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高校学生媒体和社会媒体交融性的研究分析

2016-06-12木培慧郑子丹范阳周沈利

考试周刊 2016年40期

木培慧++郑子丹++范阳++周沈利

摘 要: 高校学生媒体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大众媒体的属性,同时附带浓厚的校园气息。社会媒体的飞速发展,传播形式和内容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从社会媒体与校园媒体的现状出发,揭示了校园媒体的重要性和发展的不足,同时探讨了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交融性。

关键词: 温州高校学生媒体 社会媒体 交融性

一、社会媒体与校园学生媒体的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社会媒体发展日趋激烈,九十年代初,社会媒体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既有八十年代公益广告的风格,又出现本世纪我国社会媒体的发展框架。我国新闻媒体发展初期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没有竞争,也无需讲求经济效益,此时媒体运营主要靠媒体影响力,是一种纯广告模式,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形成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受众处于被动地位,能选择的余地很小,其实质为关系销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事业管理发展的需要,国家对新闻媒体的投入从最初的财政包干逐年递减,发展到现在新闻媒体成为独立法人,经济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九十年代中期,传媒业进入“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新阶段[1]。市场的冲击使得社会媒体越来越多,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争取受众、服务受众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加入,社会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多元化。

大学生以独特的思想、活跃的思维模式在社交媒体上畅所欲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舆论。高校校园媒体作为传媒产业中独特且重要的一环,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媒体承担的责任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有所不同。从小方面看,校园媒体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化,展现了大学生的特有的青春色彩;从大格局看,校园媒体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群众生活的喉管,社会媒体与校园媒体之间有许许多多的相似却又差异之处。在针对受众上,校园媒体的目标精准定位于在校老师与学生,而社会媒体的受众随着销售对象的不同而显得多样化。

在信息来源上,校园媒体开设学生记者团、学生通讯社等组织,学院网站新闻、学校后勤新闻,信息来源以学校校内为主,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媒体拥有相对固定的记者、采访渠道,开设公众热线,可以在社交媒体方面开通微信、微博等与群众互动,同时有政府公开新闻与社会热点,信息来源随着参与人数的众多显得多样化,信息质量也因为专业素养得到保证显得优越。

在资金来源上,校园媒体主要依靠学校拨款扶持,学生可适当拉一些商家赞助,但由于其特殊性,赞助商家的选择受到极大限制,反观社会媒体的资金来源显得更多样化,社会媒体分官办媒体与市场媒体两大类,其中官办媒体由中央及地方政府、集团商家赞助,市场媒体主要为集团自筹资金、广告位收入为主。

在运行机制上,以期刊杂志为例,校园媒体一般设有采编中心、宣传中心、发行中心、办公室等,例如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瓯江潮》编辑部设置采编中心、校对中心、美编中心及办公室四个部门,其中审题、选稿、采访、写稿都由采编中心负责,校对中心审核稿件疏漏,美编中心负责对外宣传及期刊内部排版,办公室负责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策划活动等,学期出刊免费向院内师生发放。而社会媒体由于自身的盈利形式,对受众喜好的敏感度更重视,尤其是市场媒体,设置主编、副主编、各版编辑、其他部门,一本杂志的大策划是整个杂志的策划,小策划是一期杂志的策划。每个杂志社定期举办编辑会、选题会。一些重大选题,在会议前就确定了,确定编辑的思路,落实采访、写作、摄影、编辑等工作任务。流程编辑制定一期杂志的出版目录,同时反馈给主编。记者交稿后,编辑进行加工,经过编辑处理的稿件要经过三审制。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既包括版面设计和排版设计,又涉及校对,实行“三校制”,也叫清样,责任编辑要对校对负责,主编负责终审,最后发行印刷,杂志最后的发行由发行部专门负责。

综上对比,高校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之间无疑存在差距,高校校园媒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校园学生媒体存在的问题

第一,校园媒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这样的资金输入方式不仅单一,而且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效益,使得校园媒体自负盈亏的能力大大不足。

第二,校园媒体的环境较封闭,各高校之间媒体联合度不高,交流较少。以温州大学城为例,除了一年一度的高教园区媒体交流会之外,各高校媒体之间极少有更多的交流。同是学生媒体,却各自闭门造车,无法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

第三,校园媒体整体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待提升。经费有限,每版的版面不多,导致有些学生期刊或报纸出现定位模糊,出刊时间不定。另外,校园媒体很难建立固定的队伍,一般而言,学生一年级刚刚加入报社时,通常还没有接受新闻采写编的专业教育,只能随同师兄师姐一起采访学艺,到了二年级,优秀成员逐步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重要报道和编辑版面的骨干。但是骨干成员进入三年级后,面临退出,这时能否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择一个业务和组织能力俱佳的主编,是报纸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这对于人数有限的校园媒体而言,并非易事[2]。

