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教育投资与回报分析

2016-06-06吴杨雨寒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

吴杨雨寒

摘 要:本文通过各项相关数据的罗列,如:教育经费数据、教育事业发展数据等,大到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至北京、四川、重庆、贵州两个省份与两个直辖市,从全国经济发展中心北京与川渝的角度作为第一切入点,紧接着横向对比四川与重庆两个临近的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多项数据,从教育事业的投资率、收入率两方面得出结论——四川教育与重庆教育的明显异同点,四川教育未来的投资重点与如何达到最佳的投资回报率。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投资与回报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从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发展,力求全方位避免短板效应,从而往教育事业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同时中央教育厅又颁布相关政策,各省各直辖市的教育厅综合本地规划发展,合理分配资源,而四川较其他省份,选择了着重培养出具有四川特色的代表性学院,以部分带动整体,曾云梯状递减分布,而这样的整体方向其实于宏观上来说,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投资回报率。

二、按照全国平均水平分析四川教育资源发展趋势

(一)四川与全国的对比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整体教育预算经费投资是逐年上升,呈递进形状,而四川相对较为平缓,对比得出四川整体教育经费投资未能跟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而且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我们可由此转化信息——四川的教育经费未能跟上全国平均发展。

(二)四川与重庆、贵州的对比

对比三个地区可以发现,自04年开始,四川与贵州基本处于同一起点,而重庆则是相较略高,这和其直辖市的地位存在一定关系,抛开这点不论,重庆的教育经费后期增长速度高于四川,而临近的贵州则是与四川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再罗列四川、重庆、贵州的相关数据:

截止统计年份(2013年)

四川:占地486万平方千米,人口810700万人。

重庆:占地82402万平方千米,人口297000万人。

贵州:占地176167万平方千米,人口350200万人。

四川的真实教育经费投入是重庆的两倍,而人口去达到了重庆的三倍,其间依旧存在明显差异性,更不用谈与北京的比较。四川的教育资源与投资收入结构亟待改进,虽然每年都稳步上升,可并不能跟上全国水平,横向比较邻里省会、直辖市也是相去甚远。

二、按照四川本身所占地域、人口分析教育资源投资回报率

(一)四川综合数据分析

图表

四川整体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匀,而教育资源却远远没有匹配上人口数量,平均差距在一点五个百分点,也就是有了三分之一的欠缺,换一个说法,四川有三分之一的人未能合理分配到正常的教育资源,而这样的影响又将具体划分到四川各地,以省会城市及其周围城市,层层递减至边缘地区。

(二)投资回报率对比具体分析

以近几年为具体例子,四川每一年的教育经费都在稳步增长,但具体分至各级却又增长不同,高等教育方面的增长远不及中小学投入的增长速度,据此可以得出现四川教育情况的情况:偏向于初中等教育,而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以2013年为例:13428210万元的总支出,其中有2307919万元用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占其中4367412万元,剩下的4252358万元用以初等教育。

再罗列一些数据,如2013年的高考数据:2013年四川高考一本录取28490人,其录取率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2013年一本计划招生27917人,录取率516%;2012年一本计划招25324人,录取率488%;2011年一本计划招生25499人,录取率496%;2010年一本计划招25688人,录取率51%。

简而言之,虽然10年到13年教育投资不断在增加,教育花销也是只增不减,但是人才回报率却只是勉强保持者持平的状态,相对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本录取率没有上升,中间甚至出现下降的结果,本身就是一种退步。

三、解析四川教育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四川省的教育监督体制发展,密切关注各地师生情况。

2、四川打造全国新时期党性教育特色基地探秘,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3、与地方紧密结合,如与地方经济、资源、地理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4、对少数民族教育长期保持着一定的支持力度。

四川教育情况因其地理、多民族的特殊性,采用了尖端代表典范等模式,省下各市皆有其名声在外的初高中,对大学乃至社会保有最基本的人才输送率,同时带动周边经济效益,保证师生利益的同时对本地各方面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助力。

(二)缺点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成都为中心,占有四川半数以上的教育资源,如“四七九”带头的初高中,以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同时周边城市如绵阳、自贡、南充等辐散,相对于成都坐拥几十所高校,其他地区的“名校”则是零星几点,这样明显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同时引出了城乡差距,部分地区儿童入学困难等各方面的问题。

2、投资远大于回报。作为四川教育资源的集中点成都,常年与绵阳做类比,然而事实是在人数方面,绵阳的均等教育比起成都的“精英”教育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以“绵中”和“南山”两大霸主,以几千的应考人数,还能保持着百分之五十的重本率而制霸。相比之下虽然成都这边投资大于绵阳,几百人的应届人数,精英高校基本可以达到七十以上的重本率,然而人口过少,教育资源堆积,反而浪费。

四、如何稳步提升教育资源的投资回报率

(一)投资消耗点

事实上四川教育的真实投资远超预算经费,而联系之前的分析,不难看出四川的着重用力点是在初中等教育,同时采用尖端人才培养,以几所名校作为重点培育点。而总体来看,四川近一半的高校完全集中于省会城市中,而省会城市的人才产出率显然没有达到整个省的一半。

(二)回报率反馈

近年来四川与全国整体水平的差距正逐年加大,虽然保持着涨势,却远不及其他地区的大力发展速度,结合之前的投资数据,我们列出一个等式,回报率=教育经费收入/教育经费支出,计算出近几年的数据如下:

逐年对比四川较全国整体的回报率,发现虽然投资与回报分开来看差距渐大,但回报率于四川方面波动较大,时高时低,远不及全国稳定,这也是教育资源结构有问题造成的结果。

(三)具体对策

1、教育资源分布合理化。四川省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超过半数的高校资源汇聚在省会城市,无论是从均衡发展的角度或者说是拉动地方经济的角度,应该采取更为合理的分配方案,逐步发展各市各地区高校建设,力求各地区拥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四周城市为依托,其他市、州高校合理分布,构建更为合理的格局。

2、高等教育投资科学化。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应该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的重任。首先将民办高校纳入整个省的高教事业发展,给予教公办学校平等的待遇,然后是从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支持公办学校的发展,进而给民办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得,四川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有计划有条理,稳健而明确的方案以改革,可以考虑将教育资源加以均衡分配,减少“名牌”效应,着重于普遍化、均等化教育,从基数提升整体水平,同时保持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整体稳步前行,做到先整顿,再精进,努力以教育带动经济发展,而非让教育事业成为“累赘”。(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分配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俄罗斯的分配状况