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2016-06-07高建营阳传金李进军张美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跑马白垩玄武岩

邱 凤, 高建营, 阳传金, 李进军, 张美云

(1.湖北省地质局 第七地质大队,湖北 宜昌 443100; 2.兴山县国土资源局,湖北 宜昌 443700)

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邱 凤1, 高建营1, 阳传金2, 李进军1, 张美云1

(1.湖北省地质局 第七地质大队,湖北 宜昌 443100; 2.兴山县国土资源局,湖北 宜昌 443700)

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铜多金属矿产于断裂带上盘褪色白云质含砾次长石砂岩和白云质次长石砂岩中,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根据五号断裂带延伸特征,及区域铜矿沿断裂近等距排列的特点,建议将五号断层南部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综合研究其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荆当盆地;铜多金属矿;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成矿规律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坪鄂中褶断区远安台褶束的荆当盆地的东南部。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出露一套侏罗—白垩系的“红层”,断裂带南面江汉盆地西北部八岭山一带出露有玄武岩,其余大部分地层被第四系掩盖。五号断层经历长期的构造运动,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根据物探资料显示南部掩盖区八岭山一带断裂也较发育,有与五号断层同方向展布的断层,但目前尚不能断定其为五号断层的南部延伸段。区内已发现铜家湾、花园冲2处小型矿床(图1)。

1 地层

五号断层一带地层简单,为一套“红层”,大致以五号断层为界,其东侧为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倾向南东东,倾角为5°~10°;西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倾向南南西,倾角5°~20°。岩石出露不佳,各组岩相变化反复。

1.1 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K2p)

区域上跑马岗组命名地点为远安西部断裂带以南当阳县跑马岗,为一套富含生物化石的棕黄色夹灰绿、黄绿、灰白色的杂色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上部夹泥灰岩含2~3层含铜页岩,中下部夹石膏层。

五号断层一带跑马岗组因受热液作用,岩性与区域上正常沉积岩性有所区别,总厚度>550 m,大致可分三层:

上部 为白云质含砾砂岩与白云质次长石砂岩互层。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颜色变化,不但使岩石中交错层十分发育,而且还形成了几个由粗至细,又由细至粗的沉积小旋回,即由含砾砂岩—中粒次长石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中粒次长石砂岩—含砾砂岩。本层为区内成矿围岩,尤其是白云质含砾砂岩和中粒白云质次长石砂岩,对成矿更为有利。本层在深部厚度>250 m,分布在五号断层中部及南部。

图1 淯溪五号断层地质略图[1]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No.5 fault belt in Yuxi1.第四系;2.第三系;3.白垩系上统;4.侏罗系中统;5.侏罗系下统;6.三叠系上统;7.三叠系中统 ;8.三叠系下统;9.玄武岩;10.断层;11.地质界线;12.铜及铜多金属小型矿床;13.铜及铜多金属矿(化)点;14.钻孔。

中部 为砂砾岩,岩石为砂质胶结,砾石成分复杂,主要由中—粗粒长石砂岩和硅质岩石组成,由于前者在滚圆度和分选性上比后者要差,因此反映了两种砾石在沉积过程中搬运距离是不等的。由于含碳酸盐矿物少,故对成矿不利。本层在深部厚度>300 m,分布在五号断层北部。

下部 为中—细粒次长石砂岩。只出露在五号断层北端,出露面积较小,对其做的工作较少,含矿性不明,厚度未测。

在五号断层南部以东大致2 km的位置有石油钻井当深3#,在井段607.50~1 115.50 m见跑马岗组,钻厚508 m。为棕紫色泥岩与棕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互层,顶部见四层厚7 m的安山玄武岩及安山玢岩。

主要由中—细粒长石砂岩和杂色粉砂岩两套岩性组成。它们在横向上呈递变关系,形成了以粉砂岩为主,中夹砂岩;或以砂岩为主,中夹粉砂岩;或为粉砂岩与砂岩呈相间排列的岩性,其中以粉砂岩夹砂岩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

