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中网络教育的应用现状

2016-06-14咸东哲

关键词: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普及

咸东哲

摘要:网络教育为我们供给了一种全新的进修要领。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已经非常普遍,然而还是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时刻关注全民教育现状,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怎样普遍推广网络教育应用,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一问题, 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持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 通过网络进行教育, 逐步实现网络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 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 师生 普及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这句谚语现在已经变为现实,网络教育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本文简单阐述了新兴的网络教育,详细论述了网络教育的现状,结合网络教育的成长历程详细阐述网络教育的成长历程趋势。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新兴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突然爆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要求属于社会的一员都终生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但是,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人才相对分布在发达的城市地区,近九亿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迫切需要提高技术和文化素质。远程教育给热爱学习,终生学习的人带来了可想而知的好处,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而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二、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从基础设备建设、系统模式、关键技术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但由于现实国情的制约,网络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教学服务体系不完善、理论研究不充分、教学资源不充分、教学质量不充分等问题。

三、研究现状

1、时间分离

时间分离指的使教学过程的非实时性与非线性。学生既可以观看在线直播,如同观看已经拍好的电影。“非线性”是指学生可不断重复学习所学课程而不受时间限制,这与很难重复再现的传统课堂教学迥然不同。

2、空间分离

空间分离即网络的异地性。网络教育不受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与可能的情况合理选择与地点。空间分离是指老师和学校,学生和学校,学生与学生可以不在同一地域空间,不在同一省市,甚至不在同一国度。

3、师生分离

师生分离是指老师与学生从传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变成了彼此隔绝的单向间接交流。学生很难与每天教诲他们的老师见面。

4、教管分离

教管分离是指同工业化生产的泰罗制“作业分工”一样,教师的职责被细分为授课与管理,分别由不同老师担任,作为授课老师往往不管理个体学生的学习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不断成熟,对教育形态带来了的巨大变革。网络教育(Network-based Education)、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开放学习(Open Learning)等兴起并不断走向规范化。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到2000年全世界有7000万人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习。目前的研究方向也正朝着网络学习的方向发展,各种云教学、云平台也不断涌现。

5、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现代教育的需求极为庞大,网络教育的发展可谓适逢其时。各试点高校都积极建设校外教学站点,但教学站点却相对集中设立在教育发达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而西部地区教学站点的建设相对薄弱,但对于西部和广大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讲,网络教育恰恰是最需要的,但由于中国实际国情的原因,目前来说还很难以实现。

(2)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完整:

在不同国家的网络教育实践中,教学支持服务的地位、功能和形式是多样的,在同一所学校的网络教育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组织实施的教学服务也存在着差异。目前我国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尚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强调教师和其他人的指导与帮助,实际上是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互过程。网络教育无法营造一种合适的校园氛围,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因此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3)网络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一是研究作风不对。浮躁、急功近利影响着大批研究者。不少远程研究工作者对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走势缺乏理性化的思考,功利思想和急功近利意识较浓,不花气力,缺乏成熟的思考,态度不严肃,治学不严谨,乃至人云亦云。

二是研究方法不妥。在远程教育研究中往往着眼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对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一般性的东西研究较多,而对远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微观的东西研究不够。描述性研究多,预测性研究少。

(4)网络资源匮乏无序:

对于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来说,不可能做到一板一眼的百科全书式,只能一味的关注本课程的教学,这样对于原来对该领域了解甚微的学生来说,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领域,这些学生就非常需要相关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而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在他们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筛选吸收时,就需要课程提供大量的相关真实案例,使他们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进行所学知识的二次建构。

四、结论

1、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完善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网络教育的信誉才能有所保障。其次,不断提高网络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两方面。在硬件技术上,通信网络的发展,网络带宽与网速的提高是网络教育的基础。在软件技术上,采取竞争、开放、合作的机制培育教育软件产业。

2、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群体,这些学习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学习能力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传统面授式模式能给予学生较为优秀的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指导,而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优势所在,因此,发展成熟后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应该是传统与网络教育模式相结合的“主-主结合”的模式。

3、建设质量优等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

首先,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必须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及方法,讲究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其次,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名课的优势,实行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只有教师了解并熟悉了信息知识,掌握了信息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更高效、更便捷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普及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基于IPoverDVB—S单向传输模式的远程终端系统与数据维护技术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