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

2016-06-07薛金子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形式

薛金子

【摘要】英汉语言中形合与意合是句法和语法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这种差异体现在英汉翻译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等方方面面。

【关键词】形合 意合 形式

一、引言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译书中所指出的“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意合与形合的对比。”在英汉语篇中,意合与形合是语篇组织上最为常用的手段。汉语是意合语言,所谓意合是指句子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如词语与词语之间、词语和分句之间不使用语言形式手段来连接,而是通过词语以及分句的含义来表达句中存在的语法、句法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被称作“流水句”,呈现出“波浪形”;所谓形合,是指英语句子中的各个组成成分—如词语和分句之间以及词语和词语之间通过显著的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来连接,句子的组成成分处于主从关系中,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插入各种从属结构,抽丝剥茧,层层展开。因而,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呈现出“枝杈形”。总而言之,形合与意合这两种基本的语言组织手段在汉英语言表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正如奈达所指出的,翻译要实现功能对等或者说是动态对等。而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风格。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究其根本,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语言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所造成的。西方形式思维的逻辑模式注重语言在依赖各种连接方式而承上启下;而汉民族则更为重视自我醒悟,反而并不注重逻辑上的衔接,故而语言简约而含义相对模糊。形合与意合英语中的形合是用连接词来体现分句之间的依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语句各成分之间的相互结合常用恰当的连接词或者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而汉语中的意合却不依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或者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而少用连接语,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的。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重内省和体悟,却不重逻辑,因而语言简约、含义模糊,从而使得汉语表现出意合的特征。相较而言,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注重分析和实证,以逻辑和理性探索自然规律。这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客观上要求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须依赖于各种连接手段承上启下,脉络清晰自然。汉语的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汉语中形合手段的使用要比英语少很多,主要体现在:没有英语所常用的那些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以及连接副词;介词数量少,大约只有30个,而且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如“在”“向”“进”“到”“沿”“过”“从”“为”“给”“用”“拿”“依”等等,原词均为动词。在汉语中,介词和连词常常可以省略,甚至是不用。尤其是在口语中,用了反而显得多余。汉语不存在词语的形态上的变化,不存在“it”和“there”这样的替补词,也会使用代词,但代词使用较少,注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与词语之间以及词语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通常隐藏在字里行间。而英语造句注重显性接应、句子形式、结构完整以及以形显义。

三、形合与意合在词汇层面的应用

在词汇层面,英语属于外显型的语言,在词汇上有丰富的形态上的变化。英语中的连词使用频率很高,是不能省略的。相较于英语,汉语则是分析型语言,轻形式,没有词汇上形态的变化,以意义的传达为主,只要上下文逻辑清楚、句子里省略主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而在连词方面,则没有英语中的要求那么严苛,连词的使用可有可无。在追本溯源,是由于西方在遣词造句时会遵循一定的语法结构。正如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海科技翻译》主编方梦之所下定义:“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而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在应用上,拿连词在汉语句子中的体现作一举例分析:

例1:因果关系:

(因为)你不说,(所以)我(来)说;

上述例子是明显的因果关系的句子,汉语中没有任何标记性的连接词语,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连接,紧紧是通过读者对于句子内部之间的连接暗含句子实际上的语义特征。而这种因果关系显然是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推断的,即表示“因为...所以”的明显的因果关系。如下的例2就是很好的证明。

例2:假设关系:

(如果)你不说,我(会)说(的);

本例同上一例子颇为相似,原句结构简单、表达直白,没有任何的关系词,作者想要传达的语义上的含义同样需要靠读者的“心领神会”、联想、推断等一系列的潜在技能来揣测本句话的真正含义。即:“如果...那么”的假设条件。

例3:让步关系:

由你奸似鬼,(还是)喝了老娘的洗脚水;

这是《水浒传》里孙二娘的一句话。显而易见,汉语的这种意合的特征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如果把此句话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则应该理解出句子内部暗含的语义关系:“(即便)你奸似鬼,(可还是)喝了老娘的洗脚水”。由此可见,汉语表达中形合的重要体现。

例4:转折关系:

你不说,(但是)我(会)说。

从上述例子来看,汉语句子中连接关系的体现可以借助连词,也可以省去连词。追根溯源,汉语文法自古就有崇尚简单明了的说法,故比起英语中连词必不可省的约法来说,省去连词相较于加上连词效果更好,更加简约,这样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俯拾皆是、不可胜数。比如,

例5:说是说了,没有结果。

Ive made the proposal,but they proved futile.