2 构造

五号断层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发育在侏罗系与白垩系地层中间,是经历长期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形迹十分复杂,两盘产生了许多次一级断裂构造,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富集。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断层走向大致为350°,倾向55°~130°,一般为80°,局部因受力学性质的不同,呈北西西向倾斜。倾角55°~87°,一般在70°左右。断层东侧有石油钻探“当深3#”,在孔深2 785.50 m时,香溪群和巴东组之间见断层,断层延深可达2 785 m以上。断层在地表延长达10 km以上,据物探反映,断层继续向北、向南延长。破碎带的宽度变化很大,地表最宽14 m以上,最窄1.3 m以下,一般为4 m左右;深部最厚25 m以上,最薄0.11 m,一般为6 m左右。

(2) 断层两侧的岩石破碎程度、褪色和矿化作用是不同的。

上盘白垩系:地表岩石较完整,裂隙和节理均不发育,褪色和矿化作用只是偶见。但在深部却与地表相反,裂隙发育(尤其是张裂隙),矿化和褪色作用强烈,并形成矿体。

下盘侏罗系:在地表和深部都表现为岩石较破碎,裂隙(主要是一组扭裂隙)比较发育,褪色和矿化作用常见。尤其是地表,它的褪色和矿化现象分布较为普遍,因此,造成了区内次生晕异常绝大部分都在断层下盘。

(3) 断层由受挤压或片理化的糜棱岩和呈透镜状的构造角砾岩组成。片理化的糜棱岩呈定向排列,并与断层面相平行。透镜状构造角砾岩,其长轴与挤压面大致平行,围绕着的片理都很发育。在片理化的糜棱岩中,有大量的新生云母类矿物沿片理呈定向排列。断层沿走向或倾向,均呈舒缓波状的外形。上述现象,显示了压性结构面的特征。

(4) 从矿芯中观察,发育着扭性和张性两组裂隙,前者倾角大,平而直,后者呈羽毛状分布,短而弯曲。从剖面图上看,矿体产出的位置表明,前组扭性裂隙的锐角尖指向朝下,后者张性裂隙的锐角尖指向朝上,显示了断裂带上盘上移,下盘下移,为一逆冲断层的性质。

(5) 在断层的两旁,发育着两组与主断层成“入”字型构造的裂隙。其上盘白垩系中,发育着一组南东东向的张裂隙,锐角尖的指向向南,与主断层面成向上斜交。其下盘侏罗系中,发育着一组南西西的扭裂隙,锐角尖的指向也向南,也与主断层面成向上斜交。从上述特征判断,断层的上盘相对向南向上位移,下盘相对向北向下位移,表明断层后期经历过了压扭性质的作用,发展为一由北向南斜冲的逆断层。

综上所述,五号断层大致经历了张性(或张扭性)—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的复杂过程。其中早期的张性(张扭性)作用发生在成矿前,压扭性的活动波及了整个成矿期,并伴生了两组裂隙:一组为扭裂隙,一组为张裂隙。

当断层中局部受挤压作用力大,又遇到侏罗系地层中具刚性的中粒次长石砂岩起“砥柱”作用时,则往往使断裂带向东凸起,并在东凸部位产生了张、扭两组裂隙成带密集分布,当岩性条件有利于成矿时,则容易在这样的部位形成工业矿体(如铜家湾和花园冲等)。

后期的张性(或张扭性)作用发生在成矿后,表现为已形成的矿体被破坏,而被晚期的矿液和碳酸盐胶结成角砾状构造。但后期活动微弱,故对矿体破坏不大。

3 玄武岩

白垩纪晚期—早第三纪末,玄武岩喷发面积较广,北从五里铺一带起(当深3#,在孔深607 m左右,跑马岗组顶部见厚7 m的安山玄武岩及安山玢岩),南至沙市、资福寺一带,西从当阳新草埠湖农场起,东止潜江后港、长湖、丫角一带,均有不同程度的玄武岩喷发,面积可达1 400 km2以上。

区内地表出露的玄武岩主要有两处:八岭山和纪山(图1)。

3.1 八岭山地区

可见三层玄武岩(三期喷发),玄武岩间夹泥岩、砂泥岩、细砂岩。由下而上描述如下。

第一层(一期)玄武岩:出露厚度17.00 m。下部为灰黑色,风化后微带绿色具枕状构造致密玄武岩(厚度2~4 m);中部为灰黑—深灰色,球状风化呈黄绿色,中细粒玄武岩(厚度12~15 m);上部为紫红色凝灰岩(厚度0.5 m)。

