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研究

2016-06-12王利舟

中国市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新会计制度

王利舟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盈余管理有利也有弊。由于我国现有制度不够健全,导致某些上市企业利用盈余管理制造虚假经济信息,不仅对企业本身经济产生错觉,更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常秩序带来了影响。文章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与论述,并探讨了当代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以及针对盈余管理现状提出了有效识别的方法及有效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新会计制度;关联交易

1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

我国公认会计原则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而会计造假是公司管理当局的一种欺诈行为,应该严厉的惩治。因此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必然会存在的。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各种目的,如实现管理目标、政治成本激励、节税、摆脱财务困境、运用盈余管理进行风险管理上市、配股等,势必会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方面进行盈余管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违反保证条款的可能性。

2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2.1利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进行盈余管理

2.1.1利用收入确认进行盈余调节

一是提前确认收入。在当代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有在交易完成前已对交易赚取过程进行记录的行为,但这使企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虚假性和不确定性。二是递延确认收入。在企业中,不仅存在提前确认收入行为,也存在递延确认收入行为。即为了应对日后企业可能收益不理想的情况发生,将收益情况较好时期收入进行拖延。这样能让企业收入呈现持续安稳的上升趋势,但对投资者有一定的误导。三是创造收入事项。有时企业会进行人为经济业务,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比如,某些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旗下子公司,然后再由另一家子公司进行回购,从而达到提高会计报表和利润的目标。类似这种企业人为增加收益的形式多种多样,目的都在于收入增加盈余管理。

2.1.2利用费用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盈余调节

主要是指费用的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和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例如,在现有形势下,为了提高企业利润,某些企业以项目试运行为由,将终止资本化的时间认定为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时间。由于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在实际运行中的界限难以划清,企业便利用此点,通过人为分配资金来源,将非资本性支出的信息资本化。

2.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在企业进行会计主体假设时忽略了关联交易的另一方,这就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顺序产生了影响。比如说,上市公司若出现财政危机,便可通过子母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向其继续产生利润,进而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掌控。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家制订了相关政策,但这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而关联公司也想出了与之对应的新方法。

因此,企业的关联交易实质上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交易行为促成盈余管理,均在营业外收入、投资收入等方面反映出关联交易的利润。还有一种方式可以提高盈余管理,那就是关联公司中进行的资产重组,不过这种方式的重组只是换汤不换药,并不能实现企业实质性的改变。

2.3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国家规定:企业可以在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会计政策。因此,企业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性制定相关的会计措施。这种现象有以下三个重点体现。

2.3.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

上市公司通常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来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和折旧期限及净产值率的变化,从而做到盈余管理。又或者是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长、折旧因素多变的原因,上市公司管理者想出应对措施来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从而较为巧妙的进行企业盈余管理。

2.3.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的多样性给予企业盈余管理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方法对企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效果。比如: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过低会分别造成当期收益增加和减少;若是期初存货计价过高或过低分别造成当期收益减少和增加现象。

2.3.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虽然此方法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股权比例,但是并没有确切定义。持股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因此企业利用这点进行盈余管理。例如,追加持股比例等,这对被投资方具有一定的影响,若减少当期利润亦可采取类似方法。

2.4新会计准则下增加的盈余管理空间

2.4.1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允许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同时,包括了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也包括了固定资产等。

2.4.2允许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

上市公司的营销方法变化多样,不再只有直线法。公司内部有两个时期段。针对这两个时期段的特点,探讨与制定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增加或是减小项目资金投资和资本化。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思维进行传播,以此来寻求合适的方式实现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

2.4.3适当引进公允价值属性

要做到提高企业盈余管理,引进公允价值属性,可以进行重组债务,调节非货币性资产。

3有效识别的方法及有效控制的建议

3.1盈余管理的治理

3.1.1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的缺陷,为公司盈余提供了机会。加之各项会计相关法则之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协调性,导致企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原则选择会计处理程式和方法。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可变更性。由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自身存在不合理因素,也就必须加快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尽量避免“无法可依”的现象出现。

3.1.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是股权的高度集中,股东大会变为了“大股东会”,减弱了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由于公司高层的把持,会计信息得不到生成以及披露;二是董事会不合理的成员构成。一些国家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多由机关任命。内部人员对外提高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的反映公司财务;三是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弱化。“一股独大”使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履行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监督。《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

3.2塑造良好职业道德,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

对于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应具备基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水平及道德评价标准存在密切联系。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掺杂了许多的人为的操纵因素,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很难从财务报告中准确地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利益会受到侵害。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工作时的独立性。应该增强会计人员的荣辱感。社会舆论具有特殊内在的威慑性,其源于全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可以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促使会计人员的自律。完善奖励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从业人员达到自律。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盈余管理也随之发展。在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下,盈余管理并不是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企业既不能使盈余管理偏离其正确轨道,又不能让企业利用盈余管理隐蔽真正的经济收益。既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分析,又要从投资者利益出发进行制定,让盈余管理制定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有利因素,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上市公司实行盈余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会计制度的经济发展新形式,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表明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状况,要对企业盈余管理正确认识与利用,要从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健全去增加经济收益。企业必须要正视盈余管理,它只是起到提高经济的辅助作用,要真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任春艳.盈余管理的概念及辨析[J].财会通信,2010(2).

[2]董晓平,齐殿伟.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J].工业技术经济,2009(6).

[3]夏立军,杨海斌.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J].审计研究,2002(4).

[4]刘丽华.如何判断与规范盈余管理[J].财会通信,2012(7).

[5]潘琰,董必荣.虚假审计报告外部成因的制度分析[J].审计研究,2012(2).

[6]陆宇建.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猜你喜欢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新会计制度
浅析关联交易抵销系统在大型企业集团的探索与应用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