比如,汉语中动词本身没有时态变化,而这种动词时态的变化在英语中便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在上述英语译文中,用到了“have made”这种汉语里不存在的现在完成时的时态,而汉语中紧紧是通过“了”这一标志性的表示时态的字眼来说明动作发生的时态。这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就汉语的意合来说,还体现在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例6: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Smart as a rule,but this time a fool.

我们在翻译这句话时,应该根据汉语句子中隐含的语义关系添加上恰当的表达转折意义的连接词“but”。这样,便满足了英语表达上饱满的语法特征以及句法特征。

例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you sow,so will you reap.

此例中所表明的因果关系便不言而喻了。如果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单纯地进行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则显然少了逻辑上理应存在的前后照应和相互攀连了,译文佳作便无从产生了。

四、形合与意合在短语层面的应用

汉语中的短语,无论是不是固定形式的短语,都是在意义上和次序上的结合。所有形式的短语都必须首先在意义上说得通。所以,更加说明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而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字格、成语则的使用则更可以称得上是意合的结晶。反之,在英语中,因为词语有丰富多彩的形态上和形式上的变化,短语的组合则首先要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亦即说英语中出现的任何短语都首先要求在形式和形态上成立。如:

例8:

物极必反

Once a certain limit is reached,a chang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s inevitable.

例9:

欲盖弥彰

The more one tries to hide,the more one is exposed.

例10:

放肆无礼

Boisterous and pert

四字格是汉语里广泛采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国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指出,“‘2+2的四音节结构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重要的节奏倾向……四音节的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四音节熟语即 ‘四字格这一事实上”。汉语中四字格的使用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往往是从语言中锤炼出来的精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

例1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例12:

贪多必失。

Grasp all,lose all.

例1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Nothing ventured,nothing gained.

汉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是中国社会语言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中的熠熠生辉的瑰宝。四字格简明扼要,一般都具有工整整齐、生动形象的优点。汉语成语来源于古代经典名作、历史上的著名故事以及人们的口头传达,表达精辟,含义往往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中,而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叠加,具有显著的意义上的完整性。汉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变换或者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上的凝聚性。汉语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严谨、形式简单、意义深刻、富有哲理、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等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鲜明的特点。但是对于英语来说,由于英文里的造句要受到严格的语法规则的限制,故这些汉语四字格在译成英文时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化境”的效果,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五、形合与意合在句子层面的应用

英语是注重形合的语言,句子结构相对完整。一个最常见的英语句子通常都包含有必不可缺的主语和谓语,主谓一致则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条件。反之,汉语中的很多句子的结构较为松散、短小精悍、以英成分相连,都不是完整的,因为汉语中有很多无主句,而且谓语也未必是动词,其内在联系的链条是语义因素而非其他。汉语的句子里,缺少甚至没有显著的联关系词,更为注重逻辑事理顺序以及隐性连贯,往往更重神似而轻形似,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斟酌才能够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由此以来,英语的句子中便需要有很多的联系词,如关联词、词的形态以及数的变化等。比如汉语中的许多主从复句中,但是分句的含义的体现却有主有次。绝大部分的表明因果关系的句子不到必要时,并不使用关联词。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形合和意合两种基本概念的介绍、对比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中形合与意合在词汇层面、短语层面、句子层面的应用和体现来充分展现英汉翻译中形合和意合两种语言现象,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现象和差异在帮助译者更加传神地将译文的含义表达出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篇[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2]岳晓玲.浅析形合意合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J].外语:语文,2012(12):114-115.

[3]何笑荧、宫丽.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J].语言应用研究,2015(3):139-141.

猜你喜欢

形式
从“形式”走向“思维”
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
聚焦英语的否定形式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