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豹隐《经济学讲话》绪论的思想研究

2016-06-16钱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民国时期社会学

摘要:民国时期,陈豹隐是《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中文版的首译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陈豹隐1933年出版的《经济学讲话》绪论部分的经济思想中,陈豹隐认为:经济学是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关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在经济学的抽象分析法中不存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分,研究中国经济需要有中国的经济学说。这些认识不仅闪烁着民国时期学者的智慧光芒,而且对于今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也是不无启迪和激励的。

关键词:民国时期;陈豹隐;《经济学讲话》;经济思想;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4-0001-04

陈豹隐1886年生于四川中江,1960年去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更是需要现今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给予认真研究的一位卓越的民国时期的经济学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陈豹隐全集》的序言指出:“作为经济学家的陈豹隐,1914年即以翻译小林丑三郎的《财政学提要》而初露锋芒,1924年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自著财政学教科书《财政学总论》。1929年和1930年,他进一步翻译出版了《经济学大纲》(河上肇)和《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此为《资本论》的首个中译本)。其后,他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先后出版了《经济现象的体系》《经济学原理十讲(上册)》《经济学讲话》等专著。抗战期间,他积极关注战时经济问题,主编和合著了《经济恐慌下的日本》《抗战建国纲领浅说》《战时财政新论》等。”本文不是对这些民国时期的著作给予全面分析,而是仅对其中陈豹隐的《经济学讲话》绪论部分的基本思想作以初步的研究。

一、经济学是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在北平的好望书店,陈豹隐于1933年11月出版了50多万字的《经济学讲话》。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即1934年8月,他的这本书再一次出版发行,可见当年很受欢迎。1937年11月,这本书出版发行了第三版。但陈豹隐自己认为,他的这本书“长江后浪推前浪,学海新波盖旧波!此书已过时,只有第一篇第三章和第四章尚可略供参考。请阅者原谅!”①这当然是作者的谦词。不过,事实上,纵观全书,可说此书具有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体现在绪论部分。

一般说,每本书的绪论都是讲高度概括性或基础性问题的。学科的地位就是这样的问题。关于经济学的地位,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陈豹隐认为:“从一般社会学的体系上说,经济学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因为社会本身即为经济的结合体,所以经济学是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经济学不单是在一般社会科学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且还是沟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媒介物。”②以这样的态度认识经济学研究的地位是难得可贵的。陈豹隐充分地认识到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一点只有对于经济学做过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的经济学家才能做得到。就此而言,在21世纪的今天,事实上许多的经济学研究者也未必能够认识清楚这一问题。有一些人总是强调政治第一,政府第一,根本不将经济学的研究放在社会科学的首位,根本不接受这一基础的约束,总想反过来,让政治决定经济,让经济研究服从政府部门的安排。所以,民国时期陈豹隐对于经济学地位的认识应当引起当今经济学界同仁的反思,应当给予全社会警醒。要让大家知道,早在民国时期,那时的经济学家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学研究在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民国时期经济学家的重要思想贡献,学习这些民国时期经济学家的著作是有益的,研究这些民国时期经济学家的思想有利于今天更好地开拓现代经济学的研究。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在任何时代,没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就没有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整体性突破。治理社会,必须要从经济理论研究做起,缺失这一基础,缺失这一基础的创新,社会的治理将缺少必要的理性,缺少依法治理的创新,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陈豹隐关于经济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的认识可以给21世纪经济学研究重要的启迪,更可增强21世纪经济学研究的社会使命感。

