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6-06-08葛畅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驱力归因学习动机

葛畅

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性因素。随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日益多样化、多层次性,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缺乏持久性、学习动机功利化等现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运用动机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是激发其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强化理论,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

行为主义者用获得强化和避免惩罚来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其作用来自于强化,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目标激励和奖惩激励:

许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讲授一门课或一节课前要告知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除了具体而明确的课程目标、近期目标,还要有每学期、每年甚至几年的长远目标。另外,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因人而异,不宜过高或过低,“学习的最佳目标是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提高20%”。

奖惩激励是指利用奖励或惩罚对人们的一些行为予以肯定而对另一些行为予以否定,激发人们内在动力的激励方法。教师要对大学生良好的行为给予积极评价以达到正强化,增加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对不良的行为给予消极评价以抑制不良行为,运用奖励时应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和需求,在实施奖惩时一定要客观、公正、恰当,赏罚分明、因人而异,以奖励为主,慎用惩罚。

二、运用需要理论,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需要理论认为人类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需要所驱动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几个层次,高级需要的产生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假如学生处于贫困或险境中,生理和安全的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很难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所以政府和高校要力求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当前大学生最缺乏是归属和爱、被尊重的需要,因此应创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被接受、被尊重、被喜爱。另外,人的需要具有主导性,往往有某种需要占优势地位,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主导需要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主导需要。

教师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也要善于培养新的积极需要。例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等,当学生有了这些发展需要,即使没有外部力量也能为了自我实现而自主学习;给予适当的学习压力,当学生意识到不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紧张、焦虑、自尊心受挫时,为了寻求安全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会努力学习;开展适当和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利用学生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功的需要激励他们努力上进。

三、运用归因理论,训练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行为。按照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原因,比如能力、努力时,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把成功归结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考试难度、运气时,就会存在侥幸心理;如果把失败归因与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会生气、无助;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不够,以后就会继续努力。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按照我国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一是“努力归因”,即将成功与否归因于是否努力;二是“现实归因”,即帮助学生分析除了努力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如能力、方法、环境、教师~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业,并尽力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种主客观相统一的归因方法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四、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和情景条件,教师主要可通过前三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个人成功经验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难易适中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时给予积极地反馈和肯定。其次,运用榜样教育法,帮助学生形成替代性经验。在历史人物、实际生活中寻找学习榜样,特别是身边的、与自己水平相差不大的成功者更能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效能感。再次,对学生进行言语劝说,即对学生进行教育、建议、鼓励等。

五、运用成就动机理论, 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成就动机是个体对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积极完成,并力求达到最优标准的内部动因。奥苏贝尔认为学业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成分构成,对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成就动机的大小取决于三种内驱力之和,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时不管哪种内驱力都应该加以培养,既要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又要满足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还要给予学生赞赏和认可。其次,认知内驱力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卓有成效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且在当下学习功利主义、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认知内驱力逐渐减弱。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而不是赢得学业成就之外的各种奖励尤为重要。再次,自我提高内驱力对促进学业成就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自我提高内驱力可能导致功利主义、过高的抱负水平、忽视知识的价值等负面效应,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时要注意避免极端化。

参考文献:

[1]李金霞,和娟.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及其特点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9):1094-1095.

[2]柳礼泉,张红明.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研究生学习动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4(02):44-47.

[3]赵会娟.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5.

[4]刘晓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王有智.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28-243.

[6]高宝营,张洪英.大学生心理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77—187.

猜你喜欢

内驱力归因学习动机
培养内驱力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