第四,大学生思想不够深刻,表现在报纸、杂志的出刊上对国家主流思想的宣传可能不多。另外,大学生平时缺少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反思,表现在文章上的特点即点到为止,在新媒体盛行的现在,微博、微信与群众互动过程中尚未明显,但使得杂志、报纸上的文章或者报道看起来不痛不痒,无法一针见血,引起人共鸣。编排、印刷频率受限制,基本不可能有具有时效性的新闻。

三、高校学生媒体与社会媒体的交融

高校就像一个小社会,校园媒体也是如此,它是一种被“圈养”的媒体。通过调查分析,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存在许多的相同点,如热点目标、能力传播、媒体运作方式等。正因为如此,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合理交融,可以让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更好地传播价值和发挥潜力,实现双赢。

1.人才资源共享——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所致

校园媒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具备新闻媒体的本质属性和天生职责,另一方面附带浓厚的校园气息,是高等院校中承担资讯传播乃至宣传喉舌使命的单位。校媒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校内传播媒体,还有很多深层次的意义。在校内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文化生活的引领者。

校园媒体的生长环境在校园,有悠久的校园文化,浓烈的学习氛围,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这正是社会媒体所能提供的。校园引入社会媒体人群,用丰富实践经验教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的一流人才的目的。

早在200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就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成为中国国内共同建设新闻学院的开创者,在其新闻学院设立了院务委员会。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主任,相关负责人及业界知名人士担任委员,负责制订学院发展规划等重大事宜。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编辑记者进入课堂实践教学,老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双方达到更好的发展[3]。15年来,上海市委宣传部为新闻学院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新闻学院极大地发挥了共建的优势,发扬了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奋进,加大了领先优势,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更多更好的新闻与传播人才,许多毕业生如今也成为媒体界的骨干。

可见社会媒体凭借社会优势和实践经验,而校园媒体利用学术研究、培养育人,二者恰到好处地融洽,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双赢。如今有很多社会媒体走进了校园,人民日报与清华大学、新华社与北京大学、光明日报与中国政法大学等很多高校共建新闻学院。

2.内容资源共享——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关键性所致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正面影响深远,且因为校园媒体存在着局限性和很多不足,因此借鉴社会媒体迫在眉睫。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受众群体虽不一样,但是二者的传播热点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媒体为人们传播所需内容,传递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媒体就是宣传思想的一个载体,把正能量带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虽然很多高校校园媒体建设都比较完整,但是内容相对来说有局限性,相对来说较单一,并不吸引和满足在校大学生。校园内宣传工作力度大,可是我们看到的效果并不佳。社会媒体资源多元化,信息渠道广泛,信息来源也更及时。校园媒体可以和社会媒体合作,共同搭建一个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分类加工,制成不同的新闻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播给受众[4]。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是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国内63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校园媒体联谊组织。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社始终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2008年5月25日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全媒联盟为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合作平台,起到连接各大高校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作用,为校园媒体人的成长提供一个有利的优越的平台。

3.新媒运作方式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具有毋庸置疑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社会媒体越来越重视新媒体,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6.49亿,并正在以大幅度增加趋势发展。如此可见,在这个网络时代,新媒体兴起是必然的。

从校园媒体自身的定位和其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考虑,并非所有刊载在校园媒体上的内容都适合在新媒体上发布,需要对校园媒体内容作一个传播规律和传播环境的考量[6]。校园期刊的特点是注重观点,深入挖掘思想,保存性强可反复翻阅,而新媒体更重要的是新闻信息的及时性[5]。无论是校园媒体还是社会媒体,都应该展开双臂拥抱新媒体。以微博、微信为例,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而且深受网民的喜爱,校园媒体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为了媒体的更好发展,应该重新规划,对内容进行分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是其宗旨。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打造各有特点、各有受众群、各有覆盖面新闻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媒体)传播给受众才是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J].新闻记者,2001(4):3-8.

[2]刘津.一张学生报纸的兴起之路探讨校内媒体的运作模式.http://www.xiaomei.cc/content/2011-01/15/content_4092928. htm.2011.01.15

[3]郑海鸥.人民日报社与清华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N].人民日报,2014-09-26(04).

[4]王艳玲,王磊.当下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途径探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4(10):56-59.

[5]李燕茜.校园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http://www.xiaomei.cc/content/2011-01/15/content_4093024.htm2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