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方式研究

2016-06-09张小东

当代医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心理特点宫颈癌

张小东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方式研究

张小东

目的 分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0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并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健康教育、良性沟通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采用CSL-90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表现为恐惧、绝望焦虑等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恐惧评分(1.62±0.30)、焦虑评分(1.78±0.56)、抑郁评分(1.69±0.39)、自杀倾向评分(1.36±0.22)、人际关系(1.38±0.32)等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干预前(1.04±0.23)、(1.12±0.28)、(1.30±0.38)、(1.07±0.28)、(1.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患者健康。

宫颈癌;焦虑;健康教育

宫颈癌目前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居妇女肿瘤的第二位[1]。而宫颈癌前病变临床指在发生癌症前宫颈部位出现的病变,并伴有宫颈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变,严重威胁妇女朋友健康。宫颈癌病变有一个过程分别经历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等。由于患者对于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于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心理问题[2]。对于护理而言,如何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是关键。根据以上观点,本研究选取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相关护理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0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年龄35~63岁,病程2.5~5.6年。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意识清晰;可以看懂简单文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障碍;长期使用抗焦虑药物;不同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

1.2 心理特征分析 在分析中发现恐惧心理为主要心理特征。因为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缺乏了解,当疾病发生时,出现失眠、食欲下降以及心率和血压骤升等状况。担心疾病会导致其失去女性特征,影响家庭和夫妻和睦。甚至担心疾病会导致其死亡,因此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是焦虑、担忧等心理。治疗疾病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开支,使得患者自觉成为家庭的负担,产生焦虑等心理。以上情况会使得患者消极面对疾病,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产生自杀的念想。

1.3 护理措施 患者出现以上恐惧、焦虑等心理多为对疾病的不了解,因此我们认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较强对疾病知识的宣教最为重要。首先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并向患者分发小手册[3]。同时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变化的过程,并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此外还需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端正护理态度,护士应该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其处境表示同情,并积极听取患者的讲诉,了解患者心理所需,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4-5]。此外还给予给患者讲述同类疾病患者经过调整心态并将积极配合治疗后取得的痊愈结果案例,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成员的支持无疑是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柱,特别是患者的丈夫,应该对患者进行理解和支持并和她一起度过难关。此外护士还应告知患者和其丈夫进行夫妻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细菌感染加重疾病程度。

1.4 护理结果判断方法 采用SCL-90自评表[6]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判定,该表一共为9个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为5级评分。向患者分发问卷,患者填完后回收,本次一共分发80例问卷并成功收回,问卷调查有效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x±s)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病程比较长,在这一段时间内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压力,因此这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意义重大[7-8]。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为护理人员,需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患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护理成效。相对于临床其他疾病的患者而言,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护理工作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需在心理上予以患者支持和安慰,在生理上予以帮助和关心,进而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角色,杜绝自杀倾向,尽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所需所求。针对患者生理特点,消除患者负面心理的同时,还需针对其心理特点,为患者健康宣教,制定一套科学且标准的宣教方案,让患者对自己本身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临床治疗,增强患者与其家属或其他人的交流,促进人际交流能力提升,方可使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提升。从此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系统化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恐惧、自杀倾向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之前,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解答疑问,帮助其建立家庭支持等护理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改善,由此说明正确的护理对患者重建康复信心的重要性。总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证患者健康。

[1] 顾红梅.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5(8):45-46.

[2] 杨位霞.治疗性沟通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0(5):163-164.

[3] 王存花,戴永兰,陈建民,等.对育龄妇女实施宫颈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8(1):1-2.

[4] 李彦知,杨建宇.论心理护理对不同患者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13):15.

[5] 潘秀英.宫颈门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428-429.

[6] 黄伟莲,黄琼娟.健康教育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439-440.

[7] 徐锦.探讨健康教育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93-294.

[8] 黄伟莲.健康教育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9(9):439-4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87

辽宁 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张小东)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心理特点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