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行动研究探析

2016-06-10郑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

郑佳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但是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哑巴英语”现象依然存在。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迫不及待。为了改变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本文在以泛在学习为基础,对协同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泛在学习;大学英语视听说;协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5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目前,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名词,例如微课、微视频、公开课、MOOC等,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在这些名词后面,都孕育着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撼动着我们千百年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1.9亿。大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持有率也日益增长。新媒体大量的用户群、海量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的交互,正在迅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英语视听说课堂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课堂模式[1],在泛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协同式教学模式融入其中,构建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协同教学、学生之间协同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

一、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在大学的众多课程中,英语是基础课程之一;在大学英语体系中,视听说课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2007年《要求》对大学生视听说能力培养规定的提出,很多高校都在培养学生视听说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2]。首先,英语视听说教学时长和环境受限。目前,一般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设置为每周4课时,其中听力2课时,口语2课时。假设每个班级40名学生,那么平均来说每个学生每周在课堂上“说”的时间也就大约2分钟。如果只“听”不“说”,那么每个学生每周在课堂上最多能听2个长对话、8个短对话、3篇短文[3]。由此可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学习环境受限,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其次,课堂形式单一。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不积极“说”,不主动“听”,最终影响课堂效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诸般探索,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随着泛在教学概念的传播和发展,给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研究意义。泛在教学是一种无处不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泛在教学打破了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的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为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4]。协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师生协作、同学协作的教学模式[5]。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课堂,在该课堂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变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解决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困境,对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

二、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搜集和发现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调查英语学习者课后学习习惯,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并据假设提出改进策略,并开展行动研究。研究过程分为四个环节:(1)聚焦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方案;(3)实施方案;(4)评价成效。这四个环节不是封闭的模式,而是循环往复。通过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优化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视听说协同式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视听说教学质量。

1.研究背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视听说课堂上缺乏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活跃度不够,对于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不能流畅地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考试中,尤其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紧跟听力播放速度完成题目的作答,听力部分成为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部分。

2.提出假设。

3.问卷调查。根据上述假设,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从我校本科生中选择了76名学生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

第一,听力答题速度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在学生心中,对听力答题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听力播放是音变频繁;听力文章中的生词过多次之,听力内容较为陌生排第三。由此可见,学生在视听说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听得少、词汇量少、听力技巧差。

第二,听力技巧调查。通过测试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对听力技巧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其中关键词判断最高;最低的为根据听力内容对答案进行判断。大部分学生听力作答依据都是“感觉”。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是视听说改革必须完成的内容。

4.行动方案设计。为了改善学生视听说课程中的这些问题,作者根据假设提出了改进策略,构建基于泛在学习的听说协同式教学模式,做出了以下改革:(1)科学分组,明确角色分工。在协同式教学模式下,我们将此76名学生以4人为一组平均分为19个小组,在正式开展小组协作学习之前,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协作学习技巧培训,通过图解或活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说明小组协作的流程和方法。同时,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要循序渐进,在泛在学习的基础上,使用小组成就区分法、小组比赛法、团体探究法、小组协作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开展一项游戏活动——电影欣赏。在大学视听说教学中,教师播放一些优质的、发音地道的电影,电影在选择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充分吸引学生对英语电影的注意力。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同观看。观看完毕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主体谈一谈这个电影中最喜爱的人物,并说出这个人物最受你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作业可以以游戏的方法来进行。小組学生代表在多媒体教室中,首先播放一段自己最喜爱人物的电影原话,让教师和学生猜这个人物是谁,之后再重复一遍这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发言学生“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其他学生“听”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这种游戏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延伸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实现泛在学习。(3)教学评价。教师以小组团体表现为依据,首先让学生自己投票选出表现优秀的三组学生,之后教师再加入自己的评价,最终选出表现优秀的三组学生,对其进行表扬。在协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在班级内构建组间竞争氛围,更要在组内构建组间竞争氛围,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5.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差、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师生关系僵化的问题。协同式教学模式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升了学习效率。

6.教学成果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运用观课、访谈等形式评鉴行动研究的成效。访谈中80%以上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更有成效,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师生、生生的协作下能有效促进课后学习。在2015年6月的四级考试中,该班四级通过率比该班所在年级的平均通过率高出了11.71%,比全校的平均通过率高出了14.58%。

结语:

在泛在教学环境下,教学形式表现为多元化。在协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表现为一种协作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更为融洽。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原有课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针对学生水平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课后自学能力。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韩颖.多模态互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85-89.

[2]夏莉,欧丽.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16):82-83.

[3]朱沛杰.合作学习在视听说课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296,298.

[4]蒋夏.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4):57-58.

[5]管利英.多媒体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J].现代交际,2013,(5):251-252.

[6]蔡红改.情景喜剧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2):197.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中音乐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泛在学习理念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