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震浅议民族精神

2016-06-12马惠萍

考试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玉树汶川灾区

马惠萍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的考验,面临许多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直面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次抗震救灾,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凝练与升华,是对我们民族团结的又一次检验,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又一次凝聚,全国人民克服地震所带来的灾难面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崛起中的民族精神。

地震之殇,举国之痛。汶川、玉树,这两个曾经美丽的名字,现在成了痛苦的代名词,如同两把烙铁深深在灼伤十三亿国人的心头。当大地颤抖着肆虐的那一刻,中华民族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当断壁残垣搅动着漫天沙尘的那一瞬,中华民族牵动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心房,华夏儿女们在叹息大自然的无情与疯狂,无奈真的无法抗拒这样的噩耗,抵挡这样的国殇的危急关头,一种精神的生命力,人性光辉绽放异彩。温家宝飞抵灾区,考察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视察灾情,用沙哑的声音告诉灾区人民:“党中央和你们在一起,祖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告诉受灾师生,“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指挥下一幕幕抢险救险的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一幕幕撼人心魄的救人场面展示了人间大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临危不惧,顽强奋战,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全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凝聚了党心、民心、军心,当强震袭来的时候,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全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彰显了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生生不息的坚韧与顽强的民族精神。

二、一场浩劫会生出疮痍,也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汶川、玉树的困境绝地,当强震袭来的时候,在危急关头,民族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力量。胡总书记的信念铮铮,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不怕任何挑战。温总理的决心掷地有声,坚强面对、勇敢战胜,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个性。地震无情、人有情,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因为大爱无边。穿梭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队,他们用生命搭造了救援的通道,在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诠释了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全国人民的目光始终盯着灾区,举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在伸出援助之手。募捐活动将中华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博大的爱传遍全国各地,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强大凝聚力展现于世人面前。这些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驰援、不畏艰险的自救互救、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再现了我们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华夏儿女分担着同样的痛苦和灾难,分担着同样的喜悦和荣誉,因为,我们都共同拥有一个母亲叫——中国。

三、挫折,是对国家意志的考验;磨难,是对民族精神的砥砺。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承受过太多苦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总是以开放的心胸、坚定的信心,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民族的进步。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危急关头,“中国速度”再展雄风;困境绝地,“中国力量”令人惊叹。当强震袭来,党和政府统筹全局,举国动员,一次又一次地检验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物质实力”,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民族优势。中华民族血脉相连,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13亿兄弟姐妹携手共进,患难与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从汶川到玉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再次彰显。防震减灾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使得对灾难的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也为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科学内涵。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的砥砺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以生长、光大。

汶川——玉树,面对同样的地动山摇,一脉相承的抗震精神在此迸发力量。玉树——汶川,面对不同的时空变换,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达到新高度。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其战胜灾难的奋斗和未来的腾飞中得到补偿。经历过了大地震的创痛,再次面临灾难时,中华民族将更有效、更有序、更科学、更专业,也更理性地面对。灾难总会过去,正如温家宝说的我们这个“多难兴邦”的民族,但由灾难激发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将长存,生生不息,激励我们继续奋进。因为,从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崛起的中华民族精神。

猜你喜欢

玉树汶川灾区
云上远眺新汶川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玉树留芳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