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滩 古镇的模糊剪影

2016-06-15谢平

中国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吊脚楼乌江古镇

谢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命的生息繁衍,共同分娩出乌江美丽的山水与人文情态,1700年文脉次第演绎,累积起龚滩古镇深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龚滩古镇坐落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的凤凰山麓,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2005年9月28日,因乌江彭水电站的修建,古老的龚滩古镇迎来它历史上最巨大的一次变迁,在离原龚滩下游1.5公里的小银滩原样复建。复建的龚滩古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原真性、维持了生活的延续性。在这之前,龚滩古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在1700年的家园建设史上,已经不知道重生了多少个轮回。

当地渔民在老龚原处打鱼

龚滩,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镇,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险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云里,平静的一汪江水,改变了它的气韵,而又重新赋予它精致安详的情态。

走进龚滩古镇,便走进梦回千年的历史。

龚滩古镇是乌江流域最早设置郡县的古镇之一。三国时,蜀国在这里设汉复县,唐朝设洪杜县。

自唐朝开始,龚滩成为渝、黔两地的物资集散地,成为乌江盐道的中转站,乌江航运的枢纽,一度成为乌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中心,演绎了“钱龚滩”的经济神话。

乌江纤道,述说了乌江流域人民生生不息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至今层峦叠嶂的历史谜团。

古代巴人文化遗址蛮王峒、东汉僰人悬葬、乌江纤道、南宋金头和尚起义的铁围城遗址、太平天国军队为当地孤寡老人背水送水的“四方井”、笔落惊天的“惊涛拍岸”摩崖石刻、罕见的间隙喷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伴着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使龚滩古镇凸显迷人的光环。

小舟轻泛,两岸风光如诗如画。山似斧劈、水如碧云、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等是自然与人文的写意,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更是山水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静静地站在龚滩古老的街道上,聆听历史的足音。

从1700余年的风雨苍桑中走来的龚滩古镇,建筑风格独具魅力,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展示出一幅璀璨夺目的历史画卷,被业内专家、学者称为“建筑艺术上的奇葩”。

全长1.5公里的老街,均为青石板铺就,青幽如玉、起伏不平、蜿蜓崎岖,盘桓在乌江东岸悬空托起的气势恢弘的土家吊脚楼群,傲立绝壁。

依山傍水、幽雅别致的民居,用杉木长柱或硬杂木将屋架托起,木结构的吊脚楼。吊脚楼或凿石为基,或垒石为础,或撑乱石,或绕古树,高低错落,迂回曲折,独具匠心,随处可见的是土家民族图腾的各式窗花、门饰和挂件,令人赞叹。倚映碧水的望月楼、连绵苍劲的蟠龙楼、飞檐翘角的绣花楼以及跨溪倚桥的鸳鸯楼,勃发出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建筑之美。

冉家院子,西秦会馆,三抚庙、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杨家行等古建筑艺术群,是龚滩古镇繁华历史的再现。

猜你喜欢

吊脚楼乌江古镇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山城吊脚楼
行吟乌江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吊乌江
同里古镇
乌江,乌江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