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西班牙语的发展简史(Ⅰ)

2016-06-08汪子文杨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拉丁语西班牙语发展历程

汪子文 杨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5)



试论西班牙语的发展简史(Ⅰ)

汪子文杨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摘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曾说:“懂得了多种的语言,就等于多活了几遍。”语言是一个民族思维发展史的缩影,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髓。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就是获得了一个新的人生。西班牙语来源于拉丁语,是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古代欧洲的“外交语言”,也是500年前的欧洲人向新世界发出呐喊的语言。它的语音极富音乐的美感,被称为“与上帝对话的语言”。在当下,作为世界第三大语言,它肩负着把近4亿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人凝聚在一起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西班牙语,了解它的演变历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尝试从古老的拉丁语开始探寻西班牙语的源头,以此来展示出这一伟大语言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西班牙语;拉丁语;发展历程;源流关系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78

第一节:罗马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和拉丁语的传入

一、罗马及其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

关于罗马的起源尚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称最初的罗马城诞生于一对被狼救下的双胞胎手中。战神马尔斯与阿尔巴朗格国王努密特之女蕾亚·西尔维娅结合生下了罗慕路斯与雷慕斯两兄弟。当时,通过谋杀努密特篡位的国王阿穆利乌斯因害怕西尔维娅生下的孩子日后报复,遂下令处死西尔维娅,将罗慕路斯和雷慕斯投入台伯河。但仆人不忍心杀害年幼的两兄弟,便将他们放在摇篮里,让河水将其带走。后来战神马尔斯派遣母狼将两兄弟救下,用奶水喂食,直至日后被牧羊人发现并抚养成人。兄弟二人成年后,杀死了阿穆利乌斯,并决心建一座城市。但在建城过程中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罗慕路斯杀死了雷慕斯,用自己的名字为城市命名,称为“罗马”。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伊特鲁里亚人的统治,成立了罗马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罗马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意大利半岛。这时,罗马开始谋求海洋大国的地位,迦太基便成了罗马人对外扩张的最大障碍。

迦太基位于北非,隔着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半岛南端正好相对。而当时的西西里岛处于迦太基人强有力的统治之下。当罗马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南端后,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距离突然变得非常短,这使得罗马人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公元前262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战争的结局是罗马人获得胜利,迦太基被迫让出西西里岛。

公元前229年,迦太基的哈斯杜鲁拔在西班牙南部建立“新迦太基”。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大将汉尼拔率兵进攻意大利半岛,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汉尼拔很快便征服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北部,甚至攻到罗马城下,但因缺乏援军最终败于西庇阿之手。迦太基再次战败。此后的罗马不仅控制了地中海地区,而且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西南部。西班牙便从此进入了罗马的版图。

图一 拉丁字母表

二、拉丁语的起源和基本结构

拉丁语属于印欧语族意大利语支,于公元前8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半岛上的拉提姆地区,因其发源地而得名“拉丁语”。拉丁语共有23个字母,基本上保持了希腊字母的形态,但发音发生了较大变化:拉丁字母表的基本发音和书写特征被相对完整地保留在当今欧洲各大语言当中。最初的拉丁语字母只有大写形式。到了中世纪,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偏圆形的小写字母被发明出来。

同当今世界的其他语言一样,拉丁语的语音系统分为元音和辅音两部分。拉丁语的元音共有10个,分别为5个长元音(ā,ē,ī,ō,ū)和5个短元音(a,e,i,o,u),并且包括四个双重元音(ae,au,eu,oe)。长元音的发音时间通常是短元音的两倍,在书写中常常在字母上方用长音符号“-”标出。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分对于正确朗读和理解拉丁语十分关键,因为在拉丁语中有许多单词看上去拼写几乎一样,但是由于其中一个字母的元音长短不同导致意思不同,例如:

图二 长元音和短元音

区分长短元音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拉丁语的重音规则上。在拉丁语中基本不存在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的单词。若一个单词为双音节,则重音总落在第一个音节上;若一个单词为多音节,则需要区分以下情况:

(1)若其倒数第二个音节为长元音,则重音落在该音节上(例:persōna,laudāre);

(2)若倒数第二个音节不是长元音,则重音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例:lacrima,optimus,pātria)。

三、拉丁语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系统

拉丁语属于典型的屈折语。屈折变化的本质在于通过单字,单词的拼法、词形的改变导致其语法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其表示的意义发生改变。这一种方法主要被用于表示不同的人称,词性,数量,时间,行为的完成和未完成,以及其它各种语气,在名词上表现为格的变化,即“变格”,在动词上表现为词尾的变化,即“变位”。印欧语系的大部分语言都是屈折语。拉丁语同时拥有名词和动词的词形变化,而代词、形容词等也必须配合名词的变格,所以拉丁语的屈折变化显得较为复杂。

1.名词变格

拉丁语通过名词的词尾变化来显示其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表明其是作主语还是动词宾语,是单数还是复数,是否表示所属关系等。拉丁语的名词具有六个不同的格,它们分别是:

(1)主格:当名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表语时,名词被书写成主格形式。

(2)属格:表示所属关系。当一个名词被用来修饰另外一个名词时,这个被用于修饰的名词则被书写成属格形式,其语法作用相当于现代欧洲语言中表示所属的介词,西班牙语和法语的de,葡萄牙语的da,意大利语的di,和德语的von。这些介词都是由拉丁语的属格演变而来的。

(3)与格:当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时,书写成与格形式。由此同样演变出了罗曼语中许多表示间接宾语的介词,比如西班牙语的a。

