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6-06-12杨瑾

考试周刊 2016年3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文本

杨瑾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上课不配合,不积极回答问题,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教师要想把每节课都教好,教到精彩、有实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让每个学生都学得简单、实在,这是我追求的目标。接下来,我就如何把语文上得简单、实在,谈谈自己的感想。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学定教,简单中的不简单

前不久看一份杂志,讲到于永正老师到基层某实验小学听二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把十几个生字全部投到大屏幕上,逐一让学生读,先带拼音读三遍,再去掉拼音读三遍,然后连词读三遍,这样“三三制”过后,再开火车读,可以说特别扎实。在这一过程中,于老师发现坐在自己前面的一个男孩没有读,在翻阅后面还没学的课文,当问他原因时,他说,这几个字我都认识了。由此可见,任何年级的识字教学起点都不是零。以学定教这个词各位老师都耳熟能详,可能做到得却不多。回想课堂中,我也会犯“二二制”或“三三制”的错误。生字并不是要全部教,而是要抓重字难字。如果我们经常读名师的教学实录,常会有:请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词圈出来读读或写到黑板上,进而进行识字教学。

二、以读带(代)讲,以备(背)代讲

《人民教育》2013年第13期有篇文章叫《把多读书落到实处》,里面谈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两大策略,一是以读dài讲,二是速读速记。我想“以读dài讲”中的“dài”,一是代替的代,意思是用读代替讲解,强调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二是带动的带,用读带动讲解,带动领会文本。置身名师的语文课堂,你会被精彩的朗读教学深深吸引。要用语文方法教语文,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细悟、悟中细读,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那么如何做到读得高效,教得简单?要用到“减法思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段,突破重点难点。说到这儿,我想到了2016年听了《学步》一课,教学中,老师用朗读串起了整节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反复体会刚学会走路、寻路时父亲的心情和儿子的心情,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带着不同感受反复品读重点句段,其中,“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重点句段先后读了5次,层层深入,既有动情的诵读,又有静心的默读,读得够味。语文教学,就应以读为本。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悟出来的。

接下来我说说“以bèi代讲”,“以bèi代讲”的bèi,一是备课的备,二是背诵的背。靳家彦老师在谈到如何“备课”时讲:我要讲哪篇课文,自己必须先背下来。备课就包括“背”课,这对备课是很好的启发。只有老师对课文做到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以背代讲”的更深一层含义就是学生的背诵和积累。小学语文老师都深知积累的重要性。《新课标解读》中提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背诵积累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既然是好经验,我们就应当理直气壮地用,不应该被这样或那样的思潮所左右。当堂背诵成了语文课堂的“常客”,语文组老师还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出了:明确任务限时背诵、熟读成诵、抓关键词背诵、根据文体特点背诵、做动作背诵、结合插图译文背诵、联想画面背诵、依据板书背诵、断句分层背诵、理解背诵、激励背诵、提示背诵、过电影法、边背边写14种记忆方法和超前布置、背写结合、落实检查、反复巩固、加强运用、避免死记6个要注意的问题,这是语文课堂“以背代讲”的大胆尝试。早在2011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就呼吁:莫等闲,废了童子功。毋庸置疑,加强背诵积累,也是凸显语文工具性,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语用”至上,发展思维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说白了一句话:语用就是用语文。用字遣词,用词造句,用句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提倡“语用”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思维?目前除听、说、读、写外,国家赛课还大力提倡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种能力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发展思维才是根本。翻阅《新课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位中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一提法主要强调思考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现在“应试”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枯燥乏味、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特别提出的,语文思维主要包括言语的复述力(复述课文的能力)、提取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辨析力(推敲揣摩用字用词的能力)、想象力(空白补白处想象的能力)、欣赏力(体验用于精妙的能力)、批判力(建构自己言语和精神世界的能力)、移植力(迁移写法的能力)、创生力(活学活用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生思维进驻语文课堂,细化到文本的词句间(如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文本的冲突处、文本的补白处、文本的重构时,文本的延续处。《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3期以特级教师余力亚和金明东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对语用进行了阐释,两节课都是说话训练纵贯课堂,以练笔结尾,不仅有口头上的语言训练,更有书面的习作指导,把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关于读写结合的练笔,我们提出了“激写—导写—书写—展写—评写”的五环小练笔,使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既拓展了阅读,又预热了习作,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和密度。

四、拯救阅读,让课外阅读进课堂

吕叔湘先生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十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国文,却是大多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读课外书。”这正好印证了于永正老师说的“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每学期30来篇课文,两、三万字的读书量与课标要求的高年级100万字的下限相差甚远,拯救儿童阅读显得刻不容缓。这方面,我们在积极实践探索,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教,开展“提前读写,整体推进,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

简单透着智慧,简约成就高效,简朴回归本色,真实、扎实、朴实,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三实”“三度”课堂将是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

项目基金: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内涵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成果,项目编号:GS[2014]GHB0119。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堂文本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