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居民体育活动现状

2016-06-15黄芸付珣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003潜江园林高级中学湖北潜江433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城中村昆明市体育锻炼

□黄芸 付珣(.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003;.潜江园林高级中学湖北潜江43300)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居民体育活动现状

□黄芸1付珣2(1.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2.潜江园林高级中学湖北潜江433100)

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特殊现象,城中村改造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的趋势下,2008年初,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决定。如今城中村改造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何创造更符合城中村改造后居民需求的体育环境,如何恢复原有的体育锻炼氛围,如何创建更和谐的新社区是城中村体育发展策略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体育活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昆明盘龙城中村改造后的张官营、凤凰新村、唐家营片区居民;昆明市西山区城中村严家地居民。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昆明市城中村的概况

2.1、昆明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尤其是大都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由于受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双重影响,成为城市化最活跃的地区。随着城市规划用地的扩大,这些农村被规划为城区,慢慢被现代城市包围,形成完全不同农村与城市的社区,被称为“都市村庄”又称为“城中村”。昆明市城中村量大面广,基础设施不全。在249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多达336个城中村,涉及村民60多万人,而且从城市核心区到城市边缘均有分布。

2.2、昆明市城中村的改造情况

城中村改造自2008年启动以来,截止2010年12月31日,已完成14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审批,120个城中村进入拆迁,2011年起三年计划,在2013年内完成城中村的土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等。在政府的领导下,城中村拆迁改建后,城市绿化,环境面貌大大的得到改变,过去拥挤、狭窄的脏、乱、差的形象不断刷新,城中村改造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3、城中村改造后居民体育运动的基本情况

对285民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85份,回收256份,回收率85.5%。

3.1、城中村改造后居民每周体育锻炼次数

表1 居民每周体育锻炼次数频率表

3.2、城中村改造后居民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表3.2 居民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情况频率表

从表1可知有半数以上的人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居民的体育人口属于较少。体育人口的多少受人们健身观念的影响,城中村居民他本质上是农民,受传统农民观念影响,“劳动就是锻炼”的观念根深蒂固的在他们心中,认为体育活动是城市人的事,吃饱饭没事干,不愿意花时间在这种没有收入反而要花费的活动上,这是造成城中村居民体育人口偏少的原因之一。

3.3、城中村改造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段

表3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段频率表

3.4、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形式

表4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如表4所示,居民在体育活动形式上大都是选择与朋友结伴、与家人一起,对锻炼伙伴的依赖性较强,而选择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都相对教少。但选择有组织的锻炼的影响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使一些兴趣相投的人们聚在一起,使人们获得参加组织的归属感、依赖感和遵守组织规则的约束力,这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保障。因此社区的体育组织在带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3.5、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动机

表5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从表5可以看出,城中村改造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倾向于增强体制和健身,但是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和层次都在不断的拓展和加深,不在只局限于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娱乐功能,而是更广泛的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3.6、城中村改造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场所

从表6可以看出,居民体育活动主要场所公园广场占53.8%,在社区的免费健身场地的有11.4%,这是由居民所生活社区的基础建设情况所决定的,城中村改造后建筑规划较好,社区有配套的公园广场、免费健身路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段练条件,为社区的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出居民到后方体育场所和职业健身俱乐部的很少,由此看来还要加强对居民体育消费观的引导。

表6 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选择情况

3.7、城中村改造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因素

表7 参加体育锻炼因素

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健身场地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居民的体育行为,从表7可以看出制约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场地设施使居民的活动范围受限的,已改造的占总人数的33.4%,政府加大了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满足部分人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但是数据表明现在的力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

3.8、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项目

表8 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如表8所示,居民比较倾向于不受场地限制和基本没有消费的体育活动项目,有2.1%的人选择的运动项目是网球,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也有人参与,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标志着已改造居民已经跨入了城市运动的范围,经济条件和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

3.9、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体育活动消费

从表9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情况和体育消费能力有很大关系,已改造的居民获得大笔赔偿金,经济较为宽裕,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了经济支持。

表9 居民对体育活动消费情况

从总体来看居民的体育消费还是较低,并且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进行体育消费,所以需要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正确引导的力度,增加体育消费总量,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创新模式拓展大众体育消费水平,投资兴建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消费场所,引导体育产业发展,鼓励居民体育消费。

4、昆明城中村改造后社区体育管理情况

社区体育管理是指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社区体育目标的活动过程。社区体育管理能够连结社区里不同的群,不但能增强居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在增进社区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强化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根据调查得出居民对体育设施很不满意,体育设施面积不足,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居民较多的活动场地就是小范围的广场和健身路径(社区体育器械活动场地),和一些收费的体育场所和健身房。学校周边的体育资源主要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基本不对外开放。管理部门应该整合周边资源,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社区有组织体育活动,但是很少,并且居民参与意识不高,改造后人们居住环境变化,居民还没有适应这种生活习惯,不愿意与社区其他人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对现有状况出现排斥心理,也会造成了这一现象。社区体育宣传活动还较少,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开展城中村改造后社区体育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牵头,然后由街道、居委会组织建立社区体育管理体系,为居民体育的普遍化、生活化提供组织保证。

5、结论与建议

(1)市政设施应该及时配套,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2)提高新社区领导者的体育文化素质和辅导队伍的建设;

(3)加强宣传体育健身娱乐文化与教育引导;

(4)加强健身组织的建设;

(5)培养居民体育意识;

(6)丰富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发展有社区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发展与旅游和低碳休闲结合的育文化活动,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等。

参考文献:

[1]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

[2]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4.6.

[3]刘佩德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1).

[4]王梁超.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群体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5]赖学鸿.“城中村”与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之比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

猜你喜欢

城中村昆明市体育锻炼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昆明市延安医院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