(4)宾格:宾格用于指出动词的直接宾语,即直接受到谓语动词的动作影响的人或物。

(5)夺格:夺格又被成为离格或状语格,用于指出各类境况,如时间、地点、方式、施事者、手段、伴随、原因等等,其语法作用相当于状语。当名词在句中表示以上含义时,则被书写成夺格。拉丁语的夺格包含丰富的信息,这使得区分名词表示的具体含义变得十分复杂。在日后的演变过程中,这一种格得到了简化,被多种多样的介词所取代,如西班牙语的por,desde,con,en,para等。

(6)呼格:顾名思义,呼格被用于直接呼唤某物,其变化形式同主格。这种形式在日后的演变中被放弃。

拉丁语的变格法共有五种,基本规则为“词根+词尾”。第一变格法的名词主要为阴性名词,也包括少数具有阴性形式的阳性名称(例:poēta,agricola);第二变格法的名词都是以-us或-er结尾的阳性名词和以-um结尾的中性名词;第三变格法名词包括了阴性、阳性和中性名词,其单数属格词尾均为-is;第四变格法的名词数量较少,多为阳性名词;第五变格法的名词皆含有元音-ē-,均为阴性。名词的变格同样影响到形容词和代词,因内容庞杂,在此不作详述。下面以第五变格法名词“dies”为例进行变格:

图三 第五变格法

拉丁语的名词变格可以清晰明确地指出句子中每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清晰明了,逻辑严密,其形式上的多样也使拉丁语的语音变化更丰富,更具美感,极大地促进了文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

2.动词变位

在拉丁语中,不同的人称、数、时态、语态和语气通过动词词尾的屈折变化来表示。拉丁语的动词大致上可分为完成体和未完成体,完成体用于表示完成的,结束的行为,用于指出结果和完成。而未完成体则表示未结束的,不明确完成时间的行为,重过程而不强调动作的结果。拉丁语的变位法共有4种。第一变位法动词以-āre结尾,第二变位法动词则以-ēre结尾。第三变位法最为复杂,动词的词尾为-ere,词干元音为短音e,一般不重读。第四变位法的动词则以-īre结尾。下面列出动词amāre,habere,regere,audīre的现在时直陈式主动态变位:

拉丁语动词变位体系在现代罗曼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各类欧洲语言的变位体系。以动词amāre的变位为例:

屈折变化的运用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步。它使得人称、数、性、时态、语态、语气、行为的完成与未完成等各种不同的、种类繁多的信息被准确、清晰地传递,赋予了动词丰富多样的形式,避免了语音和形式上的单调性。它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严谨,使句中各部分的语法作用清晰明了,使得语言获得了高度的系统性、严谨性和表达方式上的灵活性。

拉丁语在罗马统治时期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通用语。为了和来自罗马的官员和移民进行交流,当地的原住民开始学习拉丁语,熟练使用拉丁语也成为了良好教育和高贵地位的象征。拉丁语因其实用,清晰和精确被广泛接受,被用于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公共辩论和哲学思考中,因此逐渐产生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分化。在罗马帝国时期,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此时古典拉丁语的发展几乎停滞,而通俗拉丁语则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最终演化为各种罗曼语和方言。拉丁语向西班牙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通俗拉丁语,中古卡斯蒂利亚语,现代西班牙语三个时期。早期的通俗拉丁语有更加简明的句法,抛弃了古典拉丁语的倒置法,采用了更加规整的语序。通俗拉丁语的名词变格大大简化,许多格被介词取代,名称单复数的复杂词尾变化也被取消。在这一时期的拉丁语中首次出现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中性名词逐渐演变成阳性或阴性名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开始采用了副词(magis,plus,maxime)加形容词的形式,并且出现了助动词和新的时态,这些变化都为日后西班牙语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通俗拉丁语从公元9世纪开始进入了中古卡斯蒂利亚语时期。这一时期的罗曼语里出现了大量的咝音和擦音,辅音开始弱化,并且出现了新的双重元音;在语法上,许多新动词时态被创造出来,名词变格和词尾变化消失,介词、冠词被大量使用,并且代词的使用规则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古卡斯蒂利亚语在13世纪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的统治下达到了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著名的《熙德之歌》。

随着1495年光复战争的结束、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第一本西班牙语语法书的出版,西班牙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黄金时期”。现代西班牙语就成型于这一阶段。“黄金时代”的西班牙语较中古卡斯蒂利亚语而言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在语音上,大量的咝音和擦音消失,字母“f”和“x”逐渐演变成了“h”和“j”,并出现了yeísmo现象;在语法上,出现了将来时的缩合形式和代词“usted”,“vosotros”和“nosotros”,出现了第三人称与格代词的“se”形式和用于指出人作直接宾语的介词“a”。在经历了这些变化后,西班牙语便已基本具备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态。

图四 拉丁语动词变位

图五 现代罗曼语动词变位

参考文献:

[1]蒙森《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凯撒》,孟祥森译,上海三联书店;

[2](英)迈克尔·格兰特《罗马史》,王乃新,郝际陶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3]《韦洛克拉丁语教材》,张卜天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David A.Pharies.Breve Historia de la Lengua Espaola.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RAE:Diccionario de la Real Academia Espaola,la 22aedición,2001;

[6]Wikipedia:Espaol medieval;

[7]Wikipedia:Historia del idioma espaol;

[8]Wikipedia:Latín;

[9]Wikipedia:Latín vulgar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12620035

猜你喜欢

拉丁语西班牙语发展历程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本”、“体”、“本体”词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