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分析

2016-06-09常华

当代医学 2016年35期
关键词:天数例数发生率

常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分析

常华

目的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进行探讨,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6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治疗护理等策略。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 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策略,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患者疾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应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策略;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症,患者多表现为血容量减少、黑便、呕血等症状,如治疗不及往往危及患者生命[1-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疗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为研究针对性护理策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上的临床护理疗效,本文选取6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研究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期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醒、无交流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12±11.39)岁,12例胃溃疡出血,1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4例肝癌、胃癌出血。观察组患者中男

20例,女14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22±13.54)岁,胃溃疡出血患者1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患者9例,肝癌、胃癌出血患者3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依据对照组患者实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嘱咐患者多进行平卧休息,尤其为防止窒息及误吸应使其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患者出现严重呕血情况时不宜进食,待出血停止后进食适量流质食物,不应食用辛辣、生冷及酒、咖啡、浓茶等。同时,为防止感染患者呕血后及时食用生理盐水清理口腔,有效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另外,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操作。

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治疗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三种护理策略。其中治疗护理内容包括:用药应遵医嘱,并准确掌握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同时,输液时应在掌握患者尿量、血压以及脉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并认真观察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尤其当患者恶心、咽痒、胃部不适时应留心患者是否呕血,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保证动作快速轻柔、冷静、沉着应对,增强患者的安全感[4-5]。为患者讲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同时,鼓励患者抱着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消化道出血预防方法,尤其应叮嘱患者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防止过度饮酒。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编制的安全手册,使患者及家属对急性上消化道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另外,当出现黑便、呕血、出汗、心悸及头晕症状时要求患者及时休息及就诊,出院后应遵医嘱进行复查。

1.3 排除标准 本文研究时排除有以下症状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进食等其他非疾病原因引起的黑便;咽喉、鼻、口、呼吸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及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24 h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仍持续,而且生命体征不稳定为无效;24 h后患者上消化道不再出血为有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12内停止,生命体征稳定,不再出现黑便及呕血症状为显效[6]。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患病例数×100%。出院前向患者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依据调查内容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其中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调查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经针对性护理后对照组患者12例有效、11例显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0例、22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04±3.15)d、(34.21±5.05)h、10.8%,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5.27±2.82)d、(20.19±3.69)h、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对比(x±s)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4.7%,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复杂,发病迅速,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不仅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治疗,而且还应给予针对性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7-8]。

本文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策略,结果发现临床治疗效果(94.1%)显著优于对照组(73.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止血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27±2.82)d、(20.19±3.69)h、2.9%,对照组分别为(12.04±3.15)d、(34.21±5.05)h、10.8%,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4.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本文研究给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疾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因此临床中应注重应用。

[1] 刘飞岚,聂红英,袁三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0-121.

[2] 徐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32-134.

[3] 汪盛香.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94-95.

[4] 李晓萍,蒲友敏,屈纪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499-3502,3549.

[5] 沙哈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性护理[J].现代养生,2015:183.

[6] 滕红,吴红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94-195.

[7] 刘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76-377.

[8] 安丽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药物与人,2014:175-1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71

辽宁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 (常华)

猜你喜欢

天数例数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更正
生日谜题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