角平均为18°,最大倾角为32°~35°,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公乌素煤矿011604工作面上覆9#煤层小窑火区于2009年和2010年进行剥挖,在剥挖过程中发现巷道烟雾和明火。由于剥离坑剥挖成本太高,矿方决定对9#煤层小窑火区隐蔽火源进行探测,小窑火区位置示意见图1。

图1 9#煤层小窑火区位置示意

测点布置选择点距为10 m×10 m,测点范围为目前剥离坑以南100 m和以东50 m范围内,总体呈L型,9#煤层小窑火区测氡点布置见图2。每个测点测定5 min,测定完成后把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采用sufer8.0软件处理数据[6]。

图2 测氡点布置示意

根据地表氡气浓度测定结果,结合测点位置坐标,以233#点为(0,0)点,沿233、244~337连线作为X轴,沿233、211~198连线作为Y轴,氡值浓度的大小为Z轴,分别做出氡气浓度等值线图、氡气浓度变化图,见图3~图5。

图3 氡气浓度等值线

从图3可以看出,等值线越密集的区域存在隐蔽火源的可能性大,可以针对这部分区域施工钻孔进行验证。

从图4可以看出,凸起部分越高的区域与氡气浓度等值线图越密集的区域是对应的,凸起区域氡气浓度达到600 Bq/m3以上,针对这部分区域施工钻孔,观测钻孔的进出气状态,测定钻孔孔底和孔口温度,并对钻孔取气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孔口温度,直至降到30 ℃以下,气样分析中无CO气体。

图4 氡气浓度表面

图5 氡气浓度线框

根据上述图确定2个异常区域,特别是剥挖坑的西南侧9#煤层巷道及对应坑底已观测到明火,充分验证了西南侧区域氡探测结果的正确性,9#煤层小窑火区隐蔽火源探测结果见图6(实心测点浓度在200 Bq/m3以上)。采用地面测氡法分析得到温度异常分布情况,更多在于定性判断高温区域。为更准确指导火区治理方案,需对氡浓度异常区域(特别是东南侧)实施地面钻探,通过测量孔内温度和气体组分,进一步确定9#煤层小窑火区范围[7-8]。

图6 9#煤层小窑火区隐蔽火源探测结果

3结论

通过阐述氡气产生机理,结合公乌素煤矿011604工作面上覆隐蔽火区情况,采用测氡仪进行氡气浓度测定,运用专业软件处理分析数据,最终确定了2个高温异常区域,为火区治理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测氡法探测隐蔽火源受天气影响较大,雨水天气会影响氡气浓度测定的准确性,需等地表完全干燥后再测定。

参考文献

[1]张建明.中国地下煤火研究与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2]许满贵,徐精彩,文虎.煤矿内因火灾防治技术研究现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1,21(1):4-7.

[3]邓军,徐精彩,阮国强.国内外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综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99,19(4):293-295.

[4]邬剑明,高尚青.煤层自燃火区温度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34-38.

[5]赵耀江,邬剑明.测氡探火机理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3(3):45-48.

[6]梅国栋,王云海,刘璐.测氡法在探测浅埋煤层火源范围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7(10):42-45.

[7]金永飞,邓军,许延辉,等.测氡法探测地下煤火技术研究与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11):648-650.

[8]蔡忠勇.关于煤田火区勘探问题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1(5):133-134.

(收稿日期2016-01-25)

王刚(1975—),男,工程师,博士研究生,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滨路108号。

猜你喜欢

火区煤田火源
双火源隧道火灾数值模拟
青海木里煤田腐败案背后的“保护伞”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新疆第五次煤田火区普查成果分析
火源位置对轻型门式刚架竖向位移的影响
新疆库拜煤田煤层气多层合采特征煤层探索
吉林省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
老石旦煤矿井下火区处治及火灾致因分析
基于FLUENT的煤田露头火区自然通风影响因素研究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