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基本原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2016-06-14孙束

关键词:阶段性

孙束

摘 要: 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基本原理能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 教师继续教育也应该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教师的个人特质; 将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教师继续教育,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教师继续教育;阶段性; 个体特征

【分类号】G650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 大体上可分为职前养成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两个阶段。由于职前的师范教育年限不长, 而教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因此, 教师教育不仅应重视职前的养成教育, 职后的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将教育基本原理运用于教师继续教育, 对改善教师培训的现状,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或许会有积极的。

一、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的启示

研究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 其目的是在教育工作中, 便于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而教师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中, 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技术; 并有不同的需求、感受和态度; 表现不同的行为和特质①。教师继续教育对应的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 王秋绒将其分为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等三个发展时期②。

以下便以这三个时期为例, 尝试说明如何解决“ 应用上“的难点。

1. 新生期

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因为经过了实习阶段的摸索与适应, 已较能适应现实环境, 之前的师范教育使其掌握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初为人师的自豪感往往使他们对于教育工作充满信心与希望, 他们的工作热情一般都很高, 雄心勃勃想在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但新生期一般对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 容易造成成就水准与本身知能差距之间的冲突。 他们还希望能为同事所接受, 并从同事那里习得专业知能。可见,对于新生期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在于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 使其能够有效处理学生的种种问题, 获得成就感。同时充分发挥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示范作用。

2. 平淡期

工作四,五年后, 对于学校政策及教材教法都逐渐熟悉,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觉得工作环境已不再有太大的挑战性, 只要依例行事就可以了。这个阶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 这时期, 如果教师安于现状, 固步不前, 便很难有专业方面的进步; 如果教师重新确定其专业目标, 不断改进教学基本技能,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自信和愉悦。所以, 此时继续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如何引导教师主动寻求新知, 增进教学的创造力及服务精神。

3. 厌倦期

大多数教师经历了多年的教学生涯后, 会因教学环境的种种因素, 开始厌倦教学。或者因为社会变迁, 教育改革, 教材改变, 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念非任教已久的教师所能胜任, 因而产生不胜负荷的倦怠感。这时教师已步入使教学僵化无生机的厌倦期。针对这种状态的教师不宜只进行单纯的新知识、新教育思想的输灌, 还要重视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善和专业精神的培养, 以引发教师内在的教育动力, 乐于教学。

必需指出的是,对教师各个发展阶段也不能等同视之, 还可以考虑是否应凸现其中的某一阶段。

二、教师继续教育应妥善处理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基本规律的制约, 又纷呈差异与独特。当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内容和方法时, 我们又如何能够不考虑这一点呢?

③ 因此,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专业发展虽然有其阶段性,但教师个人的特征在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同样也是非常具体的人, 他有自己的社会背景( 包括性别、年龄、专业教育、担任职务、工作年限等) , 有某方面突出的专业能力, 也有特定的个性倾向。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应切实了解成员的性格、能力、教育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培养出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④.

有的提倡将教师培养成“ 能干型实践者“, 有的认为教师的反思探究能力很重要,还有主张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可否认, 上述这些能力对教师都很重要, 但这些观点描述的都是理想的教师, 而非实际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上述三方面的能力, 这当然是最完美的状况。然而事实却是, 每一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能力专长和教学经验, 可能有一些教师研究能力较强,而另外一些教师更适合从事本职教学工作。倘若硬要将后者培养成研究型教师, 真是勉为其难了。⑤可见, 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可能还是要依据每个教师具体的个人特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继续教育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如果我们能将教育的基本原理切实地运用于教师继续教育, 相信还是会有所收益的。至于还有哪些具体的教育规律适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 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及相关政策要做哪些具体调整? 如此等等,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①蔡培村. 国民小学教师生涯能力发展之研究【M】.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 1994, 2

②王秋绒. 教师社会化理论及其在教师培育上的应用,载于郭为藩等同著.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际【M】. 台湾: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3, 729- 733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 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96

④陈琴等. 论教师专业化[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11) 32.

⑤叶谰等著.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4.

猜你喜欢

阶段性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我国产能过剩的阶段性特征及化解对策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阶段性在职培训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