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蚕药“养蚕丰”在柞蚕上的应用试验

2016-06-15叶建美郭有玲刘贵堂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2期
关键词:柞蚕试验

叶建美 郭有玲 刘贵堂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30064;2.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柞蚕原种场 474668;3.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柞蚕制种场 441315)



新蚕药“养蚕丰”在柞蚕上的应用试验

叶建美1郭有玲2刘贵堂3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430064;2.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柞蚕原种场474668;3.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柞蚕制种场441315)

摘要:新蚕药“养蚕丰”在柞蚕上应用试验表明:从3龄期开始使用,在5龄期与蛹期能减少柞蚕发病率21.88%,作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蚕药;柞蚕;试验

新蚕药“养蚕丰”通用名为次氯酸钙粉(蚕用),批准文号[兽药字(2013)170359837],原名“脓病清”,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制的防治家蚕病毒病的新型蚕药,它由蚕体、蚕座消毒剂、增效剂、抗病毒因子组成,通过杀灭体外病毒、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达到防治家蚕各种脓病的作用。对脓病、空头病及亮头蚕有特效。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效果为100%,对中肠型脓病的防治效果为98%。

由于柞蚕生产在野外进行,环境条件难以进行人为控制 ,特别是因柞林紧张而多年重复使用的林地 ,各种病原不断积累滋生蔓延,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影响柞蚕生产。柞蚕核型多角体病又称柞蚕脓病,俗称“老虎病”、“黄烂病”、“水眠子”、“花斑狗”等,是一种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危害柞蚕历史长久并分布广泛,世界上凡有柞蚕生产的国家均有此病发生。柞蚕生产一般不使用蚕药,靠天收,一般年份蚕期和蛹期发病率在10%~20%,发病重的年份高达50%。2015年春,笔者在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蚕场蚕坡上进行了在柞蚕上使用湖北农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蚕药“养蚕丰”防治柞蚕脓病的试验,数据表明,新蚕药“养蚕丰”在防治柞蚕脓病上效果明显,具体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柞蚕品种:101,由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柞蚕原种场提供。

蚕药:“养蚕丰”,由湖北农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2试验设区

柞蚕生产在野外进行, 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 如采用小样得到的结果偏差大, 本试验采用大样。将2014年秋季使用过并发病较重的同一林地分成甲、乙二块, 2015年春季在南河店蚕场自有蚕坡上饲养柞蚕种卵42.5kg,其中使用新蚕药“养蚕丰”的种卵35kg(定为甲地),未使用任何蚕药的对照区7.5kg(定为乙地)。

1.3试验方法

从柞蚕收蚁开始使用,具体做法是每次移蚕时在放蚕的顶筐里用稀布(或细箩)盛装配制好的“养蚕丰”蚕药均匀轻撒一层,以薄霜状为宜,力求让每一条蚕体都能全面接触到蚕药,撒药后15min再移蚕到新柞林中。用药量:小蚕(1~3龄)期每袋(50g)“养蚕丰”加新鲜生石灰粉2kg,大蚕期每袋(50g)“养蚕丰”加新鲜生石灰粉1.5kg,充分拌匀后使用,全龄期共用药5~6次,1kg卵量大约用蚕药15~20袋。

2试验结果

蚕期经多点取样调查(具体见表1),1~3龄期对照区和用药区均无脓病发生,4龄期对照区平均发病率0.01%,用药区没有发现脓病,5龄期对照区平均发病率0.5%,用药区发病率0.05%,蛹期对照区平均发病率25.46%,用药区发病率3.58%,平均减少发病率21.88%,成效显著。

比未用药的对照区公斤卵收茧量394kg,增产86kg,增加产茧量21.83%,用药投入成本只占产出的0.52%。

表1 新蚕药“养蚕丰”试验调查结果

3小结

蚕期使用“养蚕丰”防治柞蚕蚕病,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只需在移蚕时将配制好的蚕药撒到蚕体上约15min后移到另一片柞林中即可。

由于柞蚕在野外放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同于家蚕有一个相对较封闭的饲养环境,环境条件制约使用效果。蚕期用药应从3龄开始,新蚕药“养蚕丰”在2015年春季低温多湿年份增产效果明显,公斤卵用药量20袋左右即可增产蚕茧86kg,增收2752元,效益显著。

对脓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脓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近年发病的林地。另外要加强蚕期管理,加强病弱蚕、迟眠蚕镜检工作,发现隐患果断处理,减少病蚕交叉感染机会。

猜你喜欢

柞蚕试验
辽宁地区柞蚕寄生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CS95
510
驭胜S330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