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16-06-14孙丽秋

关键词:转型

孙丽秋

【摘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关注和焦点,从就业的宏观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一直陷入用人单位招聘与学生就业不匹配的情况。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链条式的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是我们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改革,双师型教师的引入,企业岗位与学生培养的对接,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寻求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切实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改革 转型 链条式发展 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F249.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要落实虚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报告中还指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在这种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加快转型的步伐,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力。

一、简单分析一下高校校企合作的形式

1、 高校校企合作形势单一,趋于形式化。主要表现为:校企合作协议签订、校园招聘会召开、专场招聘、招聘信息发布等等。

2、 校企合作模式老化,缺乏创新。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后,带队或者指导教师只是观摩性的到企业走走看看,并未真正深入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内容。

3、 企业进入校园的形式多为讲座、座谈等,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企业文化。

4、 企业和学校一直奔波于各类招聘会上,疏于就业岗位与学生能力的真正衔接。

5、 企业人士并未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上来,一次两次的交流,并不能足以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不足以让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更多的吸纳精髓和深度改革。

6、 企业越来越发现,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差距拉大。

二、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

1、 从就业去向来看,民办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集中在民营企业和私有企业,就业方向和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就业途径基本上集中在民营、私企、考研、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自主创业和参军等。

2、 从自我价值体现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变了择业和就业观念,更多关注企业的发展空间、培训、以及自我提升的空间等等。

3、 从就业宣传角度来看,通过新媒体的方式,通过导向性的引导,利用相关的就业网站、微信、微博、QQ等方式。

三、高校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表现

1、 学生专业素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2、 学生在心态上,对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准。

3、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直接将学生开除的。

4、 进入企业后,发现学校有些课程的开设内容不符合社会需求,甚至已经被淘汰的。

5、 对于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来讲,一些课程设置没有意义。

6、 不良心态及自信心不足,导致学生频繁跳槽和发展不利。

四、如何深化校企改革?

1、转化思路 创新合作模式

由于近几年,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企业招聘用人信息的发布,可以进行网络链接。校方也可通过相关的各种招聘网站及招聘专场,对自身需求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同时,通过网络、微信和微博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企业文化。

2、增强互动 深度挖掘校企合作空间

高校与企业之间,不仅要加强合作,互相了解。更要深度的挖掘合作空间。例如:不仅仅是开场招聘会或者发布一下招聘信息,可以推介企业人士一直担任校内课程、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等。

3、 通过专、兼职的招聘 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

企业通过对低年级学生的招聘,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文化,帮助他们提升自己并融入到企业,进而,在工作时让自己占优先权。

4、 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开启订单式培养

对于需求较大的行业,与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从大一到大四,企业一直参与到人才的培养。每学期学生都有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把企业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才能更加 有效地开展工作。

5、 挖掘自身资源 开启校内、外实习、实训新模式

积师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校内、校外实习和实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我们学院英语系的营销工作坊,从卖酸奶的营销方案出台、联系企业运货和送货,促销方案的形成及实施,以及营销工作坊内部管理等等,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和最大的收益。

6、 将校外合作企业,落座在学校内

对于已经考察完毕的和学生反馈良好的企业,为了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增强服务意识。特结合学生专业,建立校内工作服坊,翻译并核实相关的文件。

7、 为了服务于地方,开展各类的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各类志愿服务的开展,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将大学的课堂带进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例如:哈尔滨时装周的同声传译工作;冰雪大世界的志愿者;亚布力2016年世界单板锦标赛等等。

8、 加大派教师深入企业工作的力度 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定期分派教师到企业去工作半年到一年以上,在企业人士深入校园的同时,培养双师型教师,然后,通过深入企业的学习,将所学的内容,教授给学生。

五、深度校企合作改革 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力的目标

改变原有的传统式的合作模式,从关注外部信息到形成链条式的内涵式发展。关键点在于,每一个环节都有质量把控。形成产、销、跟踪、发展一条龙,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六、如何实现校企合作改革 提升学生就业力

1、不再盲目扩大实习、实训基地的数目,而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将手头的企业做实、做透。

2、不再注重数字的增长,更加注重就业跟踪及就业质量的把关。

3、将企业文化移植进校园,在校园内体验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相关知识。

4、利用寒假和暑假,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学校内的学习内容。

5、任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当中,例如: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师、实习和就业跟踪。任课教师在获取企业经验后,将自身所学到的企业里的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运用到课堂讲授和提升学生就业力当中。

6、教师带队深入到志愿服务、企业培训当中。

面对今后的就业形势,满足社会的需求,深化校企改革和提升就业力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付出的更多更多。

参考文献:

[1]摘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

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沣芝转型记
关于匈牙利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