第一层与第二层玄武岩中夹灰绿、灰黄色砂页岩,出露厚度>21.5 m。

第二层(二期喷发)玄武岩:厚度8.80 m。下部为细粒枕状构造玄武岩,枕状构造的核心部分颗粒较细,外圈略粗,枕状构造多为椭圆状,直径一般在5~10 cm,厚约1~2 m;中上部为黄绿色中—细粒玄武岩,厚约6.00 m,顶部为灰绿色薄层细粒玄武岩,层理发育,厚约0.80 m。

第二层与第三层玄武岩中夹页岩、泥岩、细砂岩层,厚度>8.67 m。

第三层(第三期)玄武岩:厚度20 m。灰绿—深灰色细粒玄武岩,可见枕状构造,有两组节理,形成高地。

3.2 纪山地区

纪山地区地表仅见一层玄武岩,气孔发育,见紫红色岩脉。相当于八岭山下部玄武岩层,出露厚度>12 m,可细分为三段:①下段玄武岩,厚度11.73 m;②中段灰黄色砂岩,厚度不详;③上段凝灰岩,夹凝灰质砂页岩,厚度>1.0 m。

纪山玄武岩分布在高地,四周低地为凝灰岩。

4 物化探异常

4.1 化探异常

1985年左右在该区十里铺以北进行过1∶20万化探异常工作。

淯溪断裂带1∶20万地球化学异常以锌为主,强度较弱,呈透镜状、宽条带状沿断裂带发育,其次是弱的铜、铅异常,呈透镜状、狭长条带状产出,多为单元素异常。

1971年在对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的普查评价中,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通过面上的工作,计发现土壤异常8处,强度均在100×10-6以上,其中Cu、Pb、Zn异常4处,Cu异常3处,Zn异常1处,这些异常经钻探验证,仅是地表矿化的标志,深部未见工业矿体。

1971年普查工作中,对五号断层进行了原生晕小剖面现场冷提取岩石测量。通过测量,归纳出寻找盲矿和评价地表矿体剥蚀程度的原生异常标志有3点:

(1) 异常位于破碎带中心,重金属冷提取总量达80×10-6,Cu冷提取量达到20×10-6,指示下部有脉状矿体。

(2) Cu、Pb、Zn异常的浓度中心,由破碎带向上盘偏移是近矿的标志。

(3) 当矿体出露地表,而破碎带中无异常显示是尾矿的标志。当异常的浓度中心位于上盘,但无矿体,破碎带中又无异常显示,是分散矿化的标志。

4.2 物探异常

1971年左右在对当阳淯溪断裂带五号断层的普查评价中,对该区进行了面积性的射气测量,以及放射性测井工作,射气异常良好的指示了含矿断裂及地表矿体,但未能提供新的找矿线索。

该次评价对五号断层做了1∶1万激电工作,工作面积10.5 km2,在铜家湾已知矿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激电弱异常(激发极化率达6%),发现花园冲矿体激电异常(激发极化率达4%)1处,矿化异常(激发极化率达3%~3.5%)6处。经钻孔验证,铜家湾、花园冲异常上打到工业盲矿体,其他矿化异常大部分也见到了小矿化体,表明在本区找矿工作中,激电法是有效的找矿手段。

5 典型矿床

本文以铜家湾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矿床,来说明区内矿床地质特征(图2)。

5.1 含矿围岩

含矿围岩为褪色的白云质胶结的含砾砂岩。矿体附近未蚀变的岩石为白垩系砖红色含砾砂岩。

碎屑成分为石英(35%~55%)、长石(15%~40%的酸性斜长石)等矿物,和燧石、粘土岩、花岗岩、绢云母片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等岩屑(5%~20%),碎屑呈次圆状,分选差,粒度0.1~0.5 mm,为中细粒结构。按砂岩分类属次长石砂岩—杂砂岩。