作为一位民国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学家,陈豹隐甚至认为经济学研究比之其他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站在更重要的地位。他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按照当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念指出:“现在我们人类的问题不是怎样去克服自然的问题了,因这个已有了大的成绩和满意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问题,只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经济关系,没有清楚,人类的生产上的合作,没有弄到完善,即人类之间的不合理,没有克服的问题。据经济学家的考察,现在全世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方法,如全部活用起来,实可以养活今日五倍以上的人类,然而那种在假定上可以养活百万万人的物质,实际上却只能养活今日世界人口二十万万的半数,其余一半贫无立锥的无产者和小生产者的运命,都在失业,饥饿,冻寒,贫困,瘦死之中!为什么会显现着这种不良的现象呢?自然,不消说是因为生产手段的私有。所以今日的问题,不是在怎样去克服自然,而是在怎样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换句话说,即怎样克服阶级压迫的关系。而能够负担着把人与人之基础关系发现出来的责任的,却只有经济学,所以经济学在现今可以说是重要于一切自然科学。如果没有经济学,自然科学也无用处。甚至于就是哲学,在今日亦不能不让经济学一步。”③陈豹隐对经济学的评价之高是并不过分的,只是作为经济学家,更应该明确社会科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只能跟进自然科学发展,不可能走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前面。20世纪中期的新技术革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关系的学说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来是经济学界讨论的话题,可以说至今也都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但在民国时期,在陈豹隐的《经济学讲话》绪论中,却对此有着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财富、经济或经济原理包括经济的心理活动都是错误的。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作出界定: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人类在经济生活上的生产关系的,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生产关系。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对于这一问题,陈豹隐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人类和人类间的生产关系。这一说虽比较适当,而且能把握住经济学对象的真精髓,但是也不能算是完全充实和准确。我们要理解这种主张的充实与否,准确与否,必须先明白什么是生产关系;知道了生产关系,就会明白此说的长处,同时也知其缺点。”④所以,陈豹隐接下来讲:“我们还要进一步求出生产关系的内容或本质,因为了解了生产关系的内容或本质,自然就明白人类在其所处的生产关系下,怎样行着经济的活动,同时就明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些什么东西。”⑤

那么,什么是生产关系的内容或本质呢?根据唯物史观,陈豹隐认为生产关系的内容或本质是生产力或生产诸力。他说,生产诸力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力。他指出生产诸力“这三种东西,必紧结在一起而运动起来,才能使可能的劳动力成为活的劳动力,才能使工具发生作用,才能使可能的劳动对象(或原料)变成真正可供使用的物品,换一句话说,才能构成生产力;这三个部分是同等的重要,缺少一个部分就不能生产,即不能构成生产力,所以必定把它们放在一个劳动过程上,劳动力才能活动的去生产。”

可以说,虽然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并没有丝毫脱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但陈豹隐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实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他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到了生产力的层次。他明确地认识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作生产力的发展形式或运动形式看的生产关系,具体说,是与某种生产力相对应的生产关系。这样一来,可知经济学不但研究人类和人类在经济生活上的生产关系,并且还要把其中的生产力如何的进展,怎样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在某种意义上与生产关系相冲突,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和探讨了。”⑥

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本质研究

陈豹隐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讲到经济学的发展和派别时,重点阐述了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研究。这依然是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场上作出的分析与判断。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同样可以给今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者们不少的启迪。他所说的经济学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本质研究,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概括。无论如何,这种鲜明的态度在民国时期是弥足珍贵的。

陈豹隐作出的总结是:“当作单纯商品经济看的资本经济之主要属性有三,即(1)无政府无组织的生产,(2)自由竞争的交换,(3)盲目的价值法则的支配。当作转化了较高级商品经济看的资本经济,也有三种主要属性,即(1)生产手段和劳动力所有者的分离,(2)雇佣劳动的优势,(3)为剩余价值的剥削而行的生产。如把这六种属性连结起来,就成为资本经济的主要属性全体,就找出了资本经济的本质。当然在六种属性中,后三者是资本经济所特有的,所以更是本质的主要的属性。这样一来,我们对资本经济的本质,就可借此简单的论述,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了解,所谓资本即是拿来买别人劳动力而榨取其剩余价值的东西了。”⑦

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上,陈豹隐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部分批判了许多的经济学派别,不仅批判那些经济学派别对于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认识,批判那些经济学派别对于资本主义时代本质的认识,而且更进一步地批判那些经济学派别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的认识。陈豹隐的论述是全面的,几乎当时比较重要的经济学派别的观点都提到了,并且一一给予分析,而不是只讲一家之言。但同时,他又是有坚定立场的,强调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坚持批判资本主义,坚持批判帝国主义,坚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是走向社会主义。他认为:“最后把反帝国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弄完全的,是列宁所著的《帝国主义论》(1915)。在这本书上,才把反帝国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精确的形式化了,所以反帝国主义的经济学到了这时才算完成。”⑧由此可见陈豹隐的立场和态度,他的《经济学讲话》在民国时期是怎样的一部经济学著作,可以说他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认识决定了这部著作在当时具有的进步性。

四、不存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分

关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陈豹隐在《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明确表示,不存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分,对经济学的抽象分析法必须给予正确的认识。他认为:“经济学上的研究方法,不是普通形式论理学上的分析法,而是在一般分析法之外,还加上一种抽象法的方法;就是一面用普通分析方法,一面用普通抽象方法的方法。”⑨

