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分析

2016-06-10侯文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分析

侯文慧

摘要:新课改基于社会人才需求规律的指导,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文章简要概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质与构成,并系统化分析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31-02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实现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教学模式则可以为教学管理、组织以及实施提供主体框架与执行程序,因此,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理论向实践有效过渡的重要媒介,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我国新课改中,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育质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意见,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订单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例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项目导向以及任务驱动等。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质与构成

1.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质。随着新课改的贯彻性落实,高职院校在教育发展方面,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学校通过与企业场所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教育,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技能,促使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企业、高职院校二者之间的空间界限以及功能界限不复存在,高职院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场所,还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以及产品制作的工作场所。同理,相对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不再单纯是学生产品制作以及生产加工的工作场所,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专业性技能与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场所。

2.校企合作模式的构成。

(1)双工作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有三个:其一,企业就业实习;其二,企业顶岗实训;其三,校内生产实训。此种模式强调学生专业理论技能与实际岗位职业能力协调发展。在校内生产实训方面,其主要载体为食品加工任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校内,基于实训型产品生产原则的指导,加工生产各类产品,促使所生产产品符合实训型产品标准。在企业顶岗实训方面,该类教育内容主要是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實际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体兴趣以及职业规划,择取适宜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集中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内部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在企业就业实习方面。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学生遵循自身发展意愿,择取适宜企业进行实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提高其毕业就业率。

(2)双教学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双条教学线,即企业主修课程、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其中,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主要有三个组分:其一,专业领域学习;其二,公共领域学习;其三,拓展领域学习。高职院校要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而企业主修课作为新兴授课形式,主要应用表现为学生深入企业实际岗位,接受专业技能应用教育。主要课程有专业技术应用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企业主修课是学校、企业二者综合市场发展需求、专业特点以及企业生产项目共同研发的课程,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企业主修课的师资队伍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1.构建技术研发基地。校企合作的中心环节为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构建技术研发基地。现阶段,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多为两种:其一,校内实验室;其二,企业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室难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专业技能,而企业主要侧重于生产,并不侧重于产品技术改造与设计,可见,单一化的校内实训或是企业实训,均不利于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与企业共同构建专业技术研发基地,以校内实验室充当企业专业技术的研制核心,以企业生产条件充当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育的实践战地,促使企业、学校二者之间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互补。

2.企业技术与高校技术结合。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极为强大,在专业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以及科研优势。因此,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可以借助高职院校资源,对新型生产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研制新型产品,这样可以通过有效合作,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企业还可以优先享有专业技术成果,由此可见,合理化整合校企资源,可以促使高职院校、企业二者实现共赢。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技术顾问的身份,为企业提供直接性技术支持。例如:我国某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后,派遣一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资深教师为合作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顾问,该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仅帮助该企业提高了其产品质量管控水平,还为其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该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该企业与高职院校进一步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平台。

3.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周期较短,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双师”素质,导致专业实践教学开展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校内专业课程实训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通过校内实训便可以掌握实际应用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作,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先进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职业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4.構建完善的长期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要想最大化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以实习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而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发成教学目标的基础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培养时,必须基于我国新课改技能培养要求的指导,与合作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共同构建具有良好的先进性、规范性以及实用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而高职院校要想确保校外实训基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必须与合作企业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掌握实际岗位对职业素养的真实需求,从而成长为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结语:

高职院校要想合理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必须严格遵照资源共享、通力协作原则,促使双方实现互惠互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取企业的长期合作,进而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化岗位作业环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使其成为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协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提伟钢,周兴本,于文越,刘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酸乳生产技术”内容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

[2]胡克伟,蔡智军,田晓玲,郝生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目标导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3]孙国勇,张榕欣,左映平.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5,(15).

[4]胡克伟,刘凤波,田晓玲,蔡智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基于产品导向的“双厂双校、双工双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04).

[5]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黄春秋,覃海元.高职食品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02).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law of social demand,t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of vocational college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essence of the article provided a brief overview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 and composition,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strategy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Key words: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Research and analysis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