胶结物为白云石、水云母及铁质,局部碎屑较少,白云质增多,由基底式胶结过渡成砂质白云岩或白云岩。

近断层砖红色含砾砂岩受热液蚀变褪色成灰白色,伴随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原岩主要成分未变。铜铅锌等金属矿物充填交代褪色砂岩中白云石、水云母等胶结物,富集成工业矿体。

图2 铜家湾铜多金属矿地质略图Fig.2 Cu polymetallic mineral geological map of Tongjiawan1.第四系;2.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砖红色泥质细砂岩;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灰白色细中粒次长石砂岩;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杂色泥岩、粉砂岩;5.断裂破碎带;6.地质界线;7.勘探线及编号;8.钻孔;9.矿体投影。

5.2 含矿构造

矿体受断层上盘的裂隙控制,位于五号断层的东侧,在断层向东转折弯曲部位受张扭性应力较强,产生了网脉状裂隙,裂隙密集带大致与断层平行,为铜铅锌及黄铁矿主要容矿构造。

下盘侏罗系,岩石致密坚硬,广泛发育有各种类型裂隙,部分裂隙发展成小断层,在靠近主断层处发育有二组张扭性裂隙:一组倾向260°~280°,倾角80°;另一组倾向110°~140°,倾角70°。还有部分含矿的张性裂隙230°~260°,倾角以80°为主。下盘岩层中尚未发现工业矿体。

上盘白垩系,扭裂隙有二组:一组倾向80°~90°,倾角85°;另一组倾向320°,倾角10°~15°,有铁质充填。含矿张裂隙紧靠断层,具有褪色现象,部分充填方解石脉,有二组较清楚:一组倾向250°,倾角80°;另一组倾向310°~330°,倾角12°。

矿化与构造的关系可归纳为:

(1) 含矿溶液主要沿断层两盘的破碎带中充填沉淀,特别是上盘裂隙密集带。

(2) 断层沿倾向弯曲由陡变缓,其倾缓部位对成矿有利,矿体于该部位明显膨大。

(3) 铜家湾工业矿体赋存于断层在走向上略向东凸出的转弯部位。

(4) 断层有多期性活动迹象,据断层活动与矿化的相对时间关系分为三期:一是成矿前断层活动形成的破碎带,为导矿通道,在矿区见有金属矿物胶结砂岩角砾,证明破碎发生在成矿前;二是成矿期断层活动,沿断层再次发生,裂隙多次张开,矿液也多次沉淀,故矿脉具相互穿插现象;三是成矿后断层,使矿体局部破碎,组成角砾状构造,以上三次断层活动以第一期较强,在空间上大致是重叠的,形成宽阔的断层破碎带。

5.3 矿体地质特征

5.3.1 矿体产状与规模

矿体分布在+100~-50 m标高上,未出露地表,形态简单,呈小透镜状,南北长225 m,延深200 m,中部最大厚度20 m,上下逐渐变薄(2~3 m)或尖灭。

矿体与断层平行产出,走向北西西,倾向东,倾角70°,沿走向向南略有倾伏。主要矿体以铜铅锌为主,中心部分有少量铅锌矿石,主矿体上部有3条铜铅锌矿石组成的矿脉,另在断层带内局部出现短小的铜矿石脉(图3)。

图3 铜家湾矿区7勘探线剖面图Fig.3 The number 7 prospecting line profile of Tongjiawan graphite ore1.第四系;2.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砖红色泥质细砂岩;3.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砖红色白云质含砾砂岩;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杂色泥岩、粉砂岩;5.钻孔;6.断层破碎带;7.矿体。

5.3.2 矿石品位

本矿床为典型的多金属矿床,除铜铅锌外,尚有铀银镉钴铊硫6种有益伴生元素。其中铜品位0.43%~1.86%,平均1.33%,其它元素平均品位见表1。

5.3.3 矿石组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星点浸染状构造和细脉浸染状构造,上部叠加网脉状矿石及细脉状矿石,下部矿脉较粗,局部组成半块状矿石。