对于“有人把抽象分析法,分为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并把向下运动叫做研究方法,向上运动叫做叙述方法。”⑩陈豹隐认为:“这种分法是谬误而不正确的,因为向下运动或向上运动本身,绝对不能单独成一个方法,必然的要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方法。像这种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的二分法,明明是不合科学原则的,因为研究和叙述是不能分立的。我以为,我们绝不能因为那是著名的学者的主张,而即去附会或去盲从。如果只把向下运动叫做研究方法,那种未经综合的概念,有什么用处呢?所以只有把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合起来的研究方法,才能分析并认识经济现象;只有向下抽舍之后,更向上的渐渐加上去的方法,才是合乎论理的方法,才是合乎科学原则的方法,才能够不但发现事象的表面体系和事象的内部关联,并且使经济理论的叙述合乎科学的原则,使经济学理与历史的事实相适应。”?輥?輯?訛他还认为:“这种说法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人看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上的叙述,只是慢慢地把价值论,货币论一一加上去的,似乎没有顾到《经济学批判》上所谓分析方法的全体,所以就轻率地把向下运动叫做研究方法,向上运动叫做叙述方法。”?輥?輰?訛

现在看来,《经济学讲话》的绪论中讲到的向下运动与向上运动是一种比较深奥的问题。陈豹隐对于“向下运动叫做研究方法,向上运动叫做叙述方法”持明确的反对态度。没有对此有过专门研究的人员,可能无从辨别这种区分的不妥之处。但从陈豹隐关于此事的论述来看,他老先生当时对此是有过研究的,他的阐述是完整的,是慷慨激扬的,是有自信和把握的。对此,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学者的坚定性,对于学问的严肃和较真。也许,当时真的那是著名学者的主张,而就此也表现了陈豹隐作学术的基本态度,即决不人云亦云,不管是谁!

五、研究中国经济需要中国的经济学说

更为可贵的是,在《经济学讲话》绪论的最后,陈豹隐说:“我们在以上各章所述的,只是关于一般的经济学的说话,此外还应当把关于中国的经济学,作为第五章的内容,加以探讨。我们知道无论学什么科学,必然的要拿它和中国关联起来,才合乎目的,所以我们应当以中国人的资格,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研究中国经济学与外国经济学问的区别和关联,并指出现今中国的经济学的发达程度及以后的发展方向。不过因为时间不许,并且我个人的研究也不充分,所以这里只得从略。”?輥?輱?訛

以上所引,就是陈豹隐《经济学讲话》绪论的第五章的全部内容。应当怎样看待这个短短的第五章呢?笔者认为:第一,陈豹隐对于中国经济学抱有满腔热忱的态度,认为发展中国经济就需要有中国经济学。这是学界至今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即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不能适应于各个国家吗?难道各个国家有特殊性就一定要有特殊性的国别经济学吗?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难道不存在共性吗?认识共性是不是比认识特性更重要?第二,陈豹隐实事求是地讲,他对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也不充分,所以也写不出具体的相关内容,这一章就只能是从略。这表明了一位学者诚实的本色和求实的态度。这是值得给以充分肯定的。

总之,在民国时期,陈豹隐是一位卓越的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他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又介绍和讲授了当时的其他经济学派的学说。他的《经济学讲话》,基本上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特别是讲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还讲到了马克思的平均利润论。但是,同时他还介绍了其他方面的经济学学说,这不仅在他的著作中是体现的,而且还体现在他对教学参考书的选择上。仅就《经济学讲话》的绪论而言,就充满了丰富深刻的经济思想,虽然这些思想还没有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完整程度,但是也可以给予现代学者重要的启迪,非常值得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的学人们认真仔细地挖掘和下力气研究。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輥?輯?訛?輥?輰?訛?輥?輱?訛《陈豹隐全集》第一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第3页,第28页,第29页、第30页,第35页,第36页,第38页,第68页,第163页,第175页,第181页,第181页,第182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钱津.追寻彼岸:政治经济学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钱津.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钱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者——陈豹隐[J].经济学家,2013,(11).

[5]钱津.民国时期陈豹隐经济思想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5).

[6]钱津.论陈豹隐的财政学研究思想[J].经济学家,2014,(12).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民国时期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浅述梁启超政治和经济观点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2015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