矿石由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组成,详见表2。

表1 矿床有用元素平均品位表

表2 矿石矿物组分表

本区主矿体大部为浮土掩盖,氧化程度较低,据铜的物相分析:氧化铜含量0.02%,硫化铜0.53%,其中氧化铜占硫化铜含量的3.7%,低于10%,因此,本区主矿体氧化轻微,属于原生矿。

从矿物分布来看,上部黄铁矿较下部多,而斑铜矿下部较上部多,略具分带现象。从相关统计说明,铀与铜,银与铅、铜关系密切,镉、铊与锌相关;从单矿物分析证明,钴、铊在黄铁矿中有富集。

5.3.4 围岩蚀变

主要有黄铁矿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水云母化等,形成褪色砂岩。

砂岩中所含火山岩与泥岩等岩屑物中有浸染状细粒黄铁矿,斜长石有绢云母化及水云母化。并有重晶石化及白云石脉、方解石脉穿插。矿化与褪色蚀变有密切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蚀变强弱与矿化强弱呈正向关系。

5.3.5 化探工作

1∶1万土壤测量:在铜家湾发现很强的Cu、Pb、Zn、Ag土壤异常。强度达300×10-6以上的Cu异常及强度达1 000×10-6以上的Zn异常,异常长度和发现的矿体长度大致相当。

原生晕小剖面现场冷提取岩石测量:发现了一个以破碎带为浓度中心的不对称异常。断层破碎带中总量达80×10-6以上,铜量达40×10-6,异常范围与盲矿体长度基本一致,异常向下盘地层延伸5 m以上。

5.3.6 物探工作

1∶1万激电异常工作:于已知矿体上取得明显激电弱异常,激发极化率达6%。

6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6.1 控矿因素

(1) 地层:矿体产出与地层关系密切,即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中上部层位控制。

(2) 构造:本区矿床严格受断层控制,特别是断层沿走向呈“之”字形转折,向东凸出部位,和沿倾向白垩系“红层”内裂隙发育的地段,形成良好的成矿空间,最有利于矿化富集。

(3) 岩性:含矿围岩主要为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褪色白云质含砾次长石砂岩和白云质次长石砂岩,矿化对岩性具有明显选择性。

6.2 成矿物质来源

初步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地层。有如下几个理由:

(1) 根据湖北省区域地质志描述,区域上跑马岗组上部夹泥灰岩含2~3层含铜页岩。

区域上跑马岗组有发现沉积型铜矿化层,含铜矿化层呈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厚度20~40 cm,规模小,沿走向延长约20 m,目估品位或在0.1%左右,不具工业价值,但能说明区域上跑马岗组有Cu的高背景值。

(2) 由已知矿体的产出特征表明,含矿溶液是严格受后期断裂产状、性质及跑马岗组的产出情况所制约,因而它可能是就地产生的不很丰富的含铜低温热水。

(3) 在空间关系上含矿溶液不太可能来自深部的大量岩浆热液。

在荆当盆地及矿带内外均无新老岩浆岩体出露,矿体尖灭处也无侵入岩体或岩脉发现。

在五号断层以南八岭山、纪山一带有新生代玄武岩出露,根据历年来对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资料收集,区内玄武岩分布面积较大,离五号断层已经很近,在南部断裂带以东2 km左右的当深3#(见图1)607 m左右,见厚7 m的安山玄武岩及安山玢岩。

通过野外踏勘观察及部分样品化验显示,玄武岩蚀变现象很少,当深3#也没有这方面的记录,目前尚没有热液活动的有利证据。

6.3 矿床成因

通过对已知矿床的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本区铜多金属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1]。

在中生代时期,本区沉积了一套稳定的含铜陆相红色岩层——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该岩层在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断裂体系强烈的构造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导矿、容矿断层及裂隙,热液沿断层在岩层中活动使成矿物质活化运移,在断裂活动形成的有利储矿空间富集,通过充填交代作用,交代白云质含砾次长石砂岩和白云质次长石砂岩中的白云石、水云母等胶结物,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6.4 成矿期次

五号断层活动的长期性和叠加性,导致矿液活动的多期性。从铜家湾和花园冲矿体中各矿物的相互关系,大致可分为两期,其中早期又可分为两个世代。

早期早世代沉淀的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斑铜矿。

早期晚世代沉淀的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白铁矿。

晚期沉淀的有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和白云石、方解石等。

由于早期沉淀的铜铅锌矿物在时间和浓度上相差不大,因此各矿物间的穿插、包裹、交代和溶蚀等现象十分发育,所以各矿物的先后次序和数量的确定就比较困难。

6.5 找矿标志

(1) 构造标志:产于侏罗系与白垩系地层中间的张性断层,是区内的导矿容矿构造,尤其是经压扭性作用改造后,在裂隙密集的向东凸起部位更有利于成矿,因此,它是区内主要找矿标志。

(2) 岩性标志:白垩系上统跑马岗组褪色白云质含砾次长石砂岩和白云质次长石砂岩,由于含白云质的岩石易受矿液交代富集成矿,因此在断层附近,它也可作为找矿标志。

(3) 蚀变围岩标志:近断层红色含砾砂岩受热液蚀变,褪色成灰白色,伴随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碳酸盐化,原岩主要成分未变,铜铅锌等金属矿物充填交代褪色砂岩中白云石、水云母等胶结物,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因此,经热液蚀变后形成的白砂岩,也是区内找矿标志。

(4) 物化探异常标志:断层附近的次生晕异常、激发极化率异常和氡气异常等,也是间接找矿标志。

6.6 找矿方向

(1) 已发现矿床(点)均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垩系地层中,断层构造成为热、矿、液、运、储必要条件,地层则提供了矿质来源、储矿环境。因此开展已发现矿床(点)深部和新区的物探找矿,特别是地、物、化、工等综合找矿仍是找到小而富多金属矿的有效方法。花园冲铜铅锌多金属矿就是前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继发现铜家湾多金属矿床之后,利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等手段找到的隐伏矿。

(2) 综上所述,五号断层有向南延伸的迹象,另外,区域上的铜矿有沿断层等距排列的特点,如远安东部断裂带的茶林子、小汉口、泥水洞、三宝山等铜矿(化)点近等距排列(图1),因此可推测五号断层南部延伸段,即高店子以南,可能有和铜家湾、花园冲呈近等距排列的铜矿(化)点,建议下一步工作将重点放在该区,该区以往基本未做工作。

不管玄武岩与成矿物质的来源是否有关,但至少玄武岩的喷发带来的热量能够有助于成矿热液的形成,有助于成矿物质活化运移,因此,靠近玄武岩的部位,即高店子以南五号断层的延伸部位更有利于成矿。

7 结束语

本区铜多金属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以往未对成矿时代作研究,该区要进一步工作,建议将五号断层南部作为重点,并在已知矿床内采取样品,研究成矿时代,进一步探讨成矿物质来源。

[1] 张权绪,聂开红,刘圣德.湖北省当阳市花园冲铜铅锌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浅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6):635-638.

(责任编辑:于继红)

Study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u Polymetallic Deposits of No. FiveFault in Yuxi Fault Zone

QIU feng1, GAO Jianying1, YANG Chuanjin2, LI jinjun1, ZHANG Meiyun1

(1.Seventh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Yichang,Hubei443100; 2.XingshanCountyBureauofLandandResources,Yichang,Hubei443700)

Cu polymetallic ore of No.5 fault in Yuxi fault zone existed in fade dolomitic containing gravel subarkose and dolomitic subarkose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blocks of the fault,for the shallow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deposi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outh of No.five fault zone is the key point.The authors comprehensively study its ore-forming epoch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

Jingmen-Dangyang basin; Cu polymetallic ore; shallow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ype deposit;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2015-05-29;改回日期:2015-07-22

邱凤(1982-),女,工程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事地质矿产综合研究及区划工作。E-mail:453578946@qq.com

P618.41

A

1671-1211(2016)02-0159-06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2.006

数字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0303.1056.002.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16-03-03 10:56

猜你喜欢

跑马白垩玄武岩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河北承德玄武岩绿色矿山典型——承德市围场县舍土沟玄武岩矿调研报告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非洲学生中国“跑马”赚取生活费
“跑马”跑出经济盛宴
闽西南白垩系红层分布特征与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跑马”当心4种险情
德国小镇“跑马”过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